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14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肌群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
可出现头颈部运动障碍及疼痛等症状
病因尚不明确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义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起病多隐匿,并逐渐加重。
由于颈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运动、歪斜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相应肌肉痉挛性疼痛。可对生活质量及社交造成影响。
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符合一般意义上的痉挛性斜颈,是本篇内容主要阐述类型。

分型与分级
根据头部位置和运动方向分型
旋转型斜颈:下巴向一侧扭转,与肩部方向一致,最为常见。
倾斜型斜颈:头部向躯体左侧或右侧倾斜,耳朵贴近肩膀。
后仰型斜颈:头部后仰,面部仰天。
前屈型斜颈:头部向下,下颌向胸前靠近。
按病情程度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出现症状的时间 仅活动时 静止时和活动时 静止时和活动时
头部偏斜角度 <30° >30° >45°
能否自主跨过中线 可以,且可向对侧活动 可以,但不能向对侧活动 不能自主跨过中线
头的随意运动范围 >60° <45° <30°

发病情况
我国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的发病率大约为9/10万。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病患比例大约为1:1.2。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 岁。
约 12%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目前尚未阐明,与锥体外系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可能与遗传、头颈部外伤、原发性前庭功能异常、精神因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高危因素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曾患痉挛性斜颈或其他类型的肌张力障碍,会增加发生本病的风险。
年龄: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最常见于 30 岁以后。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颈部肌张力障碍。

症状
主要症状
痉挛性斜颈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颈部带动头部出现难以自控的活动。
活动方向按照不同类型包括左右旋转、前屈、后仰、侧屈以及多种类型的组合。
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头部快速转动。
静止时头部间断性或持续性偏斜。
头部转向一侧或另一侧,转动的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加,并出现颈部肌肉痉挛。
颈部的任何肌肉均可受累。尤其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为著。
精神压力、疲劳、紧张、应激可加重症状。
而放松、睡眠、轻轻触摸颈部痉挛肌肉可使症状减轻。
颈肩区域常出现疼痛,呈持续或间断性,可放射至受累肌肉对侧。
疼痛可在斜颈发作之前出现或随着颈部异常活动出现。

其他症状
肌肉痉挛症状波及面部、躯干或肢体。
头颈部痉挛肌肉出现肥大。

并发症
焦虑、抑郁
由于痉挛性斜颈会严重影响患者外形,常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发病。
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消极等症状。
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
长期、频繁颈部活动导致颈椎磨损明显,产生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变。
可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上肢放射性疼痛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当患者出现头颈部不自主扭转、疼痛感、姿势异常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部分医院开设了功能神经外科,也可以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活动不便,就诊时建议由家人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头颈部不自主扭转、姿势异常、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多久了?
这些症状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是怎样的?
这些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脑外伤、脑损伤、毒物接触等病史?
既往是否有帕金森、小儿斜颈等病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曾患痉挛性斜颈或其他类型的肌张力障碍?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肌电图检查、颈部CT扫描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痉挛药物:巴氯芬、替扎尼定。
抗肌张力障碍药物:颠茄酊、苯海索。

诊断
病史
既往有痉挛性斜颈等家族史。
既往有头颈部外伤、原发性前庭功能异常、精神心理问题。
临床表现
症状
头颈部运动异常、疼痛等症状。
体征
以颈部触诊为主。
通过用手触摸、拉伸,了解哪些肌肉发生了痉挛。
常检查的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头半棘肌等。
是发现浅表痉挛肌肉最可靠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
颈部CT/MRI
可通过颈肌剖面图像,判断痉挛肌群,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可发现病变肌肉的形态、体积变化。
需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去除金属物品。
头部MRI
可判断脑部有无病变,如脑损伤、畸形、基底节变性等。
体内有金属、支架、起搏器或刺激器等设备时需告知医生,避免发生意外。

