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提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1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肛提肌为成对存在的扁阔肌

肛提肌前内侧之间有三角形的盆膈裂孔

肛提肌具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内器官、协助肛门外括约肌紧缩肛门的作用

位置

肛提肌为一对四边形的扁阔肌,起自耻骨后面和坐骨棘及张于两者之间的肛提肌腱弓,向下内,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左右联合成漏斗状。

肛提肌按其纤维起止及排列,可分为前列腺提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四部分,在两侧肛提肌前内侧之间有三角形的盆膈裂孔,从下方被尿生殖膈封闭。

前列腺提肌

前部肌束夹持前列腺尖两侧(男),耻骨阴道肌(女)夹持尿道及阴道两侧。

耻骨直肠肌

起自耻骨盆面的肌束,后行绕过直肠肛管交界处两侧和后方,与对侧肌纤维连接,构成U形样。

耻尾肌

为肛提肌的主要部分,肌纤维起自耻骨降支内侧,绕过阴道、直肠,向后止于尾骨,其中有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阴道及直肠周围。

髂尾肌

起自腱弓后部,向中间及向后走行,与耻尾肌汇合,绕肛门两侧,止于尾骨止于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

肛提肌为盆膈的主要部分,具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内器官的作用,并能协助肛门外括约肌紧缩肛门,对于女性还有缩小阴道口的作用。

肛提肌的饮食养护有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补充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注意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有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使肌肉维持在良好状态,从而降低肛提肌相关疾病的风险。

多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养护肛提肌,如站直,两手叉腰,两腿交叉,两足尖踮起,收臀夹腿,收缩肛门,持续5秒,连续做10次左右。或者仰卧,双膝弯曲并拢,两手交叉并放在头下,以双足和肩部为支撑点,将腹部、臀部抬起悬空,同时提收肛门,吸气,然后放下腹部和臀部,放松肛门,呼气,连续做20次左右。提肛运动可以增加肛提肌肌肉力量,预防肌肉松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外,多进行常规的体育项目,如慢跑、骑车、游泳、打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间接减少肛提肌病变的可能。

肛提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局部清洁卫生、注意肛肠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避免在上厕所时玩手机、看电影等行为,易增加如厕时间,诱发肛提肌相关疾病的发生。

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注重会阴部护理,定期清洗,可预防感染,对肛提肌的养护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注意肛肠健康

如患有痔疮、肛裂等疾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抑制病情发展,以免影响肛提肌的正常功能。

保证充足的睡眠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另外,避免久站久坐。

肛提肌具有支持、稳固盆腔内器官的功能,当出现肛提肌疾病时,其形态、功能也会异常。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肛提肌和不健康肛提肌的区别。

肛提肌形态

1、正常肛提肌

肛提肌正常为一对宽而薄的扁肌,分布于盆腔左右两侧,联合呈漏斗形,尖向下,封闭骨盆下口。

2、异常肛提肌

肛提肌综合征

可能与肛提肌痉挛、肌张力增高有关,在拉紧和扩张直肠时,肛管处的肌肉松弛而不是收缩。进行肛门指检时可发现患者直肠的一侧或两侧有一条较软的肌肉带,牵拉有触痛和肌紧张。

肛提肌损伤

二维超声检查在缩肛状态下,双侧旁矢状切面显示一侧或双侧肛提肌回声不均,或连续性中断,肛提肌裂孔失去典型的”U”。在Valsalva动作下,常常同时伴发盆腔脏器移动度增加,以前中盆腔脏器脱垂多见。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感染向上至肠壁的纵行肌层,形成肌间脓肿或向上至肠壁外,形成肛提肌上脓肿,直肠指诊时,在肛管直肠环上方可触及一较硬包块,压痛明显,成脓时有波动感。

肛提肌受损后,多表现为尿失禁、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疼痛等症状,具体如下:

尿失禁

因分娩、年老等因素导致肛提肌受损,可能会有尿失禁表现,常在咳嗽、喷嚏、大笑、提取重物等增加腹内压力的行为下出现。

便失禁

当肛提肌受损后,可能会影响控制排便功能,出现便失禁表现。

盆腔器官脱垂

因各种原因导致肛提肌力量薄弱,影响盆底结构的稳定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子宫等器官脱垂。

疼痛

若肛提肌发生病变,可出现肛周疼痛表现,常表现为直肠或骶尾部发作性疼痛、胀满等。

其他症状

肛提肌上脓肿患者多伴有发热、头痛、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肛提肌受损后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肛提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分娩因素

育龄期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间,持续对盆底肌肉进行牵拉,在分娩完成后可导致肛提肌松弛,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年龄因素

围绝经期女性以及年老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肌肉萎缩,易出现肛提肌松弛,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

医源性操作

肛裂、痔疮等术后可能出现肛提肌力量薄弱或松弛现象,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疾病因素

若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可因长期屏气导致腹内压升高,进而影响肛提肌正常功能。

过度劳累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等可增加腹内压力后可导致盆底肌过度牵拉,进而易诱发肛提肌相关疾病。

感染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常见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结核杆菌等,可直接导致肛提肌出现炎症反应。

肛提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自测,具体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疾病诊断。若出现尿失禁、便失禁、阴道脱垂等表现,可能为肛提肌萎缩或持续牵拉所致,常考虑为肛提肌松弛。若出现肛周疼痛,排便障碍表现,应警惕肛提肌综合征的可能性。

肛提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盆底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主要是直肠指诊,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肛提肌痉挛,以及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肛周病变。

盆底肌检查

肌电检查

能更加客观、量化地对盆底肌肉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可观察盆底肌肉的激活程度和相应肌肉的耐疲劳性,有助于肛提肌相关疾病的判断。

直肠测压

可评估肛提肌及其他盆底肌肉之间的协调情况,为研究肛门直肠疾病和排便异常提供了病理生理依据,对诊断肛提肌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影像学检查

动态直肠排粪造影

在排粪造影过程中,静息状态下观察咳嗽、缩肛和用力排便使钡剂从直肠排出时肛门、直肠的解剖以及盆底运动的情况,对筛选大便失禁病因有帮助意义。

盆底磁共振成像

MRI能够实时显示肛提肌解剖和整体盆底运动,同时也可观察膀胱和生殖器的情况。

超声检查

肛管直肠的超声检查,可以排除肛管直肠周围感染等所致疼痛,探查管内外括约肌的损伤、动态观察诊断盆底脏器脱垂、盆底失弛缓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体现全身感染的程度。

脓液细菌培养

确定致病细菌,指导治疗用药。

内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