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31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乙状结肠炎症性疾病
可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环境、遗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等因素有关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等

定义
临床上没有乙状结肠炎这个疾病诊断,是结肠镜和/或影像学的一种局部表现。
乙状结肠炎是一种由于感染、环境、遗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等导致的乙状结肠炎症性疾病。
乙状结肠位于降结肠及直肠之间,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至第三骶椎平面续于直肠,呈“乙”字形弯曲。

分类
根据病程进行分类
急性乙状结肠炎
指病程较短,急性起病的乙状结肠炎。
多由感染因素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慢性乙状结肠炎。
慢性乙状结肠炎
指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多在2月以上)的乙状结肠炎。
多由过敏、射线损伤、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感染因素所致,亦可由急性乙状结肠炎发展所致。
根据病因进行分类
感染性乙状结肠炎
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乙状结肠炎。
如C型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可导致出血坏死性乙状结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可导致假膜性乙状结肠炎等。
非感染性乙状结肠炎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乙状结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由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等非感染因素所致。

病因
致病原因
乙状结肠炎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1-4]
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
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C型产气荚膜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感染乙状结肠所致。
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感染乙状结肠所致。
真菌
由于念珠菌、毛霉菌等感染乙状结肠所致。
非感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在北美、北欧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炎性肠病发病率高。
南亚裔发病率低,但移居至英国后发病率增高,表明环境因素可能对炎性肠病发病起着重要作用[1]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炎性肠病一级亲属中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因此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与遗传相关。
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HLA基因M91[1]
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免疫因素
正常情况下,乙状结肠组织对肠腔内抗原物质(食物或微生物)处于适应性反应。
当肠道上皮屏障破坏,黏膜通透性增加,肠组织暴露于大量抗原中,免疫耐受的丢失,可产生异常免疫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乙状结肠组织损伤而致病。
其他
常见如动脉硬化、血管栓塞、血栓形成、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可引起缺血性乙状结肠炎,以动脉硬化所致者最多见。
一些疾病如肠屏障功能受损、呼吸窘迫综合征、出血、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败血症、休克、低温、红细胞增多和/或血液黏滞度高、人工喂养等,也可引起缺血性乙状结肠炎。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乙状结肠炎的高危人群。
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生食(如生鱼片、生肉等)、不洁饮食(如剩饭剩菜、霉变食物)等,易导致肠道感染;日常不重视饮食搭配,饮食结构不合理、不科学,过多食用红肉、高脂肪及高糖的物质,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易患乙状结肠炎。
生活环境差:如生活在卫生条件差、水源受污染等环境中的人群,易导致肠道感染性疾病流行。
免疫力低下:如有恶性肿瘤、肝硬化、慢性肾病、艾滋病、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因素,此类人群免疫力低下,较常人易出现肠道感染。
相关家族史人群: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遗传相关,故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易患。

症状
主要症状
腹痛
是乙状结肠炎常见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轻到中度隐痛,有便后腹痛缓解的特点。
严重者也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疼痛部位多为左下腹,亦可累及全腹。
腹泻
见于绝大多数患者。
大便次数增加,可为糊状便、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乙状结肠炎常伴有里急后重,主观感觉为总想排便又总是排不干净。
发热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可伴有畏寒、寒战。

