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3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手肌是上肢肌肉的组成部分

手肌位于手的掌侧,分内侧、外侧、中间3群

手肌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具有运动手指的功能

位置

手肌位于手的掌侧,包括内侧群、外侧群、中间群。

外侧群

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拇短展肌

位于浅层外侧,起自屈肌支持带、舟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拇短屈肌

位于浅层内侧,起自屈肌支持带、大多角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拇对掌肌

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起自屈肌支持带、大多角骨,止于第1掌骨。

拇收肌

位于拇对掌肌的内侧,起自屈肌支持带、头状骨、第3掌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

内侧群

位于手掌小指侧,形成一隆起,称小鱼际,有3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小指展肌

位于浅层内侧,起自屈肌支持带、豌豆骨,止于小指近节指骨底。

小指短屈肌

位于浅层外侧,起自屈肌支持带、钩骨,止于小指近节指骨底。

小指对掌肌

位于上述两肌深面,起自屈肌支持带、钩骨,止于第5掌骨内侧。

中间群

位于掌心,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蚓状肌

位于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第1、2蚓状肌分别起自第2、3手肌腱外侧,第3、4蚓状肌分别起自第3~5手肌腱相邻侧,4条肌依次经第2~5指掌指关节外侧,止于指背腱膜。

骨间掌侧肌

共3块,位于手肌腱和蚓状肌深面,第2、4、5掌骨掌侧面。起自第2掌骨内侧面和第4、5掌骨外侧面,分别经第2、4、5指近节指骨底相应侧,止于指背腱膜。

骨间背侧肌

共4块,位于4个掌骨间隙的背侧。起自第1~5掌骨的相邻侧,分别经第2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第3指近节指骨底两侧和第4指近节指骨底内侧,止于第2~4指指背腱膜。

手肌是一些短小肌肉,主要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位于肌的两侧,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具有力的传递作用。手肌分为内侧、外侧、中间3群,外侧群包括4块大鱼际肌,内侧群包括3块小鱼际肌,中间群包括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

手肌的主要功能为运动手指,完成手的精细动作,与来自前臂的长肌共同作用,使手能执行一系列重要功能,如抓、捏、握持、夹、提等。具体手肌的主要作用如下:

外侧群

拇短展肌可外展拇指;拇短屈肌可屈拇指近节指骨;拇对掌肌可使拇指对掌;拇收肌可内收拇指、屈拇指近节指骨。

内侧群

小指展肌可外展小指;小指短屈肌可屈小指;小指对掌肌可使小指对掌。

中间群

蚓状肌可屈第2~5指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骨间关节;骨间掌侧肌可内收第2、4、5指,屈第2、4、5指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骨间关节;骨间背侧肌可固定第3指,外展第2、4指;屈第2~4指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骨间关节。

养护手肌,日常以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为宜,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禁烟酒,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同时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鱼虾等,有利于肌肉生长。

鼓励日常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等,均有助于手肌锻炼,时间以每天30~40min为宜,运动强度应适宜,不宜剧烈运动,避免肌肉疲劳损伤。此外,可以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肌肉训练,如指卧撑、单杠悬垂、双手侧卧卷体等,有助于增强肌肉耐力,提高手指灵活性。注意训练前热身,训练后进行肌肉拉伸、按摩放松。

日常保养手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深度睡眠有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手部肌肉劳累。日常注意手部保暖,天气寒凉时戴手套。此外,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各种外伤,如车祸、重物砸伤、割刺伤等,以免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手肌损伤。

手肌是上肢肌肉的组成部分,具有运动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功能,当手肌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手肌和不健康手肌的区别。

手肌形态

1、正常手肌

从外观来说,正常手肌外形小而短。拇短展肌呈长三角形扁肌;拇收肌呈扇形;拇对掌肌和小指对掌肌呈四边形;蚓状肌因为形状如蚯蚓状而命名,第1、2蚓状肌呈单羽状,第3、4蚓状肌呈双羽状;骨间背侧肌有4块,皆为双头,呈羽毛状;骨间掌侧肌呈半羽状。

