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椎弓峡部裂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6日 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脊椎椎弓峡部存在裂隙,常合并椎体滑脱
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下腰部疼痛,疼痛常放射至臀部和大腿后面
常由先天因素、反复过度运动及外伤导致
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是指椎体椎弓峡部一侧或两侧存在裂隙,常可合并椎体滑脱、神经压迫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脊椎椎弓峡部裂常见于颈椎和腰椎,其中以腰椎椎弓峡部裂多见,又因为腰椎解剖结构的原因,以第五腰椎弓峡部裂最为常见,常可伴有腰5椎体滑脱。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神经损伤分为三型。
Ⅰ型:单纯峡部裂: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的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裂。
Ⅱ型:峡部裂不伴神经损伤:双侧椎弓根峡部裂伴有轻度椎间盘突出、Ⅰ度腰椎滑脱,但无神经压迫症状及体征。
Ⅲ型:峡部裂伴有神经损伤:双侧椎弓根峡部裂伴有椎间盘突出合并Ⅰ度或Ⅱ度及以上腰椎滑脱,伴有神经压迫症状及体征。

发病情况
本病成人发病率为6%, 儿童发病率较低, 男多于女, 双侧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遗传
有不少学者认为腰椎峡部裂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性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常染色体显性异常的可能。
每个椎弓有两个峡部,如果先天脊椎峡部的两个骨化中心未能愈合,则导致先天椎弓峡部缺损。
疲劳骨折:长期重体力劳动,或反复过伸、屈曲或旋转腰部可明显增加腰椎峡部劳损,使椎弓局部结构发生骨裂。
外伤:轻微外伤时常可发生劳损性骨折,由于无症状而常被忽视治疗,稍微受力可致骨折不连接,形成峡部裂。
腰椎融合术后:腰骶融合术后,脊椎受力发生变化,使峡部发生骨折,形成峡部裂。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重体力劳动者。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
腰部外伤患者。

症状
主要症状
脊椎椎弓峡部裂可无明显症状。典型表现为腰腿痛。
典型症状
Ⅰ型: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疾病进展,可出现下腰部疼痛,可以出现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
Ⅱ型:下腰部疼痛,常常伴有向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痛。
Ⅲ型:下腰痛加重,疼痛向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至小腿、足背,出现压迫神经根或椎间盘突出的表现,沿坐骨神经根走行分布的下肢放射痛。
其他症状
病情加重时可有间歇性跛行(一般指走一会就出现腰酸腿痛、下肢无力甚至麻木,休息一会之后,症状会缓解或消失,走一段距离之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循环复始)。

