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18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等
以药物治疗为主,有传染性者需要隔离
经过治疗多可痊愈,少数可危及生命

肺炎是什么?

定义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导致。
其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具体取决于病因和身体状态。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对选择治疗方案有决定性意义。
感染因素所致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非感染因素所致:如放射性肺炎、化学性肺炎、类脂性肺炎等。通常所说的肺炎一般不包括这部分肺炎。
根据患病环境分类
可协助肺炎的诊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又称医院内肺炎,指病人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且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新发生的肺炎。
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类
大叶性肺炎:又称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并扩散至其他肺泡,引起部分或整个肺部炎症,一般不扩散至支气管。
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经过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
间质性肺炎:主要发生在肺间质的炎症,影响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组织。
发病情况
每年每1000人中有5~11人患社区获得性肺炎,轻症患者病死率低,但如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病死率约为40%。
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每年每1000住院病人中有5~10人患病,引起的相关病死率为15.5%~38.2%。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还与新病原体出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有关。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肺炎一般多久能好?
肺炎康复时间差异较大,与肺炎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都有关系。
能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所致肺炎所需康复时间差异较大,肺炎链球菌肺炎大概1~2周就可以治愈,部分间质性肺炎甚至无法完全治愈。
肺炎严重性也影响康复时间。普通的感染性肺炎轻症5~7天就能明显好转,重症肺炎常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炎?
目前还没有办法自我判断是不是肺炎。
肺炎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因此无法自己判断是否得了肺炎。但是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去医院,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以早日确诊。
得了肺炎需要忌口吗?
不需要。
建议烹饪时注意清淡少油,食物多样,多吃新鲜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吃鱼、蛋、瘦肉等,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
肺炎传染吗?
不同的病原体导致的肺炎传染性不同,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肺炎一般不传染。
一般来说,病毒、支原体等病原所致肺炎都具有传染性,部分病毒性肺炎传染性极强,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细菌性肺炎传染性较低,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肺炎一般不传染。
有必要打肺炎疫苗吗?
接种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性保健措施,建议符合条件者及时接种。
肺炎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等,都可以提供对相应疾病的有效免疫,大大降低接种者的患病概率,或降低其严重程度,且上市疫苗都经过安全性评估,因此,建议有接种指征者及时接种。
但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能完全避免感染,接种后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病因
致病原因
肺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等。
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性损伤、吸入刺激性物质等。
肺炎发生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易患因素
老龄。
吸烟。
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免疫及血液疾病、肝肾慢性疾病等)。
免疫功能低下(如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或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疾病)。
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等。
长期卧床。
长期处于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污浊环境里。
使用呼吸机。
病原体致病性强。
新型病原体,如新型冠状病毒等。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内黏液、纤毛和完整的肺泡内细胞防御等,构成了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即使接触少量病原体,或有外界轻微刺激,也不容易发生炎症。
如果接触了数量多、毒力强的病原微生物,或者受到过强的刺激,或者呼吸道甚至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就可能发生肺炎。
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吸入、血行播散、邻近部位蔓延、定植菌误吸等途径进入肺部,并在肺部繁殖或复制。
这一过程可以直接损伤肺部细胞,或引起免疫反应等,进而发生炎症。

症状
肺炎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主要症状
咳嗽
可为阵发的刺激性干咳,严重者咳嗽持续、剧烈,可影响睡眠。
咳痰
可在咳嗽发生后出现,起初表现为痰液增多,常为白色黏液痰。
之后痰液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因病原体而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咳痰呈铁锈色,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痰呈砖红色胶冻状,厌氧菌感染咳痰可带有腥臭味等。
还可表现为血痰甚至咯血。
发热
多为高热,一般口腔温度为38.1~39℃。
真菌感染常为低热。
病情较轻或体质较弱者可能发热不明显,甚至没有发热。
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增高,与肺功能下降有关,大多在咳嗽、发热后出现。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
发绀
与缺氧有关,口唇、手指皮肤呈青紫色。

其他症状
畏寒、寒战:是发热常见的伴随症状。
胸痛:可因剧烈咳嗽,或出现胸膜炎等并发症引起,多与呼吸运动相关,即深呼吸、咳嗽时加重。
食欲缺乏:多与发热有关。
神经精神症状:与发热、缺氧等有关,具体可表现为嗜睡、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昏睡甚至昏迷等。小儿可出现热性惊厥。
其他肺外表现:有的肺炎可出现肺外表现,比如斑丘疹、红斑、水疱等皮肤损害,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乏力、少尿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心悸等心脏不适,合并休克时可出现四肢湿冷。

