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_功效作用用药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2023年1月12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药物成分
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

性状特征
茵栀黄注射液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

制剂规格
注射剂,每支10毫升。

功效作用
用途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用于身面目俱黄、胸胁部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等症。

治疗病证
用于治疗湿热熏蒸、胆汁外泄所致的黄疸,症见身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等。
急、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内注射。
使用剂量:静脉滴注,一次10~20毫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为肌内注射,一日2~4毫升。
温馨提示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茵栀黄注射液为处方药物,应在医院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用药。
对本药或其成分过敏者,禁止使用。
对本药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及有家族过敏史者禁用。
孕妇禁用。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冠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黄疸属寒湿阴黄者及虚黄引起的面目萎黄者不宜使用。
目前尚无儿童应用茵栀黄注射液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老人、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发绀、血压下降、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全身性损害:畏寒、寒战、发热、疼痛、不适、水肿、乏力、多汗、面色苍白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胀气、胃不适等,有胃肠道出血个案报告。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精神及神经系绕:头晕、头痛、抽搐等。
用药部位:皮疹、瘙痒、静脉炎、局部麻木等。
其他:溶血反应、黄疸一过性加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肾功能异常。

用药注意
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临床用药时,建议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征等从低剂量开始,缓慢滴入,1个疗程不宜大于2周。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推荐剂量和溶媒使用药品,不得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停药并进行积极救治。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老人、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冠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如确需使用,应加强监测。
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红霉素、四环素、回苏灵注射液、钙剂、酸性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尤其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合并使用。本品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氨基比林联合应用。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K1、法莫西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时,应谨慎使用。
本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治疗,用药前、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经大量临床观察,少数患者(约3%以下)在使用中有皮疹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需立即停止用药,停药后过敏症状会逐步消失。
温馨提示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使用。
如果出现新的不适或不适加重,建议到医院就诊。
不要仅依据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密封保存。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王伽伯教授联合审核)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下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