并发症
椎体滑脱
一般为慢性下腰痛,起初在长时间站立或者负重时腰疼,弯腰活动后缓解。发展到后期疼痛为持续性,严重者甚者休息时出现疼痛。
病情继续加重时会有间歇性跛行,伴有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小腿,出现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
神经压迫
椎弓峡部裂导致脊神经支受刺激,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至小腿。
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神经压迫症状,常见肢体麻木、疼痛、无力,严重的可引起大小便异常。
小关节炎
当病情发展严重时,为了缓解相关症状,髋关节屈曲内收,腰椎前凸,易引起小关节增生、退变等炎症表现。
表现为小关节的疼痛不适,尤其是受凉及过度劳累后症状加重。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下腰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痛或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骨科。如果日常检查中发现峡部裂,也可就诊骨科。
如果医院设有脊柱外科,还可就诊于脊柱外科。
急诊科
如果受到严重外伤,并出现休克等症状,或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和损伤时,建议及时就诊急诊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腰背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性的暴力出现相关症状后。不要盲目搬动身体,以防加重损伤,需及时就医。
非必要不要自行服用止疼药,以免掩盖症状。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腰背部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大概持续多久?症状的变化跟活动和休息是否有关?
疼痛是否向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是单侧还是双侧?
是否有下肢的疼痛、麻木、乏力、肿胀?单侧还是双侧?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症状的变化跟活动和休息是否有关?
是否出现走路时疼痛严重无法行走,休息后可继续步行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从事剧烈运动相关工作或重体力劳动?
是否脊柱遭遇强力外力碰撞?治疗过程如何?
家里人是否患有腰椎病?
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是否接受过治疗?是否做过脊椎相关的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其他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塞来昔布等。
抗骨质疏松药:鲑降钙素、枸橼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从事剧烈运动或遭遇强力外力碰撞。
有家族遗传病史。
临床表现
脊椎椎弓峡部裂无明显发病前兆,多在症状加重后通过检查发现。
早期可有下腰痛,在正中或偏侧,棘突及椎旁压痛,休息则好转。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很少放射至小腿。
出现压迫神经根或椎间盘突出的表现,即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根的走行分布。
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与峡部不连或脊椎滑脱的部位相一致。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目的:观察腰椎峡部缺陷,小关节情况,椎间盘退变及滑移程度。
意义:如峡部裂隙有裂隙增宽、硬化、颈部细长,向前延伸等表现,提示脊柱椎弓峡部裂可能。
注意事项:该检查有放射性,检查时需要保持特定体位。
CT检查
目的:可用于检查无明显移位和不完全的峡部裂。
意义:如果椎弓峡部骨连续性中断、裂隙增宽、边缘硬化,提示脊柱椎弓峡部裂。双边征见于椎体滑脱者。
注意事项:该检查有放射性,检查时需要保持特定体位。
核磁共振检查
目的:用于发现早期隐匿性骨折局部水肿的情况,除显示椎体滑脱、椎弓峡部裂外,还可显示椎间盘及椎管内改变,可清楚观察是否有软组织的病变。
意义:可以根据核磁共振阳性结果做相关判断,比如磁共振结果为局部水肿和椎间盘突出,可以辅助诊断比较隐秘的脊柱椎弓峡部裂。
注意事项:检查无放射性,但需要注意体内是否有金属内置物,有些金属内置物是不可以做MRI检查的,也不能携带金属制品进入MRI检查室。
电生理检查
目的:可以观察相关肌肉的反应情况。
意义:有助于推断神经受损的节段和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放松,不要紧张。

鉴别诊断
轻度脊椎椎弓峡部裂可无明显症状,偶然影像学检查发现。如果出现腰背部不适,需要与下述疾病鉴别。
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点:脊椎疼痛,活动受限。
不同点:椎间盘突出症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如腰椎间盘突出可为一侧或双侧腰背部、臀部疼痛,以及沿大腿后侧至膝关节下的放射痛;颈椎间盘突出则可出现颈项疼痛、手臂发麻的情况。脊椎椎弓峡部裂可出现下腰痛以及间歇性跛行。X线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有出现临床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缓解下腰痛,恢复腰椎活动,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保守治疗
限制活动及支具保护
对X线检查发现峡部裂,但并无症状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可佩戴腰围或支具背心,防止不当姿势加重损伤。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
作用:疼痛严重者可服用药物缓解疼痛。多用于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
常有药物有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等。
若服用药物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头晕、嗜睡等症状,则需要停止服药,及时就医。服药期间注意最好不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服用,避免药效减弱或过强等。
局部封闭
将激素、麻醉药、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注射到明显疼痛的位置,适用于局部压痛点明显者。

