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妄想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3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以被害妄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偏执性精神障碍症状
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常毫无根据地推理和判断,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器质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定义
被害妄想症是以被害妄想为基本表现或主要表现的偏执性精神障碍症状,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症。
患者常坚信有人使用各种手段,如投毒、跟踪、监视等,对其进行迫害和诬陷,由于受被害妄想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拒食、报警、逃跑、伤人、自伤等行为。

病因
被害妄想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器质性疾病、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
有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家族史人群的患病风险较高。
器质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症、头部疾病、各种躯体疾病等,可能导致被害妄想症。
心理因素
敏感多疑、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安全感等性格缺陷人群,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更容易产生妄想。
社会因素
战争、重大生活变故、迷信等不良社会因素,可能会引发被害妄想症。

症状
主要症状
被害妄想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恐惧、多疑,常毫无根据地推理和判断,常无中生有地坚信某人(或某群体)对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家庭,进行监视、攻击或迫害,包括抢劫、谋害、监视、被投毒等。
在妄想支配下,病人可伴有紧张恐惧、激动、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伤人或自伤等行为。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

并发症
抑郁症状
被害妄想症患者常因持续性惊恐导致焦虑、情绪低落、意志低沉,长此以往可引起抑郁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暴力行为
在被害妄想支配下,当防卫意识过度,患者会烦躁、易怒,出现暴力行为。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被害妄想症患者通常无法察觉自身的妄想,当家属或周边人观察到患者常认为有人迫害、诬陷自己,且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患者自觉有人跟踪、背后议论或迫害自己时,应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为避免就医途中发生意外情况,建议亲属陪同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没有敏感多疑、烦躁、焦虑等症状?
开始出现异常症状的时间?
是否出现过莫名的过激反应或者攻击性行为?
是否出现过精神恐惧、幻听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
近期是否有头部损伤、躯体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精神心理学评估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磁共振、脑电图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
镇静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精神类疾病史,出现持续存在的被害妄想表现。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患者坚信周围某些人、集团或者组织等对其进行了不利的活动,因此可以产生报复心理,对周围人进行打击、伤害、诬陷等。
伴随症状:常伴有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恐惧易怒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的行为。
诊断标准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有: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和知情者描述,确实存在被迫害妄想症状。
妄想持续存在至少一个月以上。
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除了受被迫妄想本身的影响外,患者功能没有明显受损。
被害妄想症不能归因于物质或其他医学状况的生理效应,也不能有另一种精神障碍更合理的解释。

鉴别诊断
夸大妄想
相似点:患者出现妄想症状,均存在不合逻辑、没有根据的推理、判断。
不同点:夸大妄想指患者对自己的才能、身世、外貌等进行不切实际的夸张。与被害妄想的妄想内容不同。
自责自罪妄想
相似点:均可见于妄想性障碍患者,伴有自杀倾向。
不同点:自责自罪妄想患者会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错,放大自我缺点,认为自己不可饶恕、罪有应得,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被害妄想症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自杀倾向,但妄想的内容有区别。

治疗
治疗目的:减轻被害妄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缓解期可辅以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通过阻断大脑多巴胺受体(一种与被害妄想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神经递质)来抑制被害妄想症状,常用药物有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
镇静药物
当患者出现严重焦虑状态或伴有入睡困难等症状时使用,主要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常用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
主要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增强信心,缓解心理紧张,强化心理承受能力以缓解患者异常情绪并纠正部分异常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着眼于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帮助患者认识环境,了解自我,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人群等。可以辅助性帮助改善患者的妄想。
精神分析治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致力于挖掘个人潜意识中的创伤性经验,突出矛盾主要方面来达到治疗目的。
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若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鼓励患者家人一同参与治疗计划,会有效加快治疗进度。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后,可纠正异常思维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伴随终生。

预后因素
遵医嘱服药情况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被害妄想症的预后有赖于患者遵医嘱服药,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妄想症的正确认识,积极治疗、遵医嘱服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预后。
患者年龄
被害妄想症的预后与年龄也有关系。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由于体力和精力的衰退,症状可能有所缓解。

危害性
被害妄想症患者对周围人或环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自杀倾向,甚至会出现伤人、毁物或杀人等危险性行为。
患者家属及周边人可能遭受来自于患者的意外伤害,需时时提高警惕,严防意外,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休息与活动
在患者的病情恢复期,可以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读书、看报、打乒乓球等,转移注意力,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饮食护理
注意规律生活作息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精神兴奋或者受刺激。尽量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以医师要求指导为主。
心理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并给予解答,使其正确认识自身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情监测
家属应注意监督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同时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要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在患者治疗期间或病情不稳定期间,家属应时刻陪伴患者,并主动关心患者,尽量避免与患者产生争论。

随诊复查
建议遵循医嘱按时复诊,直至治疗周期结束或患者思维异常改善。当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病情严重时,建议住院。

预防
目前没有明确的可预防被害妄想症的有效方式,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
生活中尽量保持平稳的心态。当生活遭遇了重大变故或刺激时,应学会调控自我情绪并通过与朋友、亲人沟通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压力,避免长期精神高度紧张。
对于脑部有器质性疾病者,如脑部肿瘤患者等,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可以定期进行心理检测或定期与专业心理医生交流。

参考文献

[1]
师建国. 实用临床精神病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5.

[3]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美)张道龙译.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 5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