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8日 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患者在输血前无发热,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且排除了溶血、细菌污染等导致急性体温升高的原因。临床多以发热和寒战为主要表现。
病因
1.外源性致热原污染输血用具及制剂
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外源性致热原污染输血用具及制剂,导致发热。目前,一次性输血器皿的使用使得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逐渐减少。
2.免疫反应激活致热原
主要为受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凝集素及抗体与供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血小板上抗原结合发生反应。该反应不仅可刺激供者血液中的白细胞释放致热原,还可激活受体血液中的补体,从而引起发热。
症状
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出现体温升高≥1℃,且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发热,以发热和寒战为主要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①输血后5分钟出现面色潮红,30分钟后自觉寒冷、面色苍白;②输血后60分钟出现发热,可伴有恶心、头痛、心动过速、背痛;③多数患者血压没有变化;④症状可持续十几分钟,也可能存在6~8小时。
检查
临床上暂无有效的检测方法,有学者提出白细胞凝集试验也许是最有帮助的一项检查。
诊断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诊断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出现体温升高≥1℃,且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发热,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及溶血性发热反应相鉴别。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很快缓解,而后两者输血后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对症治疗效果欠佳。
1.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多有高热、休克、皮肤充血三大特征,需联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2..溶血性发热反应
其发热与输血量有关,重症患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毛细血管出血、少尿或无尿,以及危及生命的休克等症状。
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并将受体血样与剩余血制品送检,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发热反应。
2.注意患者保暖,并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
预防
1.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去除90%或以上白细胞的血液可有效防止发热反应。
2.在输血前预防性应用抗致热原性药物可有效防止发热反应的发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