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9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体积缩小的现象
主要由衰老、遗传、外伤、疾病等因素所致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康复等方法
难以治愈,可延缓和控制原发病发展

脑萎缩是什么?

定义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体积缩小,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扩大的现象。
可同时存在脑细胞体积缩小和细胞数目减少。
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或解剖学表现。
分类
根据萎缩范围分类
弥漫性脑萎缩
较多见,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部位广泛、均匀缩小,伴随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扩张。
常见于正常老年人,也可见于疾病人群如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中毒等。
局限性脑萎缩
较少见,脑组织局部缩小,伴所在部位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增宽。
主要见于疾病情况,如脑外伤、感染、梗死等。
根据原因分类
生理性脑萎缩:单纯的脑体积、容积改变,主要见于衰老。
病理性脑萎缩:除脑体积减小外,存在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主要见于疾病。
发病情况
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及解剖学表现,没有流行病学发病情况资料。
鉴于脑血管病是其常见原因,因此老年人多见。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脑萎缩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脑萎缩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性格行为改变及其他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后续可发展为痴呆,表现为理解、记忆、计算功能全面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同时可有性格行为改变,如郁郁寡欢、性格急躁、多疑自私等。
还可出现失眠、幻觉、躁狂、语言障碍等其他症状。
脑萎缩不能吃什么食物?
脑血管病引起的脑萎缩人群不建议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导致脑萎缩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生理性脑萎缩,没有明确的食物禁忌;如果是脑血管病导致的脑萎缩,饮食禁忌可根据基础脑血管病确定。
患有脑血管者,不建议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如腌制品、肥肉、油炸食物、蛋糕等。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白菜、芹菜、苹果等。
脑萎缩能活多久?
脑萎缩存活时间因病因不同,生存时间不同。
脑萎缩与衰老、遗传、外伤、疾病、中毒等多种原因相关,病因不同其生存时间也不同。
如果是自然衰老导致的脑萎缩,不影响正常寿命。
如果是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脑萎缩,存活时间5~10年,少数患者可存活10年或更长的时间。
其他疾病如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生存时间取决于原发病。

病因
致病原因
脑萎缩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病理上,脑萎缩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脑部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形成脑萎缩。
衰老
衰老是生理性脑萎缩的重要原因。
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脑实质都会出现一定的萎缩。
遗传
脑萎缩可受基因影响。
一些人的家族中有不明原因脑萎缩的,比其他人更容易患脑萎缩。
外伤
头部外伤,伤及脑组织可导致脑萎缩,机制可能为脑血管损伤,进而导致脑细胞供血不足,从而脑萎缩。
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
疾病
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脑萎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脑卒中、脑小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等,由于部分脑血流中断,难以供应,会造成这部分脑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细胞死亡,致脑萎缩。
神经变性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由神经元变性、凋亡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造成脑细胞破坏,从而逐渐出现脑萎缩,可导致患者痴呆。
神经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等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破坏神经细胞,造成脑萎缩。
脑白质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克拉伯病等,可损害保护轴突的髓鞘,造成脑萎缩。
线粒体脑肌病:如卡恩斯-塞尔综合征等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等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瘫:在小儿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受到了损伤,可能会造成脑萎缩,受损区域可影响运动协调功能。
脑积水:脑脊液在脑室中蓄积过多,也会造成脑萎缩。
脑部肿瘤:脑部肿瘤会侵蚀脑部,破坏脑细胞,可能会造成脑萎缩。
癫痫:长期的癫痫发作会导致脑细胞损伤,可能会造成脑萎缩。
遗传性疾病:如亨廷顿病(亨廷顿舞蹈症)可造成脑萎缩。
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破坏了神经元及其轴突,引起脑萎缩。包括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神经梅毒和艾滋病等。
其他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病变。
其他
各类中毒:可导致脑细胞死亡,进而致脑萎缩,如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
缺氧:大脑缺氧可致脑细胞死亡,进而致脑萎缩。
烟酒过度:也有一定概率会造成脑萎缩。

