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部鲍恩样丘疹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31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阴部鲍恩样丘疹病是一种发生于年轻人外生殖器的多发性扁平丘疹,组织病理为低度恶性鳞状上皮原位癌的病变。鲍恩样丘疹病常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同时存在,目前已归为性传播性疾病。
病因
阴部鲍恩样丘疹病可能与以下病毒感染有关:
1.与HPV感染有关
鲍恩样丘疹病损害中有与HPV密切相关的特异性DNA序列,证明此种病毒感染在鲍恩样丘疹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外生殖器鲍恩样丘疹病63%检测出HPV16。HPV16的致癌性是病毒编码的E6和E7蛋白与宿主细胞的p53抑瘤蛋白结合,并将抑瘤蛋白灭活,此是发展成多种癌瘤的关键步骤。
2.与Hl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
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癌及鲍恩样丘疹病的一组皮肤黏膜肿瘤与AIDS病发病相关。
3.与HSV(单纯疱疹病毒)可能有关
阴唇部位的鲍恩样丘疹病的细胞中发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诱导的抗原浸润。
症状
阴部鲍恩样丘疹病多见于女性外阴及阴唇,男性龟头及阴茎,病灶为多发性微突出于皮肤的小丘疹,呈棕红色到紫色,有少许鳞屑,严重者融合成斑片状,皮损表面似天鹅绒状或疣状,无溃烂。女性外阴及肛周有粉红色或棕红色小丘疹如疣状,直径0.2~1.0厘米。常与尖锐湿疣共存,病变范围小,无溃疡、结痂,不浸润皮下组织,部分病例可在3个月~1年内自然好转或消退。可恶变。
检查
免疫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单纯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所见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鲍文病
多发于中年以上,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病灶较鲍恩样丘疹病大,常超过1cm以上。呈暗红色斑块,境界清楚而不规则表面常覆盖角化鳞屑,有糜烂结痂及肉芽组织形成,镜下瘤细胞异形性较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病变波及末端毛囊、外毛根鞘、皮脂腺导管,易发展成浸润性癌。
2.尖锐湿疣
多发于青年,部位为外阴、大小阴唇、宫颈、阴道、肛周等处,肿物灰红色,呈密集乳头状或桑葚样改变,质脆易折断,病灶表面及周围分泌物增多,有明显瘙痒。镜下上皮呈乳头瘤样增生,以棘层细胞增生为主。棘层内有片状或灶状的典型挖空细胞(koilocyte),细胞大而圆,胞浆透亮呈空泡状,核大深染而不规则,可见有核分裂象。
3.恶性黑色素瘤
多发于背部及小腿,病灶较大,介于1.5~2.5厘米,呈棕褐色或黑褐色,肿瘤表面常见有糜烂、溃疡,镜下见圆形或多边形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样瘤细胞,细胞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核仁大而清楚,呈嗜酸性,瘤细胞呈巢状、索状排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并浸润表皮及真皮下组织,转移快,病死率高。
4.色素痣
细胞呈多边形、小圆形,细胞大小一致,无核分裂象,呈巢状、索状排列在表层成熟的痣细胞常含大量黄褐色或黑色索颗粒。
5.外阴汗管瘤
是一种痣样肿瘤,部分患者有家族史,见于青春期和中年妇女,与内分泌有关,可单独位于外阴,也可同时在面部上下眼睑等部位,为似蜡样光泽的扁平丘疹,颜色近乎皮色,镜下肿瘤细胞常位于真皮浅层小范围内。在纤维性间质内,有很多小导管形如逗号或蝌蚪状,近表皮处可有囊样导管腔。
并发症
外阴、阴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
治疗
本病在生物学上属良性病变,一般为保守治疗,避免过分治疗,无需行根治性手术。在治疗病变时,尽量保持外阴的外观及功能。
1.手术切除
如皮损面积大,数目少,可采用手术切除方法。
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在排除外阴浸润癌的情况下,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3.液氮冷冻。
4.局部用药
5-Fu软膏外用,3周为1个疗程。部分皮损会红肿、糜烂,停药后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5.免疫抑制剂
咪喹莫特乳剂在治疗鲍恩样丘疹病上,是安全、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上述几种方法可同时治疗鲍恩样丘疹病,如手术切除与激光治疗同时使用、手术切除与局部5-Fu软膏外用结合治疗等。外阴鲍恩样丘疹病常伴有HPV感染,后者有恶变潜能,故外阴鲍恩样丘疹病患者及其性伙伴应长期随访。最多行局部切除加局部用5-Fu。切除病灶送活检确诊后,可行刮除术或激光治疗。
预后
为良性病变,可复发,有恶变可能。
预防
增强体质,洁身自好,预防生殖道病毒感染,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