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夹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3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头夹肌属于颈部深肌

头夹肌位于上后锯肌深面

头夹肌主要作用是使头同侧旋转或后仰

位置

头夹肌位于上后锯肌深面,起自项韧带下半、下位颈椎棘突、上位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向外上止于上位2-3颈椎横突、颞骨乳突和上项线。

头夹肌由颈神经后支支配,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肌腹

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色红而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

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肌多借肌腱附着于骨骼。

头夹肌属于颈部深肌,主要作用为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头夹肌的饮食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的食物,如鸡胸肉、猪瘦肉、鸡蛋、豆腐、牛奶、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使肌肉维持在良好状态,促进肌肉组织的生长、修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头夹肌相关疾病的风险。还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

头夹肌的养护一般不以运动为主,但建议日常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骑车、打球等,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使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从而间接对头夹肌有一定养护作用。

头夹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做好颈部保暖、改变不良姿态、加强个人防护等,对头夹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做好颈部保暖

头夹肌位于颈部,受寒冷刺激后可能导致肌肉酸痛、僵硬,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佩戴围巾或着高领上衣,同时避免冷风直吹。

改变不良姿态

颈持续处于前倾状态、低头玩手机等行为,易导致头夹肌劳损,应注意纠正。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发生扭伤、落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头夹肌相关疾病的发生。

头夹肌具有使头同侧旋转或后仰的功能,当出现头夹肌疾病时,其功能也会受损。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头夹肌和不健康头夹肌的区别。

头夹肌形态

1、正常头夹肌

头夹肌正常起自项韧带下半、下位颈椎棘突、上位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止于上位2-3颈椎横突、颞骨乳突和上项线,肌肉纤维向上或横向。

2、异常头夹肌

头夹肌损伤

落枕、劳损、外伤等可导致头夹肌损伤,表现为肌腱撕裂或退行性改变,重者出现肌腱钙化。

肌无力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头夹肌时,肌纤维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少数患者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肌炎

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在头夹肌发生病变时,表现为肌肉炎性改变,肌纤维变性、坏死、萎缩、再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呈灶状分布或散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属于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累及头夹肌时,病理特征为进行性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肉无异常代谢产物堆积。

线粒体肌病

可在头夹肌发生病变,肌活检冷冻切片经染色可见RRF,由大量变性线粒体聚集造成。

肌间血管瘤

属于血管性错构瘤,肿瘤无包膜,常在肌肉间隙内呈浸润性生长,可发生在头夹肌。经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与周围肌肉呈等密度,肌肉间隙模糊、界限不清。

肌强直性肌病

原因较为复杂,累及头夹肌时,可表现为肌肉在随意收缩或受物理刺激收缩后不易立即放松;电刺激、机械刺激时肌肉兴奋性增高;重复收缩或重复电刺激后肌肉松弛,症状消失;寒冷环境中强直加重;肌电图检查呈现连续的高频放电现象。

头夹肌受损后,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后枕部、颈部及背部出现较广泛的疼痛,病程时间较长,患者情绪紧张,多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颈部伸直时疼痛加重,颈项部及背部有紧张、紧束感,程度可轻可重。头夹肌的起止点以及肌肉行经路线有明显压痛。

活动受限

疼痛或肌无力会使转头或仰头受限,颈项部有僵硬感。

其他症状

还可出现肌痉挛,表现为头夹肌在静息状态下不自主地收缩、抽动,消瘦者可在颈部观察到。

头夹肌受损后可引起一系列症状,而影响头夹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环境因素

颈部受凉后可导致头夹肌僵硬、酸痛,重者还可能诱发肌肉相关疾病的发生。

不良习惯

睡枕过高、低头玩手机等,可使颈部肌肉持续牵拉或收缩,不能放松,累及头夹肌时可有不适症状。

创伤因素

落枕、肩颈部暴力外伤、肩颈部扭伤等,可直接导致头夹肌受损如肌腱断裂,从而不能正常完成头部旋转、后仰动作。

遗传因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疾病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等遗传方式。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可导致神经肌肉突触损害,诱发头夹肌发生肌无力病变。

头夹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不适症状或体征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肌无力

若出现头部不能完成左右旋转、后仰动作,且肩颈部易疲劳,可能与颈部肌肉力量薄弱有关,考虑头夹肌损伤。

疼痛

如果发现肩颈部酸痛、肌肉僵硬等情况时,且无持续低头、睡枕过高等诱因,建议到骨科就诊,明确是否为肌炎、肌无力累及头夹肌所致。

头夹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视诊、触诊、问诊。视诊时嘱受检者做头部左右旋转、后仰动作,明确有无活动受限。触诊肩颈部有无压痛、肿胀、僵硬等表现,有助于确定病变位置。问诊可全面了解受检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及诱发因素,有助于疾病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对于肌腱损伤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可清晰显示肌腱是否存在撕裂、增厚、变薄等情况。

CT检查

增强检查可用于显示肌肉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便于定性诊断。该检查显示肌肉钙化的效果最佳,可反映形态、大小、密度与分布情况。

MRI检查

MRI是检查软组织损伤的最佳方法,可以很好地显示神经、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病理变化,优于CT检查。

X线检查

有助于显示肌肉钙化,可表现为不同形状的钙质样高密度影,多为环形、半环形或点状高密度影。另外也可以显示周围是否有骨损伤。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通过查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助于头夹肌炎性疾病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辅助价值。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