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3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前臂肌分为前群和后群,共19块肌

前臂肌位于前臂,居于桡、尺骨的周围

前臂肌起到支撑和连结手臂骨骼、参与前臂运动的作用

位置

前臂肌位于前臂,居于桡、尺骨的周围,分为前后两群。

前臂肌前群

位于前臂掌侧,共9块肌,分四层排列,具体如下:

第一层

为浅层,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肱桡肌

起自肱骨外上上方,下1/3为扁腱,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

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止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桡侧腕屈肌

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掌面。

掌长肌

肌腹小而腱细长,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向下连于掌腱膜。

尺侧腕屈肌

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向下移行为肌腱止于豌豆骨。

第二层

只有1块肌,即指浅屈肌,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走自肱骨内上髁和尺、桡骨前面,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腱,经腕管入手掌,每条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分别止于第2、5指中节指骨体两侧。

第三层

有2块肌。

长屈肌

位于外侧半,起自桡骨上端前面及附近的骨间膜,肌下行移行为腱,经腕管入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掌面。

指深屈肌

位于内侧半,起自尺骨上端前面及附近的骨间膜,肌向下移行为4条腱,经腕管入手掌,穿经指浅屈肌各相应腱两脚之间,分别止于第2-5指远节指骨底掌面。

第四层

只有1块肌,即旋前方肌,为扁的四方形小肌,起自尺骨下1/4的前面,肌束横行,止于桡骨下端的前面。

前臂肌后群

位于前臂背侧,共10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浅层

有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腱即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以及邻近的深筋膜,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桡侧腕长伸肌

下移行为长腱至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

桡侧腕短伸肌

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

指伸肌

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腱,经手背以指背腱膜分别止于第2-5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

小指伸肌

是一条细长的肌,附于指伸肌内侧,肌腱移行为指背腱膜,止于小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

尺侧腕伸肌

止于第5掌骨底。

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

旋后肌

位置较深,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近侧端,肌束斜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

拇长展肌

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止于第1掌骨底。

拇短伸肌

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拇长伸肌

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示指伸肌

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前臂肌是前臂的肌群,受桡、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支配,大多数是长肌,近侧为肌腹,远侧为细长的肌腱。肌腹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有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

前臂肌的主要功能为支撑和连结手臂骨骼,参与前臂关节的运动。

支撑和连结手臂骨骼

前臂肌覆盖前臂骨骼,且起点与止点分布于肱骨、尺骨、桡骨、掌腕部骨骼及指骨,可起到将手臂的各独立骨骼连结起来的作用,且在活动中与骨骼共同承受着一定支撑力。

参与前臂关节的运动

前臂肌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前臂关节的运动皆有前臂肌的参与,帮助人体完成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腕关节屈伸、手指屈曲、手指精细活动等,但每块肌所起到的具体作用有一定差异。比如肱桡肌可使前臂旋前、旋后,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则帮助屈腕。

前臂肌的饮食养护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量,以免体重过大造成肌肉和骨骼负担加重,应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还需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如鸡蛋、牛肉、豆、奶制品、鸡肉等,可为肌肉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另外还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对预防前臂肌疾病的发生有益。

可通过运动来对前臂肌进行养护,建议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体操、跳舞等,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前臂的血供。还可进行针对前臂肌的功能锻炼,如经常进行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的屈伸、展收、环转运动,可增强前臂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动作练习,或利用哑铃进行肘部屈伸力量训练,可增强前臂肌力。注意具体活动量因人而异,以运动时心跳、呼吸轻微加快,运动后周身舒畅为宜,活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前臂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注意保暖、充分休息等。

注意保暖

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手臂肌肉受到寒冷刺激而损伤,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

充分休息

生活中需注意劳逸结合,可定期对前臂肌进行揉搓和捏拿类的按摩,可放松前臂肌、促进前臂血液循环。

其他

不要长时间作业,及时活动、放松手臂,以及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的全身检查。

前臂肌具有连结手臂骨骼、参与前臂关节活动的功能,当出现前臂肌疾病时,其形态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前臂肌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前臂肌和不健康前臂肌的区别。

前臂肌形态

1、正常前臂肌

前臂肌是覆盖尺骨及桡骨的肌群,多为长肌,呈长条形,前层肌在体表可以触及,其肌腹的肌纤维色红而柔软,肌腱为白色,且较为强韧。

2、异常前臂肌

前臂肌急性损伤

前臂可由于暴力创伤导致出现急性损伤,多伴有皮肤、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可见皮肤创口出血或血肿、肌肉纤维损伤或肌肉断裂。