诱发因素
在各种病因的基础上,以下因素可能会导致脑萎缩。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免疫力降低。
大量饮酒。
缺氧。

症状
主要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反应较之前迟钝,近期的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经答应的事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痴呆
随着疾病进展,逐渐产生智能减退、痴呆等严重症状。
记忆力可能会完全丧失,同时患者理解、判断、计算能力、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
逐渐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认识回家的路,收集废纸杂物视为珍宝。
病至后期,丧失自理能力,终日卧床,不认识亲人,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杂言无章,终至完全痴呆。
性格行为的改变
脑萎缩的早期可表现出性格改变。
患者逐渐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
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多疑自私。
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
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
表现为谵妄或躁狂,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
出现脱抑制现象,表现为所有高级情感活动,如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也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

其他症状
脑萎缩病变早期,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
还可能出现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步态不稳、突然或频繁的小便冲动,或无法控制排尿等。
可出现失语,表现为以说话和理解语言障碍为特征的语言障碍,可有理解障碍,或者用词不当、使用部分短语、分句不连贯、句子不完整等情况。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智力减退、容易迷路等,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认知障碍症状不易表述,可在就诊时告知医生一些具体事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经答应的事?
最近出门能记着回家的路吗?
性格是否出现改变?
是否出现幻视、幻听等?
病史清单
是否有颅脑外伤史,饮酒史、一氧化碳接触史?
是否有脑萎缩家族史?
检查清单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
用药清单
多奈哌齐、麦角新碱、苯妥英钠、麦角胺、卡马西平、奥拉西坦、硫唑嘌呤、氟哌啶醇、阿昔洛韦、氯丙嗪

