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5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胫后动脉主要发出腓动脉,以及足底内、外侧动脉

胫后动脉的分支可以营养小腿后群肌、外侧群肌及足底肌

胫后动脉可以分配流到小腿及足底各处的血流量

位置

胫后动脉发出腓动脉,本干沿小腿后面浅、深层肌之间下行,经内踝的后方转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两终支。

腓动脉

为胫后动脉的重要分支,起于胫后动脉的上部,沿腓骨的内侧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和胫、腓骨。

足底内侧动脉

沿足底的内侧前行,分布于足底的内侧。

足底外侧动脉

沿足底的外侧斜行至第5跖骨底,然后转向内侧至第1跖骨间隙,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形成足底弓。由弓上发出4支跖足底总动脉,后者又各发出2支趾足底固有动脉,分布于足趾。

胫后动脉属于中动脉,具有典型的3层膜结构,各层的结构特点如下:

内膜

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1-2层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

较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平滑肌纤维之间由缝隙连接联系,细胞间隙含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均由平滑肌纤维产生。

外膜

厚度与中膜接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含营养血管外,还含较多神经纤维,它们还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

胫后动脉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输送血液,可以营养其走形经过的肌肉、骨骼,还可以调节分配到各部分的血流量。

营养肌肉、骨骼

胫后动脉从小腿一直延续到足底,其分支可以营养沿途的小腿后群肌、外侧群肌、足底肌等肌肉,以及胫骨、腓骨、膝关节等骨骼。

调节分配血流量

胫后动脉平滑肌纤维在神经支配下舒缩,可调节分配到小腿至足底各部分的血流量。

胫后动脉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保持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因为钠盐摄入过多会使动脉壁增厚,血管阻力增加,也可使血管的舒缩性发生改变,健康成人每天钠的需要量仅为200mg,相当于0.5g食盐,应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还应减少脂肪的摄入,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可以减少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常见食物有蛋类、鱼类、虾、瘦肉等。另外,多吃蔬菜或水果,限制饮酒。

多进行体育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减少动脉硬化、血栓等发生,从而对胫后动脉有良好养护作用。注意应科学锻炼,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体质、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宜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打球、游泳、五禽戏等。注意量力而行,不宜操之过急,重在长期坚持。

胫后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检查等,对胫后动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长,不熬夜;纠正过劳的不良习惯,劳逸结合;戒烟。

保持心情平和

生活中应注意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定期检查

注意自己是否有胫后动脉损伤的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每年定期做体检。

胫后动脉负责下肢血液供应,损伤后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胫后动脉和不健康胫后动脉的区别。

胫后动脉形态

1、正常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是一段富有弹性的血管,其内径约为4mm,管壁厚度约为1mm,体表投影为腘窝下角至内踝至跟腱内缘之间中点的连线。管壁结构正常,光滑柔软,管腔清晰,管径无局限性狭窄或扩张,无斑块或血栓栓塞。

2、异常胫后动脉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是全身性疾患,可发生在胫后动脉,检查时可见动脉内膜积聚的黄色粥样脂质,管腔狭窄、闭塞。超声示钙化斑块强回声,纤维斑块常呈中等回声,附壁血栓呈低回声,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流形态不规则、变细,狭窄后有五彩镶嵌样湍流信号,动脉完全闭塞时则无血流显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活动期胫后动脉管壁出现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胫后动脉炎

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壁全层炎性反应,呈节段性分布。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外膜和动脉周围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肌层及弹性纤维破坏,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水肿、增生、肉芽肿形成。最后导致动脉壁纤维化,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完全闭塞。

胫后动脉损伤

胫腓骨干骨折或者暴力外伤可导致胫后动脉损伤,可见血管壁破裂,周围神经亦损伤。

胫后动脉受损后,多表现动脉搏动异常,以及肢体缺血症状,具体如下:

动脉搏动异常

由于下肢动脉栓塞及动脉痉挛,会导致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栓塞的近侧,因血流受阻,动脉搏动反而更为强烈。

肢体缺血症状

由于炎症刺激末梢神经以及动脉血流不通畅,会使小腿、足底等受胫后动脉供应的组织缺血,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麻木,且疼痛较为剧烈,出现静息痛或者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并且伴随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严重可以导致趾端坏疽。

胫后动脉受损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有关,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疾病因素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属于引起血管异常的高危因素。。

外伤因素

胫后动脉可因为外伤或事故而直接出现管壁破裂,如胫腓骨干骨折、刀刺伤、车祸等,另外开展介入技术而行动脉穿刺、插管、动脉吻合口等,也可导致胫后动脉损伤。

感染因素

胫后动脉炎属血管炎疾病,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如感染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可经血液循环侵袭管壁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致病。

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高脂食物或缺乏运动等易导致肥胖与血脂过高,是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诱发血管狭窄和闭塞。脾气暴躁、经常情绪剧烈波动等会增加血管内血栓或斑块脱落的风险。吸烟、酗酒也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常见危险因素,会损害动脉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

胫后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下肢症状自测,如果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或者有下肢持续性疼痛,则可能是出现了胫后动脉阻塞,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胫后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皮肤颜色异常,以及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等异常情况,若有,则记录间歇性跛行时间与距离。

触诊

触诊是否压痛、是否有局部感觉麻木或减退等异常。

肢体抬高试验

平卧后抬高患肢45°,一段时间后观察足部颜色变化,足部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为阳性,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片可以检查胫后动脉是否存在阻塞,阻塞处有无不规则钙化影。

核磁共振

MRI可以反映管壁是否存在活动炎症,且可观察胫后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和结构,明确动脉血管壁内是否有血栓、斑块等异常。

超声检查

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状况,对胫后动脉和下肢动脉血流和管腔等进行定量分析。

CT检查

常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不仅可以观察到受累血管管壁和管腔情况,还能够观察到病变累及范围。

动脉造影

可显示动脉管径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测量血流储备分数。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炎的重要指标,可见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肉芽肿形成、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异常病理特征。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