并发症
胸膜炎:肺部炎症可发生渗出,引起胸膜炎,常在已有的发热、咳嗽的基础上出现胸痛。
脓胸:细菌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进入胸腔导致脓胸,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耳炎:可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鼻窦炎:表现为鼻塞、头痛、流脓性鼻涕等。
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
肺大疱:有的肺炎可以破坏肺泡正常结构,多个肺泡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失去正常功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高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湿冷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前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高热患者,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样的?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红霉素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其他:氨溴索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曾经与肺炎确诊或疑似者有密切接触。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曾经受凉、淋雨等。
身体素质较差,长期卧床,或吸入过刺激性物质。
临床表现
症状
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常见症状,可伴有畏寒、胸痛、食欲缺乏、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
体征
观察呼吸频率,可发现呼吸频率增快;可出现口唇青紫。
胸部用听诊器听诊,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等。
胸部叩诊可发现浊音,说明有肺实变或胸腔积液。
胸部触诊可发现语音颤动增强,如果有胸腔积液,语音颤动会减弱。
借助压舌板可以观察口腔、咽喉情况,部分可发现充血等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大致判断感染类型。
白细胞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帮助评估治疗效果。
细菌性肺炎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增高。
血常规需要抽静脉血检查,无须空腹。
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
C-反应蛋白(CRP)可以反映体内炎症的情况,并帮助判断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非细菌性感染可轻度升高。并可随病情变化出现波动。
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烧伤、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导致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检查需要抽静脉血,无须空腹。
血生化检查
血生化的指标很多,比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可以反映肝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可以反映肾功能情况,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可反映心脏损伤情况。
尿素氮是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指标之一。
出现相关指标异常,常说明相关器官功能受损,需要对应治疗。
血生化检查需要空腹状态下抽静脉血。
动脉血气分析
肺炎可影响呼吸功能,重症者可能发生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可以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判断严重程度。
可出现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动脉血气分析需要取动脉血检查,不需要空腹。

血清学检查
主要是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用于非典型病原体(如军团菌、支原体)的诊断。
一般需要抗体有明显升高(如4倍以上),才对诊断有意义。
并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适合用血清学检查,需要医生根据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后选择。
抽静脉血检查,无须空腹。
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抗原、核酸检测等。
病原体分离培养是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检查。但培养周期较长,多用于细菌感染。有的病原体培养困难,大多用于难以明确诊断或治疗困难者。
在分离培养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
需要通过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等获取呼吸道标本,也可通过抽血获取血液标本,穿刺引流可获得胸腔积液。
军团菌、肺炎链球菌可进行尿液抗原检查。
呼吸道标本可在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病原体,适用于念珠菌等真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片、CT
可以了解有无肺部炎症及其严重程度,具体病变情况,也可用于评估恢复情况。
可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等支气管感染征象,重症者可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或胸腔积液,甚至融合成片。
检查有放射性,检查中需要按医生要求配合呼吸。
其他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经皮细针抽吸、开胸手术等获取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适合诊断、治疗困难者,帮助排除肺癌等严重情况。
开胸手术取样是在手术的同时留取肺部相关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入院评估标准
采用CURB-65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是否需要入院。
以下标准,满足1项得1分。
意识障碍(对应C)。
尿素氮>7 mmol/L(对应U)。
呼吸频率≥30次/分(对应R)。
收缩压<90 mmHg或舒张压≤60 mmHg(对应B)。
年龄≥65岁(对应65)。
根据得分判断结果。
评分0~1分,原则上门诊治疗即可。
2分建议住院或严格随访下的院外治疗。
3~5分应住院治疗。