诊断
诊断依据
依据记忆力下降、语言不流畅、痴呆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可以诊断。
病史
有与本病相关的病史,颅脑外伤史,饮酒史、一氧化碳接触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
近期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说话颠三倒四、性格改变等,或者有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稳,可能有头晕头痛。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查体为主,查看神经系统功能是否破坏,并定位受损的部位。
包括起坐实验、反跳试验、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以及各种浅反射检查,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如伴有小脑萎缩,还有步履蹒跚、不能直线行走、醉酒样步态、步幅宽大,以及闭眼后难以站稳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脑脊液检查、感染项目检查等,寻找导致脑萎缩的潜在病因。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脑萎缩最主要的检查方法。
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
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血管迂曲变细,有狭窄或闭塞。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其他检查
基因检测,可判断是否是致病基因引起的脑萎缩。
可进行痴呆量表、简明精神量表、日常行为能力量表等的检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鉴别诊断
癔症
相似点:都具有谵妄、躁狂,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等症状。
不同点:脑萎缩有大脑实质性的病变,癔症一般来说是没有的。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或延缓脑萎缩进展;减少随脑萎缩产生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残存的脑功能状态及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生理性变化无需治疗;对于病理性脑萎缩应首先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之后可采取对症治疗、康复治疗的办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关于脑萎缩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的对因治疗及针对特定的症状进行的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若是衰老等生理原因导致的脑萎缩,或如脑外伤等无法逆转的病因,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延缓脑萎缩的进展。
其他病因明确的脑萎缩可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
脑卒中
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等。此方法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但需要神经介入科医生进行严格的评估判断后选择。
降低颅内压:临床常用脱水、利尿剂降颅压,可用甘露醇、甘油果糖,也可以酌情选用白蛋白。
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镇静,如地西泮。
痫性发作时可以短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
脑积水
脑积水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常可治愈,术后症状好转,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但也有可能遗留部分并发症。
可应用利尿剂,首选乙酰唑胺,亦可选用高渗脱水药物与利尿药物,如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减少积水,降低颅内压。
还可采用手术解除脑脊液循环通道的梗阻、减少脑脊液形成。
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逆转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主要通过支持、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早期支持、对症治疗,可延缓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减退。
可给予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神经营养和抗氧化等辅助用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是目前治疗轻到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用药,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病者的认知功能、全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还对轻-中度、中-重度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精神行为异常治疗有效。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主要为美金刚,可用于中、重度阿尔兹海默病。
美金刚也可与多奈哌齐、卡巴拉汀联合使用治疗中重度患者。
其他包括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等。
脑瘫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按小儿发育规律实施综合治疗和康复,治疗方法有功能训练、手术治疗等。
功能训练包括体能运动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矫形器应用等。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或改善肌力与肌张力的平衡。
手术方法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蛛网膜下隙持续注入巴氯芬、矫形外科手术等。
其他治疗包括高压氧、水疗、电疗等,对功能训练起辅助作用。
亨廷顿病
亨廷顿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药物仅可缓解症状,疗效欠佳。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包括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硫必利,以及匹莫齐特等。这些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等副作用。
中枢多巴胺能耗竭剂,包括苯那嗪、丁苯那嗪等。
还可应用γ-氨基丁酸或乙酰胆碱药物,一般疗效欠佳。
癫痫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保持或恢复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传统的抗癫痫药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等。
新型的抗癫痫药有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非尔氨酯、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噻加宾、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普瑞巴林等。
药物的选择与癫痫类型及发作类型密切相关。
如药物治疗无效,还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局灶切除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急性期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可合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抑制病情进展。缓解期预防复发。晚期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
皮质类固醇:是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促进急性复发的恢复和缩短复发期病程,但不能改善恢复程度。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对降低进展复发型患者复发率有一定疗效,但最好在复发早期应用。
硫唑嘌呤:口服可降低复发率,但不能阻止残疾的进展。
脑膜炎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根据脑脊液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真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
脑脓肿
应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对细菌的敏感性和该药对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来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脱水药物可降低颅内压,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预防发生脑疝。常用脱水药物有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溶液;利尿药物,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
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和调整血-脑脊液屏障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脓肿周围的脑水肿。首选地塞米松,静脉滴入或肌内注射。
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脑脓肿穿刺术、脑脓肿导管持续引流术、脑脓肿切除术等。
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后期,需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减少脑萎缩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可缓解脑萎缩症状,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改善认知功能
如果脑萎缩者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可使用药物进行调理。
常用药物包括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麦角生物碱类制剂、胆碱酶抑制剂、银杏叶提取物、蛋白水解物等。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可降低由于谷氨酸能过度兴奋所致的毒性作用,同时能影响谷氨酸能所介导的正常的学习记忆功能。常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常用药物包括美金刚等。
麦角生物碱类制剂
具有收缩脑血管的功效和作用,常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也可用于缓解认知障碍。
常用药物包括麦角新碱、麦角胺等。
胆碱酯酶抑制剂
可以增加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兴奋胆碱能受体。
常用药物包括卡巴拉汀、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加兰他敏等。
脑蛋白水解物
常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
应注意患有癫痫者不应使用蛋白水解物。
改善脑代谢
改善脑代谢的药物有奥拉西坦、吡拉西坦和胞磷胆碱等。
也可以应用一些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等,也可以应用丹参、红花和三七等,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延缓病情的进展。
其他
可针对具体症状用药。
如有头痛的患者可以用氟桂利嗪。
头晕、失眠的患者可以用安神补脑液等。
注意:上述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脑萎缩患者有意义,尤其是在出现认知、运动功能障碍后,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
康复训练量应由小到大,内容由运动和感觉等单项功能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主。
康复治疗应与药物治疗并进,尽早进行。
运动疗法
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等的基本原理,对运动功能障碍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
运动疗法是一种可达到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者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治疗办法。
传统运动疗法:包括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运动疗法,增强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的运动疗法、恢复步行能力的运动疗法以及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
神经生理学方法
依据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方式来完成日常生活动作。
主要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的治疗办法。
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Rood疗法等。
新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运动再学习方法、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等。
作业疗法
将作业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休闲游戏即社会交往等活动中选择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一般应在能保持独立的坐位平衡后开始,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功能和独立性恢复到最佳水平。
ADL训练:如移动、穿衣、个人卫生、吃饭、洗澡、上厕所等。可先使用生活辅助用具辅助,如粗柄勺子、带圈套的筷子、穿袜器、四脚拐杖、助行器、把手加长的指甲刀等。
家务活动训练:如做饭、备餐、洗衣、加点使用、购物、交通等。
创造性技能训练:如缝纫、剪纸、刺绣、编织、园艺、打字、绘画等。
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演奏等,可调节心情,帮助缓解症状,康复疾病。
心理作业训练:可以做一些轻松有趣的消遣游戏、活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难以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脑萎缩是进行性的,这就意味着损害会继续恶化。部分患者最终需要在家里或疗养院接受监督护理。
早期治疗应在各种功能障碍出现后6个月以内,此时治疗恢复为最佳。
对发病6个月以后开始治疗的患者,其恢复程度及速度均要比早期治疗者差。

