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31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异位性皮炎(ectopic dermatitis)又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别名
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四弯风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基本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

危害
本病发病年龄较早,多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检查
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 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及斑贴试验。

诊断
异位性皮炎的诊断应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各方面证据考虑。如果患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湿疹样皮炎,应当怀疑有无异位性皮炎的可能。

治疗原则
本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异位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治愈性
早期积极治疗,可减轻、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无明确证据和饮食有关系。

重要提醒
患者和家属应本病的性质、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应建立起长期和良好的医患关系,互相配合,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疗效。

病因
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20%,我国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逐步上升,2012年上海地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城市显著高于农村。

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本病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①婴儿期(出生至 2 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皮疹可干燥或渗出。②儿童期(2 ~ 12 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③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

其他症状
40%~80% 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如家族成员中有异位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诊断依据
1.主要标准
皮肤瘙痒。
2.次要标准
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胭窝、踝前、颈部(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 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 4 岁以下 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有屈侧湿疹(4 岁以下儿童面颊部 / 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2 岁前发病(适用于 4 岁以上患者)。
3.确定诊断
主要标准 + 3 条或 3 条以上次要标准。

治疗
治疗方针
对症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异位性皮炎的一线疗法;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等;
(2)其他外用药:氧化锌油(糊)剂、黑豆馏油软膏等对异位性皮炎也有效,生理氯化钠溶液、1%~3% 硼酸溶液及其他湿敷药物对于异位性皮炎急性期的渗出有较好疗效,多塞平乳膏和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止痒作用。
2.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等。
3.中医中药
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

预后情况
本病复发率高,预后欠佳。

护理
日常护理
1.沐浴
基础皮肤护理对异位性皮炎的治疗非常重要,沐浴有助于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在适宜的水温(32~40 °C)下沐浴。避免过度清洗、搔抓患处。不要用肥皂水清洗局部,更不能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局部涂抹。皮肤明显干燥者应适当减少清洁用品的使用次数,尽量选择不含香料的清洁用品。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保湿剂、润肤剂。
2.生活起居
患者内衣以纯棉、宽松为宜;应避免摩擦;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应勤换衣物和床单、不养宠物、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
3.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
外用润肤剂是异位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饮食调理
观察进食蛋白性食物后有无皮炎和瘙痒加重,选择适当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其他注意
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在“衣、食、住、行、洗”各方面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应定期复诊和长期随访,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不随意停药或减药。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