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4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包括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共8块

有保护颅内组织、维持颅内压力、保持面部形态等作用

损伤后可出现出血、头痛、面部变形等症状

位置

颅骨位于头的后上部,略呈卵圆形,并围成颅腔容纳脑。

颅骨由8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参与构成腔。颅腔的顶为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仅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的构成,其余构成面颅。

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

额鳞

是贝壳状的扁骨中央隆起称额结节,内含空腔称额窦,开口于鼻腔。

眶部

为后伸的水平薄骨板,构成眶上壁。

鼻部

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结,缺口处为筛切迹。

筛骨

为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额骨与蝶骨之间,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筛骨在冠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三部:

筛板

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其两侧有多个筛孔。

垂直板

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筛骨迷路

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附有两个卷曲小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蝶骨

形似展翅的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

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体两侧有由后向前穿行的浅沟,称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

大翼

自蝶骨体两侧伸向上方,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嵴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下窝的顶。大翼根部自前内向后外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小翼

为三角形薄板,从体的前上份发出。其上面为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可见视神经管。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交叉前沟连通。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

翼突

自体与大翼连接处下垂,向后敞开形成内侧板和外侧板。翼突根部呈矢状贯通的细管,称翼管部,向前通人翼腭窝。

颞骨

位于颅两侧,并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三部:

鳞部

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前伸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称下颌窝,窝前缘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鼓部

位于下颌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岩部

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紧临蝶骨体,底与颞鳞、乳突部相接。岩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可见内耳门,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部尖端,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为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称茎突。岩部后份肥厚的突起,位于外耳门后方,称乳突,其的含气小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孔为茎乳孔。骨岩部因含有多个孔隙、管道与气房。

枕骨

位于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枕骨借此孔分为四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顶骨

外隆内凹,呈四边形,居颅顶中部,左右各一。两块顶骨间以矢状缝相连。前方经冠状缝同额骨相连,后方经人字缝与枕骨相连。

颅骨是人体重要的骨,有保护颅内组织、维持颅内压力、沟通内外结构、保持面部形态的作用。

保护颅内组织

颅骨由8块骨骼组成,相互链接,包围大脑,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在颅顶区,颅骨外板较厚,为骨密质,有一定的弹性。当受到外力时,外板可以缓冲外力,然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

维持颅内压力

颅骨围成颅腔容纳脑,帮助大脑维持内部压力稳定。

沟通内外结构

颅底有许多重要神经,并伴有血管通过,可以沟通颅骨内外结构。

保持面部形态

颅骨对维持面部形态有着重要作用,和面颅参与形成五官,若是颅骨确实或出现骨折,可伴有面部形态改变。

颅骨为人体主要骨骼之一,骨细胞是骨的形成、发育的重要细胞,因此平日可适当多食用一些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以促进骨细胞生成,维持骨骼健康。蛋白质可从鱼、瘦肉、黄豆制品中获得,维生素可通过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获得,钙、磷可通过虾、牛奶等食物中获得。而且多食用此类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颅骨病变的几率。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维持颅骨的正常功能,预防颅骨疾病的发生。日常可多进行跑步、打太极、游泳、跳绳等运动,活动量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并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防造成颅骨外伤。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颅骨养护,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适当进行日光浴,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预防颅骨病变。

骑车、滑板、骑马等运动时,注意佩戴头盔,以保护颅骨,防止骨折及损伤。

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常规体检,早期发现颅脑病变。

颅骨属于主要骨骼之一,出现损伤之后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正常颅骨和临床常见的不健康颅骨有哪些区别。

颅骨形态

1、正常颅骨

正常颅骨略呈卵圆形,CT检查下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中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极低密度。

2、异常颅骨

颅盖骨折

分为线形骨折和凹陷骨折两种,前者还包括颅缝分离,后者包括粉碎骨折。多数的线形骨折为颅骨全层骨折,少数为内板断裂。骨折线多为单一,或呈线条状或放射状。骨缝宽度一般为一条裂缝或数毫米,偶尔可达1cm。凹陷骨折多数为颅骨全层凹陷,少数为内板内陷,陷入骨折片周边的骨折线呈环状或放射状。婴幼儿颅骨质软,着力点处的颅骨。

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可由颅盖骨折延伸而来,少数可因头部挤压伤或着力点位于颅底水平所造成。颅底骨折大多数为线形骨折,也有粉碎骨折。由于颅底结构上的特点,横行骨折线在颅前窝可由眶顶达到筛板,在颅中窝常沿岩骨前缘走行甚至将蝶鞍横断。纵形骨折线邻近中线者,常在筛板视神经孔、破裂孔、岩骨内侧和岩枕裂直达枕骨大孔的线上,靠外侧者常在眶顶、圆孔和卵圆孔的线上,甚至出现岩骨横断。

