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1日 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普外科、肛肠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肛管是粪便排出的必经之路

肛管位于会阴部肛门的上方

肛管病变会引起痔、肛裂、肛瘘、肛管癌等疾病

位置

肛管位于会阴部,肛门的上方。肛管长约4cm,上端于肛直线续接直肠,下端抵达肛皮线,即肛缘。肛直线是直肠柱上端的一条假想联线,大致平对尾骨尖,直肠腹壶在此处变窄,肛管由此处转向后下方,形成会阴曲,开口于会阴处的肛门。

肛管后壁借肌纤维性的肛尾韧带连于尾骨尖,肛管前璧借肌性的会阴体,男性连于尿道膜部和球海绵体,女性连于阴道下端,肛管外侧壁与坐骨直肠窝为邻。肛管全长为肛门括约肌环绕,由于该肌的张力影响,肛管腔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肛管上部因其深面有直肠内静脉丛,黏膜呈深紫色,黏膜形成6-8条纵行的皱襞,称为肛柱,又称为直肠柱。肛柱长约1-2cm,基部较宽,向上逐渐细小而不明显。每一条肛柱的深面均有一条直肠上动脉的终末支和静脉根。

肛管左侧、右前方和右后方的静脉根较大。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此襞称肛瓣。每一肛瓣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窦深3-5mm。

肛管主要参与排便与控便过程,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便功能

肛直肠角的存在使控便“快门机制”形成,在不持续增加肛管静息压的情况下,可完成对直肠内容物的自控功能。括约肌特别是内括约肌的收缩,可使肛管静息压高于直肠静息压,这一压力差的存在对控便是不可缺少的。肛垫组织的充血使直肠下段和肛管密封性更佳,以此可达到控便的目的。

参与排便过程

当大便快速进入直肠的体积达10ml时,内括约肌松弛,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立即收缩会使肛管内压力升高。当进入直肠的内容物增加到110ml时,内括约肌持续弛缓,肛管静息压大幅度下降,直肠充胀刺激盆底排便感受器,就会引起持续性便意。在大便意识性自制阶段,环境许可排便时,盆底肌可放弃收缩而反射性松弛,大便就会顺利的排出。

肛管的饮食养护重点在于合理调配饮食,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日常饮食中可多补充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减少辣椒、芥末、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建议晨起饮一杯温开水,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

肛管也可通过合理运动进行健康养护,应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肛管的日常养护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做到定时排便,以晨起排便为宜,每次蹲厕所时间不要过久,戒掉排便时看书看报、看手机等不良习惯。此外,每天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觉前,各做一次提肛运动,用力收缩肛门然后放松,使肛门一紧一松反复20下,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肛管血液循环,有助于肛管健康。

肛管具有控便和排便功能,当出现疾病时,会引起相关变化。接下来我们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肛管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肛管和不健康肛管有哪些区别。

肛管形态

1、正常肛管

肛管被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肛管黏膜为深紫色、质地粗硬,上端与直肠黏膜膜相接处呈锯齿状。直肠黏膜在齿状线以上集合成6-8个纵行皱襞,为肛柱。

2、异常肛管

内痔发生时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肛垫充血、增生、肥大、移位。外痔时可见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结缔组织增生。

肛瘘

肛缘周围皮肤可见一个或几个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或肉芽组织隆起,按压有脓液溢出。根据Goodsall规律,在肛门中间划一横线,若外口在线后方,瘘管常是弯型;若外口在此线前方,瘘管常是直型。

肛裂

肛裂的裂口新鲜、底浅、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可见水肿,下端皮肤可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为前哨痔。

肛管癌

可见肛管内肿块呈息肉样、覃状或有溃疡和浸润,肛管缩窄。肛管癌发展到晚期可出现许多侵袭性症状,如侵犯括约肌可致大便失禁;侵犯阴道形成肛管–阴道瘘,大便从阴道排出;侵袭前列腺时小便异常或血尿或尿闭。

肛管病变后多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排便困难等症状,具体如下:

便血

肛管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肛垫,当排便用力时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如肛垫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形成痔,尤其出现内痔时,常表现为便血,便血多具有无痛性及间断性特征,长期反复出血可引起贫血。

突起与脱出

由于肛管疾病引起的痔疮,如外痔,可导致肛缘部出现突起肿块,常见便后不易擦净,有分泌物时就会引起瘙痒症状。脱出的肿块则是较大的内痔或混合痔,早期仅在大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晚期重者稍增加腹压,如用力、行走、咳嗽痔核就会脱出,且需用手帮助还纳。晚期肛管直肠癌溃烂后可形成肛瘘,出现菜花样溃疡,为坚硬的肿块,并且分泌物为脓血带有恶臭味,伴持续疼痛。