手术治疗
对腰腿痛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伴有椎间盘突出者,可同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
峡部单纯修复植骨术:峡部单纯修复植骨因融合率低、卧床时间长,现已很少应用,多采用植骨结合内固定、改良植骨等术式。
内固定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椎体滑脱的患者,可以采用内固定治疗。
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主要适用于合并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并有神经症状者。手术中对椎管、侧隐窝进行减压,复位滑脱椎体,后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
前路复位融合内固定:对于腰椎峡部裂伴严重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明显及根性症状较重需要减压者,可进行前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术后当日最好选择平卧位, 以利于压迫止血。想变换体位者,需由他人协助轴线翻身, 防止因腰部扭曲而造成螺钉松动、滑脱, 翻身后后背垫软枕, 可增强舒适度。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术后锻炼
术后1 天起进行扩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背伸、趾屈运动, 每日2次, 每次锻炼15组。
术后3 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每日2~3次, 每组动作持续5秒,第1天锻炼10组,依次叠加, 以患者可以耐受为限, 感觉不适时应停止训练。
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训练, 动作不宜过度。在床上可进行的练习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小燕飞、直腿抬高锻炼等。
术后10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初次下床时间不宜太长, 缓慢下床行走, 如出现头晕等不适感,应更换体位, 采取坐位或卧位。
保守治疗
可在支具固定期间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四肢活动,尤其是关节活动度的练习,避免久卧导致肢体僵硬。
去掉支具后可以进行腰背肌训练,方法同上。
物理治疗
可以进行局部的热敷、按摩、推拿、针灸等物理治疗,缓解疼痛,放松痉挛的肌肉。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后,脊椎椎弓峡部裂一般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不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差,可能会导致椎体滑脱、小关节炎、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出现,可引起慢性下腰疼痛、肢体麻木、疼痛、无力,下肢放射痛,严重的还会引起大小便异常。

预后因素
全身因素
机体状况不佳,如患营养不良、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时,愈合会延迟。
局部因素
脊柱椎弓峡部裂局部有水肿、神经压迫、椎间盘突出等情况时,预后相对差一些。

危害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或者治疗不规范和及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危害:
当合并有椎间盘退变时容易引起椎体滑脱,一般为慢性下腰痛,病情继续加重时会有间歇性跛行,伴有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小腿,出现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
当出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可压迫神经,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无力,严重的还会引起大小便异常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一般无需特殊调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即可。
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所需营养物质。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胡椒、虾、螃蟹、带鱼及大蒜等。
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散步、慢跑开始循序渐进,急性期限制活动,注意佩戴保护支具,纠正不良姿势。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平时对腰部注意保暖,可以局部热敷,不要受凉。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下腰部疼痛情况及下肢放射痛情况,要特别关注大小便功能变化情况,若平时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必要时采用影像学检查监测椎弓峡部的稳定状态,观察有无滑脱移位变化情况。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
主要检查相关症状是否好转及植骨愈合情况。
复诊时间
非手术治疗者:无特殊情况一般3~6个月复诊一次。手术治疗者:第1月内建议每周复诊一次,1月后建议每月复诊一次。如果病情变化时请及时遵医嘱及时复诊。
复查项目
一般复查X线检查,特殊情况遵医嘱作相关检查。

预防
针对脊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采取有效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进一步发展。
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腰部免受外伤,特别是在承重、弯腰和后伸动作时,必要时佩戴腰围。
科学运动:日常进行规律可行的运动,加强躯干肌肉稳定训练,增加腰背部整体稳定性,避免剧烈运动,预防腰部后伸损伤,预防疲劳骨折的发生。
脊椎畸形或者有脊椎疾病的人群需要及早治疗原发病,加强腰背肌肌力训练,如进行俯卧起身练习。

参考文献

[1]
罗晓燕,王杰,李锐. 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05):368-370.

[2]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等. 外科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4]
白荣杰, 殷玉明, 娄路馨, 等. 实用骨科影像学学[M]. 6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5]
Alqarni AM, Schneiders AG, Cook CE, Hendrick PA. Clinical tests to diagnose lumbar spon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hesis: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 Ther Sport. 2015 Aug;16(3):268-75.

[6]
燕好军.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03):215-218.

[7]
郭红梅,孙丽琴,王宇,等. 峡部裂患者一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9):1651-1652.

[8]
于洋. 对比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157-158.

[9]
杜庆民.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与CT诊断探讨[J]. 系统医学,2018,3(03):84-85.

[10]
Leone A, Cianfoni A, Cerase A, et al. Lumbar spondylolysis: a review[J]. Skeletal radiology, 2011, 40(6): 683-700.

[11]
石学文,张涛,甄平,等.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致病因素及治疗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01):60-6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