诊断标准
重症肺炎判断标准
如果社区获得性肺炎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收入ICU治疗。
主要标准
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
呼吸频率≥30 次/分。
PaO2/FiO2≤250 mmHg。
多肺叶浸润。
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血尿素氮≥20 mg/dl(7.14 mmol/L)。
收缩压<90 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鉴别诊断
肺结核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不同点:肺结核病情较缓和,发热多为午后低热,还可有盗汗、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症状;通过抗酸杆菌涂片、分枝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鉴别。
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点:均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不同点: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较为局限,比如急性鼻炎等可出现流涕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没有肺实质浸润,可作为鉴别依据。
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点:均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不同点:肺血栓栓塞症者常有制动、创伤、手术、肿瘤、下肢静脉血栓等病史,D-二聚体检查可发现有血栓形成倾向,X线片可发现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等,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肺癌
相似点:均可出现较长时间的咳嗽,可出现发热、咳痰等。
不同点:肺癌常发生在长期吸烟、年龄较大的人群;还可出现胸痛、咯血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等改变;痰液脱落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控制或缓解症状,改善肺通气情况,消除肺部炎症。
治疗原则:根据致病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并根据症状辅以其他方法治疗。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隔离
流感病毒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具有传染性,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隔离。
其他法定传染病须根据法律规定隔离。
隔离房间注意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呼吸支持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表现者给吸氧。
有呼吸困难,或者检查发现低氧血症等重症、危重症者。可以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常规氧疗、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必要时使用体外膜氧合。
其他
注意休息,特别是在急性期,发热、乏力等症状较为严重时。
多饮水,增加营养,选择热量充足、易消化的食物。
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 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 克的奶及奶制品;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植物油。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 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 克,多选深色蔬果。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
对症治疗
发热者可使用解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等。
鼻塞者可使用减轻鼻黏膜充血药和抗组胺药,如盐酸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
咳嗽咳痰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如复方甘草合剂、氨溴索等。
如果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等,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如头孢类。
针对病原体的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经验性治疗和抗病原体治疗。应遵医嘱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有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等。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抗病毒药物
病毒性肺炎可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金刚烷胺,根据具体病毒类型遵医嘱选择用药。
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真菌药物
肺部真菌性感染时,可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
中成药
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合理应用。
可能用到的中成药有疏风解毒胶囊、通宣理肺丸、清肺消炎丸等,缓解症状。
其他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药物。
吸入胃内容物者,在24~36小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泼尼松龙等。
中医治疗
肺炎在中医上常见的证候较多,选择中医治疗时,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辨证论治。
可能用到的方剂有银翘散加减、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贝母瓜蒌散合清金降火汤加减、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生脉散加减等。

预后
治愈情况
肺炎经过治疗大多能痊愈,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后大多可痊愈。如果病原体有一定耐药性,治疗可能相对困难。
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肺炎在去除相关因素后可以促进痊愈。
酗酒、吸烟、高龄、免疫抑制、哮喘等可影响预后。

危害性
肺炎可引起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比如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可传播给他人。
5岁以下小儿、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慢性基础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者等,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引起死亡。
肺炎在痊愈后肺部大多不会遗留损伤,结构和功能都可恢复正常,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引起的肺炎可能导致肺组织坏死病变,形成空洞或者纤维化。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有的肺炎有传染性,应尽量避免与小儿、老年人、孕产妇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密切接触,戴口罩,咳嗽时遮住口鼻,防止造成传播。
发热期间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待发热消退后,可逐渐恢复活动。
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防止加重肺部损伤。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熬夜。
房间注意通风,同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冷空气等刺激,防止受凉。
门诊治疗的发热者可以用温水擦浴、毛巾冷敷等帮助降低体温,定期测量体温。
如果有咳痰,注意痰液的性状,特别是有无带血等。
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测量血压和血糖的频率。
按照医生的要求足量、定时用药,并按时复诊,不要因症状减轻而自行停止用药,以免复发。
饮食管理
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宜清淡,多补充蛋白质、蔬菜、水果。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预防
接种疫苗预防
肺炎链球菌23价多糖疫苗可以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总体死亡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禁忌证都可以接种。6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接种过肺炎链球菌23价多糖疫苗者不建议再接种13价结合疫苗,但接种过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后可以再接种肺炎链球菌23价疫苗。
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病毒肺炎,应在流感季前接种。
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联合接种,可以提高效果。
肿瘤化疗期间、急性传染病发病期间、发热、危重病患者、对疫苗成分过敏为禁忌证。
调整生活习惯
不与患有肺炎者密切接触,尽量戴口罩。
肺炎者用过的物品需要消毒,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等方法适合家庭使用。
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手摸眼、口、鼻等部位,接触卫生情况不明的物品后应彻底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为30%~80%。
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长时间停留,如商场、医院等。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季节交替时注意根据温度加减衣服,老年人、儿童等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或挑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戒烟戒酒,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身体的伤害,特别是戒烟,能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2]
瞿介明,曹彬.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3]
余学庆,谢洋,李建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 中医杂志,2019,60(4):350-360.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卷 彭成,黄正明.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9]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0]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11]
Ebell MH, Bentivegna M, et al. Accuracy of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Adul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Meta-analysis.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2020, 27(3): 195–206.

[12]
Lee JS, Giesler DL, et 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16, 315(6): 593–602.

[13]
Metlay JP, Waterer GW,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9, 200(7): e45–e67.

[14]
Nguyen TK, Tran TH,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hild pneumonia – focus o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2017, 21: 95–101.

[15]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