颅骨化脓性骨髓炎

X线早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见局限性骨质疏松及小的透亮病灶。颅板内缘侵蚀变薄而不光滑,随后逐渐发展成不规则、大小范围不等的、片状骨质破坏区,周围骨质常有硬化增生,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破坏区内可见致密小死骨,常伴局部头皮软组织肿胀或有瘘管形成。慢性病例常见颅板增厚、致密,可含小脓肿和死骨。

颅骨骨瘤

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颅骨肿瘤,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以额骨、顶骨为常见好发部位,颅骨和颅底的其他部位相对少见,部分病灶可发生于额窦或筛窦内。在头部CT检查中,病灶表现为颅骨表面的骨性突起,基底宽广,与周围正常骨质的分界欠清,其内为密质骨或松质骨性组织。

黄脂瘤病

X线片可见颞顶部多发或单发的地图样缺损,边缘清楚,锐利而无硬化带,在骨缺损区有时可见残留的骨片。头颅CT和MRI可见颅骨缺损区内软组织肿块,常穿透外板或内板扩展至帽状腱膜下或硬膜外,若病变仅破坏一侧骨皮质,其形状如香槟瓶塞,如果内外板同时破坏,病变则呈纽扣状。

颅骨出现病变或损伤后,局部症状主要有出血、皮下脓肿、疼痛、面部症状、头部形态改变、意识障碍、全身症状等,不同的颅骨异常症状,可提示不同的颅骨相关疾病。

出血

颅骨若是遭受外力而损伤,会出现大量出血,需及时进行按压止血,以免失血过多。若为闭合性伤口,可出现颅内血肿,需及时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

皮下脓肿

颅骨出现皮下脓中多见于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由于炎症的刺激可在头皮下出现红肿,并可形成皮下脓肿,额骨受累时可出现眼睑水肿。

疼痛

颅骨病变均可出现头部疼痛,如果为颅骨线性骨折则疼痛较为明显;若为颅骨感染则会出现炎症性肿痛的症状;若为颅骨肿瘤,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不适,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放射性头痛且持续加重。

面部症状

颅骨疾病可出现相应的面部症状。比如颅前窝骨折可能在眼睑中或结膜下形成瘀血斑,眶周广泛瘀血形成“熊猫眼征”;颅中窝骨折若出现蝶骨骨折,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眼球搏动等症状;颅后窝骨折可出现乳突下瘀血斑。

头部形态改变

部分颅骨病变可伴有头部形态改变,比如颅骨骨折可使颅骨正常形态受损,从而出现头部形态改变。

全身症状

颅骨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出现全身症状,比如颅骨肿瘤可导致出现发热、乏力、贫血、头晕等;颅骨骨折会使颅骨内压力改变,从而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颅骨感染则会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颅骨健康受损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如颅骨骨折、颅骨肿瘤、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等,而影响颅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继发性因素

颅骨属于人体重要骨,部分病变与机体本身存在疾病有关。比如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可以由临近感染灶炎症浸润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头皮感染等。一些颅脑肿瘤也可能由于邻近器官肿瘤转移而引起。因此出现疾病后应及时就医,以免病变扩大,危害健康。

外伤因素

颅骨折大多数是由于外力导致的,如车祸、砸伤、锐器损伤等,外力可使骨组织形态与结构发生改变或破损,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感染

若是人体抵抗力较弱,一些病原体可随着呼吸道或血液循环进入颅骨或其邻近组织,出现感染,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放线菌等。

遗传因素

一些颅骨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黄脂瘤病、畸形性骨炎等。

颅骨是否健康,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不良症状进行自测。一般来说颅骨骨折常有明显外伤史,若在头部遭受外力后,出现头痛、流血、眼睑瘀斑等症状,可能出现了颅骨骨折,需及时就医诊治。若是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部肿块,且疼痛持续性加重,则要警惕出现了颅骨肿瘤,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其性质。若是出现了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并伴有头皮肿物,则可能是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引起。

颅骨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体格检查

颅骨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一般会进行视诊、触诊以及血压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头部形态,可判断有无出现颅骨畸形。通过触摸头部,以确定是否存在血肿、头皮破损、压痛等情况,并进行血压测量,辅助判断是否出现颅内出血。体格检查属于判断颅骨疾病的初步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检查颅骨发育情况、形状、大小、有无骨质改变,或存在占位性病变及骨壁破坏等。

CT检查

可显示颅骨处肿瘤的轮廓、范围,可明确肿瘤是否侵入颅内、眶内等,颅骨骨质破坏情况亦可明确表示,并可显示脑脊液漏出的部位。

核磁共振(MRI)检查

不但能准确判定颅骨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浸润程度,并能详细观察肿瘤与周围软组织、血管及淋巴结的解剖关系,并确定肿瘤供应血管等。

实验室检查

颅骨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血沉、免疫功能为主。如果是颅骨出现炎症,那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会上升,血沉及免疫功能检查会呈现异常,此检测有助于判断颅骨疾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颅骨肿瘤,需对肿瘤组织或脑脊液进行病理化验,以明确肿瘤性质。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