鉴别诊断
痉挛性斜颈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癔症性斜颈
相似点:都可出现异常的头颈部运动。
不同点
癔症性斜颈常突发起病,症状多变,常因精神创伤诱发,客观检查难以发现阳性结果,心理治疗后可好转。
痉挛性斜颈发病呈进展性,并逐渐加重,需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继发性痉挛性斜颈
相似点:症状相似,都可因肌张力障碍而出现异常运动。
不同点
继发性痉挛性斜颈可找到明确的病因,如脑外伤、脑损伤、毒物接触等。
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病因尚不明确。
迟发性运动障碍
相似点:如肌痉挛局限在颈部则与痉挛性斜颈症状一致。
不同点
迟发性运动障碍多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如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哌利多等,症状往往在停药或减量后出现,肌痉挛可累及全身。
痉挛性斜颈无此类用药史,肌痉挛多局限在头颈部。

治疗
治疗目的:对症治疗为主,控制病情程度及进展速度,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首选口服药物配合肉毒毒素注射,必要时手术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
适用于疾病早期人群,中后期则效果不明显。
常用口服药物颠茄酊、东莨菪碱、苯海索和巴氯芬。
其中苯海索是治疗青年人肌张力障碍最有效的抗胆碱药物。
可能会出现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嗜睡、恶心、幻觉等不良反应。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常有注射药物为A型肉毒毒素,可对乙酰胆碱的产生阻滞作用,进而短暂的、可逆的缓解症状。
有效率达90%~95%,注射后1周左右起效,疗效维持3~6个月,症状复发可重复注射。
注意事项
需精确选择合适的肌肉作为治疗对象,建议通过肌电图、超声的引导进行注射。
注射肉毒素后的24小时内,应该避免对注射局部进行擦洗或按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人群,有多种手术方式,常联合使用。
脊柱刺激术:穿过颈部皮肤向颈部神经插入刺激电极,减少异常信号传到肌肉组织,属于微创手术。
选择性神经切断术:通过选择性地切断支配痉挛肌肉的神经,使痉挛肌肉无法收缩,缓解痉挛。
改良Fostor-Dandy术:切断双侧C1~C4前根及副神经脊根,使颈部肌肉无法收缩,缓解痉挛。此种手术会使大量正常肌肉失去作用,副作用大,目前已很少使用。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大脑深部苍白球、丘脑底核处植入神经刺激器,持续发送慢性的电脉冲,阻断异常神经信号的传导,进而改善症状。术后应该避免接触强磁场,防止神经刺激器受损。

康复治疗
有助于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延长药物治疗疗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
物理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佩戴颈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术等。
运动训练:包括运动控制训练、特殊生活技能训练、感觉控制训练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进展缓慢,数年后趋于平稳,不会导致患者死亡。
10%~20%的患者可短期内自发性部分或完全缓解,但往往会复发,极少自愈。
通过积极治疗,可很大程度控制现有症状,避免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危害性
患者头颈部不稳定,可导致工作以及日常活动难以完成,容易跌倒、摔伤。
对患者的外在形象产生较大的影响,可引起自卑甚至焦虑、抑郁心理。

日常
日常管理
非手术治疗者饮食方面无特殊要求。对于手术患者推荐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肉、鸡肉、鱼肉、豆制品等食物。
病情稳定时建议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危险性高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跳伞、蹦极、篮球、拳击等。
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和错误的姿势,保持颈部放松。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舒畅情绪,避免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如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向亲友、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随诊复查
痉挛性斜颈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复查主要对患者不自主地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必要时可能需复查肌电图或颈部CT等检查。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毒素分会, 等.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 (11): 868-874.

[2]
李宏锴,黄书岚,张向阳.痉挛性斜颈的诊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37-40.

[3]
赵继宗主编. 神经外科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01.[4]马凌燕,万新华.痉挛性斜颈及其诊疗[J].协和医学杂志,2012,3(03):332-336.

[4]
张念平等主编. 神经外科疾病诊断与手术方法 第2版下[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

[5]
李俊,王潞.痉挛性斜颈的临床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0):840-84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