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2日 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指儿童面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和回避的行为。对陌生人的警惕在半岁到一岁时是正常现象。在童年早期当儿童遇到新的、陌生的或具有社会威胁的情景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心或焦虑也是正常的。患此障碍的儿童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和(或)回避,这种害怕可主要针对成人或同伴,或两者兼有,并伴正常的选择性依恋父母或其他熟知者。患病率尚无确切报道,其起病时间为2~5岁至学龄前期,无性别差异。
病因
1.遗传因素
许多研究发现情绪障碍有家族聚集性。某些特殊的气质类型是产生情绪障碍的高危因素,如有对不熟悉刺激产生过度抑制性行为的“压抑型”气质的婴儿,成年后易产生社交性焦虑障碍。
2.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功能、父母的养育方式、依恋类型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有影响。父母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和控制可能是产生此障碍的原因之一。
症状
患儿主要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和回避,主要害怕对象是针对成人或其他同伴,并伴对父母或其他主要养育者的依恋,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紧张或退缩等,而且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忍耐着。同时这种害怕和回避已引起养育者的关注和担心,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或患儿本人对具有这种恐惧感到痛苦和烦恼。还可伴发多种躯体症状,如脸红、口干、心慌、出汗、胃部不适等。患儿与家人或熟悉者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检查
1.此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若出现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其他病症的阳性结果。
2.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等常规化验,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躯体疾病及脑部器质性病变。
诊断
1.儿童在面对陌生人,包括同龄人的社交场合存在持久的焦虑,表现出社交回避行为。
2.与陌生人交往时,儿童对其行为是否恰当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显著影响社交关系,导致交往受限;在进入新的社交环境或被人强拉到某种社交场合时,明显的痛苦和不适,表现出哭喊、自发言语或缄默。
4.患儿与熟悉的人存在满意的社交关系。
5.障碍的发生同步于特定的发育期,在此发育阶段这类焦虑反应被认为是恰如其分的。程度的异常、时间的延续及其伴发的损害必须表现于6岁以前。
6.不符合儿童广泛焦虑障碍的诊断。
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抗焦虑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首选专业特长是心理治疗的精神科执业医师。
此病的发生与患儿的个性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患儿的特征选用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其中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用比较普遍。在治疗前要熟知患儿的情况。治疗时要通过与患儿的交谈及观察,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对患儿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引导患儿去适应环境,增强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另外,应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太多家庭和学校环境变迁。
2.药物治疗
经过环境调整、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患儿,可酌情短时间使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较常用的药物有: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舍曲林、氟伏沙明也可选用。
预防
目前认为焦虑的产生与“行为抑制”型气质、不安全型依恋有关,对于此类儿童要及早给予正确疏导,预防焦虑的发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