其他症状
部分可出现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重症患者可造成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引起急性结肠扩张导致中毒性巨结肠。
可表现出脱水、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等症状。
癌变
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情况有癌变可能。
可表现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肠穿孔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
患者可表现出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表现。
下消化道出血
可造成肠粘膜受损,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患者可表现出便血、粘液血便或者脓血便等症状。
肠梗阻
乙状结肠炎症长期、反复发作,会出现瘢痕狭窄等导致小肠梗阻。
可出现痛及腹胀加重,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若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便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若出现大量便血、心慌、头晕、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表现时,建议立即就诊急诊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宜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以免加重病情。
有剧烈腹痛、呕血、黑便、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等症状的应暂禁食水,以免加重病情。
勿私自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前建议穿着宽松易脱衣物,以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大便次数增加、糊状便、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等症状?
是否有总想排便又总是排不干净的症状?
是否有腹痛?
疼痛的部位是哪里?疼痛的性质(如胀痛、隐隐作痛等)是怎样的?
疼痛持续的时间是多久?
疼痛是否会放射或牵涉其它部位?
是否有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进食生食(如生鱼片、生肉等)、不洁饮食(如剩饭剩菜、霉变食物)等、过多食用红肉、高脂肪及高糖的物质等不良饮食习惯史?
是否生活在卫生条件差、水源受污染等环境中?
是否有恶性肿瘤、肝硬化、慢性肾病、艾滋病、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因素?
是否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相关家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血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钡剂灌肠、腹部CT等。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等。
止泻药:蒙脱石散。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
氨基水杨酸制剂:奥沙拉秦、美沙拉秦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进食生食(如生鱼片、生肉等)、不洁饮食(如剩饭剩菜、霉变食物)等、过多食用红肉、高脂肪及高糖的物质等不良饮食习惯史。
生活在卫生条件差、水源受污染等环境中。
有恶性肿瘤、肝硬化、慢性肾病、艾滋病、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因素。
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相关家族史。
有动脉硬化、血管栓塞、血栓形成、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败血症等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大便性状改变: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糊状便、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等大便性状的改变。
里急后重:总想排便又总是排不干净。
腹痛:一般表现为轻到中度隐痛,有便后腹痛缓解的特点,严重者也可有持续剧烈腹痛,疼痛部位为左下腹,亦可累及全腹。
发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
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乏力等。
体征
可出现腹部压痛,左下腹明显,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及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目的:评估是否存在感染。
意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需考虑细菌感染。
电解质
目的:了解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意义: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
便常规检查
目的:了解大便情况。
意义:可通过观察大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虫卵等寻找病因。
病原学检查
目的: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指导治疗。
意义:通过便培养或血培养明确病原学诊断,指导进一步治疗。
血清学抗体
可了解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乙状结肠炎时可出现相关抗体,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
目的: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肠道情况。
意义:乙状结肠炎时可出现肠壁增厚、水肿、肠壁变硬、多发性浅溃疡、肠壁不规则、结肠袋消失等表现。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检查后禁止暴饮暴食。
腹部CT
目的:可用于明确乙状结肠病变原因,排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意义:可出现乙状结肠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血管造影
目的:血管造影被认为是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金标准“。
意义: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可提供病变部位、程度、输出襻及侧支循环状况,并能同步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结肠镜检查
目的: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范围。
意义:可出现乙状结肠黏膜红肿、糜烂、溃疡、狭窄等表现。
病理活检
目的:通过结肠镜等方式获取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病理活检。
意义:根据病理学表现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相似点:均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阑尾炎的疼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查体右下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与乙状结肠炎不符,完善阑尾彩超、腹部CT、结肠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胰腺炎
相似点:均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胰腺炎发病前多有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完善腹部CT、血尿淀粉酶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结肠癌
相似点:均可表现出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
不同点:结肠癌一般还有典型症状如腹部包块、腹胀、便秘、阵发性绞痛等,结肠镜及活检可确诊。
急性肠痉挛
相似点:均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肠痉挛多由进食冰凉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所致,疼痛大多可逐渐缓解,辅助检查多为阴性。

治疗
治疗目的:及时治疗,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充分休息,保持好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严重者需要禁食、静脉营养,病情好转后再进行高营养、易消化饮食,不宜过于辛辣。
注意饮食卫生。
严重腹泻、呕吐或持续发热时可酌情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由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等应进行肠道隔离。

药物治疗
抗生素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乙状结肠炎症患者。
常用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过敏者禁用;获取明确病原学诊断后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变化。
抗真菌药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乙状结肠炎症患者。
常见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卡泊芬净等。
注意事项: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应根据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需足疗程、足量遵医嘱用药。
止泻药
适应证:适用于存在明显腹泻的患者。
常用药物:蒙脱石散。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避免食用牛奶等可能会影响药效的食物。
解痉止痛药
适应证:适用于疼痛非常明显的患者。
常用药物:匹维溴铵、山莨菪碱等。
注意事项: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血管扩张药物
适应证:适用于肠系膜缺血的患者。
常用药物:罂粟碱、前列地尔等。
注意事项:需要持续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监测,直到病情稳定。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乙状结肠炎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常用药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泼尼松等。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多毛、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等不良反应。对于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癫痫患者、消化性溃疡、骨折、创伤修复期、严重高血压、孕妇等人群,严禁使用。
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乙状结肠炎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常用药物:甲氨蝶呤、巯唑嘌呤、他克莫司等。
注意事项: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切勿私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氨基水杨酸制剂
适应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乙状结肠炎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常用药物:主要有奥沙拉秦、美沙拉秦等。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头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生物制剂
适应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乙状结肠炎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常用药物:主要有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注意事项:维持缓解的治疗时间宜在1年以上。

手术治疗
适用于乙状结肠出现出血坏死、梗阻、穿孔、癌变等并发症,或严重克罗恩病等导致中毒性巨结肠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乙状结肠切除术、全结肠直肠切除术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乙状结肠炎患者,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后,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乙状结肠炎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若不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可能使症状持续加重、病情恶化,甚至引起并发症,危及生命。

危害性
部分乙状结肠炎患者可⻓期存在反复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发生乙状结肠癌变,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急性期患者应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应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花椒等。
忌食辛辣食物,减少油腻、粗纤维等食物的摄入,避免对肠胃产生刺激诱发病情复发。
患者平时需要注重饮食卫生,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增进机体抵抗力,降低炎症性肠病的乙状结肠炎复发频率。
心理支持
注意平时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疗效,造成病情反复、加重病情,应有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
若治疗期间,发现腹痛、腹泻、黏液便血等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大便检查、结肠镜等检查。

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进食生食及不洁饮食。
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
对于存在上文所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行大便检查、结肠镜检查进行筛查,以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姜泊. 胃肠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38(9):796-81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