危害性
如不及时治疗,病至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终至完全痴呆。

日常
生活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合理控制体重,可防止血脂过高。
低盐饮食,适当多饮水。
禁烟禁酒。
心理支持
经常听舒缓的音乐,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虑或忧虑、经常情绪波动。
最好培养健康的个人业余爱好活动,如打太极拳、瑜伽等。
朋友及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尽可能维护脑萎缩者的自尊,这样有助于脑萎缩者情绪的平稳。
日常生活
禁烟。
避免熬夜,保障充足睡眠。
适当运动,同时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韧带损伤。
安全防护
病情严重时,最好有家人或看护人员照看,防止摔倒,或者外出时迷路,无法回家。
出门时可携带标有姓名、家人联系方式、地址的个人信息的胸牌或者纸条,以防特殊情况发生。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有助于了解疾病恢复情况,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
应遵照医嘱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诊。
脑缺血性疾病有复发可能,病后1年之内是复发的高危时期。如发现复发迹象,无论白天或是夜间,必须紧急到附近正规医院急诊科就诊。

预防
日常生活
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经常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注意饮食营养,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
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加强脑部、身体锻炼
合理用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参加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如打门球、散步、打太极拳等。
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外伤。
积极预防慢性病
应积极防治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用药物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伟,杨明山. 神经科急症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步宏,李一雷. 病理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吕传真,周良辅. 实用神经病学[M]. 4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
Study links manic depression with brain tissue loss. EurekAlert!. 2017.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7-07/uoe-slm071807.php

[6]
Andreasen NC, Liu D, Ziebell S, Vora A, Ho BC. Relapse duration, treatment intensity, and brain tissue loss in schizophrenia: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MRI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 170(6): 609–615.

[7]
Damasceno BP. Neuroimaging in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Dementia & Neuropsychologia, 2015, 9(4): 350–355.

[8]
Harris TC, de Rooij R, Kuhl E. The Shrinking Brain: Cerebral Atrophy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9, 47(9): 1941–1959.

[9]
Maia da Silva MN, Millington RS, Bridge H, James-Galton M, Plant GT. Visual Dysfunction in 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7, 8(): 389.

[10]
Meyer JS, Quenzer LF. Psychopharmacology: Drugs, The Brain, and Behavior. Sinauer Associates. 2013.

[11]
Pereira JB, Westman E, Hansson O. Association betwee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lasma neurodegeneration biomarkers with brain atrophy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biology of Aging, 2017, 58: 14–29.

[12]
Velickaite V, Giedraitis V, Ström K, Alafuzoff I, Zetterberg H, Lannfelt L, Kilander L, Larsson EM, Ingelsson M. Cognitive function in very old men does not correlate to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MC Geriatrics, 2017, 17(1): 208.

[13]
Zahr NM, Pfefferbaum A. Alcohol’s Effects on the Brain: Neuroimaging Results in Humans and Animal Models. Alcohol Research, 2017, 38(2): 183–206.

[14]
Treatment of Middle Cranial Fossa Arachnoid Cys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ld Neurosurgery, 2016, 92: 480–490.e2.

[15]
Benign cyst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ur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cyst walls. Neuropathology, 2004, 24(1): 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