前臂肌慢性损伤

若前臂肌长期反复过劳活动,酸性物质会在前臂肌组织内积累,对肌肉组织形成刺激,导致肌组织变性,甚至会产生肌纤维增生粘连,可在皮肤表面触及质硬条索,难以自行恢复。

腱鞘炎

多为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可由皮肤创口向深部组织蔓延,可累及全手及前臂肌肉组织,肌腱和腱鞘感染后可见病变部位缩窄或瘢痕,可严重影响手部运动及触觉等功能。

肌炎

前臂肌炎主要包括骨化性肌炎、化脓性肌炎、多发性肌炎。骨化性肌炎可见创伤后肌肉组织局部钙化;化脓性肌炎可见局部肌肉、皮肤等软组织细胞坏死、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伴有脓液形成;多发性肌炎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萎缩、再生,有散在或局灶炎症因子浸润。

前臂神经损伤性肌萎缩

多与锐器伤、压迫、牵拉、绞榨等外伤原因有关,支配前臂肌肉的神经如正中神经、尺、桡神经出现损伤,导致前臂肌麻痹、无力,出现功能障碍,前臂肌长时间瘫痪会失去弹性,若没有进行功能锻炼会逐渐萎缩,可出现手畸形。

前臂肌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障碍、畸形,具体如下:

疼痛

前臂肌损伤及炎症均会出现疼痛,急性损伤多为牵拉痛、烧灼痛,创伤初期较为剧烈,随止血和抗菌治疗可渐渐减轻;慢性劳损的疼痛在静息状态下多轻微,活动或按压患处时可出现剧烈酸痛,休息或局部热敷可减轻;炎症病变的疼痛多持续存在,随病情发展疼痛范围可逐渐扩大。

肿胀

创伤的肿胀多局限在创伤部位,可见创口部位红肿,伴有皮温升高,若为皮下出血,可表现为血肿、淤青等;炎症的肿胀多随病情进展逐渐扩大,可在皮下观察到条索状硬结。

活动受限及障碍

前臂肌负责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活动,若前臂肌受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使相关关节无法完成屈伸、外展、内收、环转等动作。

畸形

若前臂肌肉出现萎缩、痉挛,多可使手腕部出现内翻、外翻、垂腕等畸形,手指也可出现挛缩畸形等。

全身症状

前臂肌炎症疾病如肌炎、腱鞘炎等多可出现发热、头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前臂肌受损后可引起前臂肌肌腱断裂、腱鞘炎等病症,而影响前臂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外伤因素

锐器创伤会导致前臂皮肤裂开,可直接造成肌肉损伤或断裂;钝器打击、坠落、撞击等会使前臂肌组织受到猛烈挤压伤,可出现挫裂。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前臂肌健康,如午睡时长期压着前臂会使局部肌肉和血流受压,造成前臂肌损伤。

感染因素

若前臂出现创伤,未及时清创或后期护理不当,可使细菌等病原菌直接侵入伤口,引起前臂肌肉炎症损伤。病毒感染可损及支配前臂肌的神经,使前臂肌出现瘫痪。

疾病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栓等疾病可引起血管受损,间接影响前臂肌血供而使前臂肌受损。

前臂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自测。若在外伤后出现前臂创口疼痛、红肿、出血或皮下血肿,有腕关节、肘关节或指关节展收、屈伸活动障碍,可能是外伤损及前臂肌导致;若关节活动障碍在手臂剧烈运动或过劳活动后出现,可能是前臂肌出现劳损;若出现逐渐加重和范围扩大的疼痛,伴有条索状硬结出现,可能为炎症疾病导致。出现不适和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并做治疗干预。

前臂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肌电图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前臂部是否有创口,并评估其大小、深度、范围、污染及出血情况,观察前臂是否有血肿、畸形,还需观察是否有皮肤苍白、神志改变等。

触诊

检查前臂部是否存在压痛、触痛,前臂肌是否有质硬条索,以及前臂肌弹性、硬度、皮肤感觉、温度等是否正常。

肌力检查

通过患者做与肌肉相关的活动对抗,判断肌力损伤程度。

活动度检查

可以采取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检测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活动范围,判断是否存在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针对前臂肌炎症性疾病,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增高。另外血沉增快、红细胞比容减少可提示失血程度。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包括CT平扫及增强CT,需对两侧前臂对称部位检查,以便对比,CT检查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血供状态,对前臂肌创伤、劳损、炎症等疾病均有诊断意义。

核磁共振(MRI)

MRI检查对肌肉、韧带、肌腱等有较高的分辨度,优于X线平片和CT,可检查前臂肌的质地、形态是否异常,是否有肿块、坏死、出血等病变,有无肌肉纤维和肌腱的断裂,判断损伤程度。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肌肉疾病较客观、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之一,并可作为康复评定的指标。肌电图检查可将肌功能状态和活动信号通过电位变化图显现出来,可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损伤,区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受损,并判断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