疼痛

肛管损伤导致痔疮,会引起痔嵌顿、血栓痔,外痔发炎时由于局部刺激,患者会感到疼痛。如果肛管内痔位于齿线上,一般不会疼痛,少数患者会有坠胀感。若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后,发生嵌顿而出现水肿,就容易形成血栓及坏死,可引起剧烈疼痛。

肛门渗液与瘙痒

通常是肛管出现痔脱出及肛管括约肌松弛,使内痔分泌黏液增多,且易于渗出肛门,使肛门口潮湿,刺激皮肤产生瘙痒症状。如果发生外痔,患者可因皱褶内残留粪便刺激乃至发炎,也可有渗液引起潮湿和瘙痒症状,但常有疼痛。肛管出现肛瘘者则会引起局部流脓,急性炎症期流脓较多,且常有臭味,由于瘘管弯曲、分支多,引流不畅就会有积脓。该类患者也常因局部分泌物长期刺激,导致肛周瘙痒。

全身症状

肛瘘引起肛周脓肿可出现发热、寒战症状,肛管癌可伴有贫血、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便秘

当肛管出现肛裂、痔疮、肛管肿瘤病变时,患者排便时刺激肛管黏膜出现疼痛导致不敢排便,而粪便在直肠内停留过久导致水分被吸收,进而形成直肠性便秘。

肛管的健康对每个人至关重要,肛管病变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肛瘘、肛裂及肛管癌等,而影响肛管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解剖因素

肛管后方系外括约肌浅部形成的尾骨韧带,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肛管两侧,对肛管两侧有较坚强的支持作用,且肛管与直肠末端相连形成了一定的曲度。排便时肛管后方承受压力最大,故易损伤

慢性炎症刺激

肛门皮炎、慢性湿疹、肛窦炎、乳头炎、直肠炎等反复发作,会导致肛管皮肤弹性减弱,易于撕裂破损。肛腺炎引起的静脉周围炎,可以使静脉壁纤维化且失去弹性。

损伤

例如干结粪块、分娩、排便过度用力、肛管直肠检查操作不妥,均可造成肛管皮肤直接损伤,继发感染。

静脉回流受阻

肛管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如腹腔发力增高,包括便秘、妊娠、腹水、盆腔巨大肿瘤,就会导致痔静脉迂曲,扩张形成痔疮。

不良生活习惯

性生活紊乱、肛交史,或有多个性伴侣,容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进而引发肛管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肛管癌变。有HPV相关性恶性肿瘤病史,如宫颈癌、外阴癌也可转移至肛管,导致肛管癌。

肛管是否健康,平时可观察是否出现以下症状,如发生则需要警惕肛管可能存在损伤或病变情况:

便血

若出现便后滴血,或大便带血,或者血液呈喷射样喷出,并合并里急后重感,应警惕肛管相关疾病发生。

肛门瘙痒

肛门经常有分泌物,或便后擦拭肛门时发现异常分泌物,并且合并肛门瘙痒,以及局部起疹子,应警惕肛管疾病。

排便困难

因排便疼痛产生恐惧心理,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可能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导致大便干硬,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如此应警惕肛管疾病发生。

疼痛

肛门局部持续性剧痛,或者数小时后能够自动缓解。疼痛在排便时出现,或者下蹲、打喷嚏时也会出现,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是否为肛管疾病所导致。

肛管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肛门镜检查、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

触诊

即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简单而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肛管、直肠癌意义重大,通过直肠指诊可发现肛管内部是否存在肿物,如痔、肛瘘、肿瘤等。直肠指诊的体位包括胸膝位、侧卧位,以及截石位。

视诊

肛管视诊可以观察肛管是否有异常情况,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瘘口等。另外,也能观察肛门处是否有凸出来的肿物或小肉球,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外痔、肛瘘、肛裂。

肛门镜检查

能够观病变位置,同时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治疗,也可以取活组织检查等,能够帮助确诊肛管肿瘤。

影像学检查

CT和核磁共振两项检查对肛门疾病,尤其对肛管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中CT对肛管直肠癌的诊断、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肠外侵犯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判断肛管直肠癌浸润、扩散的范围,能进行正确的分期诊断,是更为精准的检查手段。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