2、异常手肌

肌肉损伤

常见如刀片、玻璃切割伤,重物砸伤、扭伤等,损伤后导致毛细血管出血及炎症渗出,可见肌肉出血、血肿。肌腱损伤后可见肌腱周围出血和血肿,完全断裂者远端肌腱回缩,肌腱局部缺失,长时间失张力后出现肌腱短缩等。

肌肉萎缩

手肌萎缩除了肌肉本身疾患、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原因外,还应考虑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手肌萎缩后可见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容积缩小。

腱鞘炎

腱鞘炎是因机械性摩擦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可见肌腱和腱鞘均有水肿增生、粘连和变性。腱鞘的水肿和增生使“骨纤维隧道”狭窄,进而压迫本已水肿的肌腱,使水肿肌腱被压成葫芦状,阻碍肌腱滑动。

手肌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手部功能障碍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手肌损伤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疼痛因损伤的性质、范围和程度所决定,如果是手部肌肉急性损伤后,可表现出肌肉的针刺样、撕裂样疼痛,活动时疼痛会明显加重。慢性劳损者表现为肌肉酸痛不适。

肿胀

损伤处局部因受到伤害,使该处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出现局部充血,之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液集聚,使损伤组织呈现水肿。当出现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时,造成出血,形成血肿。这些均可以导致损伤局部出现肿胀,甚至瘀血。

手部功能障碍

手肌的主要功能为运动手指,参与完成手的精细动作。手肌损伤后会出现受累肌肉相应的功能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部无力,手的活动受限。

手肌健康对手的精细活动至关重要,手肌受损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肌肉损伤、肌肉萎缩、腱鞘炎等,而影响手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损伤因素

直接损伤和慢性劳损都可以造成手肌损伤,直接损伤如刀、玻璃等利器割伤,重物砸伤;而慢性劳损常因手部长期用力活动,如洗衣、书写文稿、打字机、电脑操作等引起。

疾病因素

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会引起手肌萎缩,比如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其他因素

如本身有先天性肌腱异常、类风湿关节炎、产后、病后虚弱无力等容易诱发手肌损伤。

手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手部肌肉疼痛

手部活动强度过大,受力太多时,会引发肌肉疲劳,导致乳酸分泌过多,从而出现肌肉酸痛与不适。如果手部过多活动后出现手部肌肉酸痛,休息时比较明显,则可能是肌肉劳损。如果手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肌肉剧烈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则可能是肌肉损伤。

手部活动受限

手肌负责手部运动,参与手的精细活动,如果做精细活动时感觉手部肌肉发软、无力、手的活动受限,应警惕是否有手肌损伤。

手外形改变

正常手部肌肉柔软而光滑,仔细观察手掌部大、小鱼际肌,并对双手手掌部相应部位的肌肉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双手大、小鱼际肌不对称或者肌肉僵硬,或者手背部不平整、不光滑,骨头格外突出,应考虑是否发生了手肌萎缩。

手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手部肌肉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主要是采用视诊、触诊等方法,确定手部肌肉外形是否有变化及有无疼痛、压痛。视诊主要是观察手部外形,包括双手的自然姿势,皮肤有无破损,手掌大、小鱼际肌有无肿胀、瘀血、双侧是否对称,手背部是否平整、光滑等。触诊可感受手部肌肉有无疼痛、压痛,有无发软、无力、容积缩小,感受肌肉张力和肌腱的紧张度,可以初步判断手肌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

当手部肌肉受到某种伤害性刺激而发病时,其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相应改变,因此进行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等)、血沉、血生化(包括血清激酶、肌红蛋白、肌酸等)等的检测,可帮助诊断手部肌肉疾病及评价其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手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超声检查

B超对手肌损伤所出现的血肿大小,局部病变的液化、骨化、肌化的情况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CT检查

CT能显示手肌血管与神经的结构,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

MRI检查

MRI对手肌的观察,优于X线和CT,肌肉肌腱的断裂、血肿、脓肿、血管血流情况等均能清晰显示出来。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