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8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低温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体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核心体温降至35℃以下
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寒战、表情淡漠,出现呼吸、心跳异常等
主要与环境温度过低,患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等有关
主要采用复温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

定义
低温症是指核心体温低于35℃的疾病,是人体失去热量的速度快于产生热量的速度,导致体温过低的危险状态。
核心体温一般使用直肠温度或者膀胱温,通常其数值比腋下温度、耳温或皮温更高,但使用普通体温计无法测出35℃以下的体温。

分类
根据人体的核心体温分类
轻度:核心体温32~35℃。
中度:核心体温28~32℃。
重度:核心体温28℃或更低。
按照发生的性质分类
意外性低体温:由于意外事故导致核心体温低于35℃。
继发性低体温:能使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调节受损的疾病,可在人体冷暴露时引起继发性低体温。
人工低体温:人为采取某些措施导致的低体温,比如低温麻醉引起的低体温。
根据发病过程分类[⁹]
急性低体温:严寒暴露使患者快速冷却,迅速发展为低体温。
亚急性低体温:长时间冷暴露,缓慢连续散热、体力消耗、机体产热不足以御寒,导致低体温。
亚临床慢性低体温:长时间轻度冷暴露,产热不足以代偿散热,核心温度在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内维持正常,但最终因某种意外发生低体温。

发病情况
低温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随着登山、潜水和海上作业的增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03年统计,每年因为体温过低而死亡人数约为600人。

病因
致病原因
低温症与意外事故、各种疾病有关[⁷]。
外源因素
气温突然降低、暴风雪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堕入冰水等意外事故会导致原发性低体温。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在老年或某些严重疾病患者的低温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体温调节障碍、各种基础疾病及使用可以影响机体产热的药物。
生理性原因
体温保持恒定是体内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皮肤对温度变化的鉴别能力减退,不能觉察外界温度的变化。这种体温调节的障碍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意外性低温症。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及皮下脂肪层薄、散热蒸发快、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易由于环境过冷或疾病导致低温症。
病理性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下丘脑功能障碍、急性脊髓横断、乳酸酸中毒、肾上腺功能减退、感染、休克等疾病可引起继发性低体温。
使用药物也可导致身体低体温,如麻醉所致的体温过低。其他如大量补液、输血等。
酗酒会导致身体散热增加,对寒冷环境的敏感性降低,加之酒精导致的反应迟钝甚至意识丧失,也会导致低温症。这种情况属于外源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高危人群[⁸]
雪崩或海难的受害者。
受伤或落水的士兵。
新生儿、老年人。
围手术期的患者。
冬季户外运动爱好者。
酗酒或药物滥用者。
城市流浪汉和精神障碍者等。

发病机制
人体体温发生变化时,机体会做出各种反应来调节,如寒战、外周皮肤血管舒缩、内脏特别是肾脏血流调节等。
在寒冷环境时,人体可做出各种反应,如减少皮肤血流、肌肉紧张或寒战、肾脏血流增加等,以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过程,来维持体温稳定。
如果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因疲乏而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导致低体温。体温长期得不到恢复,进而出现低温症。
患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时,体温中枢无法正确调节产热和散热平衡,导致低体温。

症状
主要症状
低温程度不同,症状有所差异。在核心体温降低的同时,出现下述的表现。
轻度低体温
颤抖和牙齿打颤。
疲惫、困倦。
笨拙,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易跌倒。
脉搏微弱。
心跳加速。
呼吸急促。
肤色苍白。
混乱、判断力差,甚至意识丧失。
排尿过多。
中度低体温
呼吸和心率减慢,可出现心律异常。
言语不清。
寒战消失。
肤色变为青紫,肌肉僵硬。
瞳孔散大。
血压下降。
意识丧失。
重度低体温
昏迷。
皮肤冰冷。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呼吸、脉搏微弱。

并发症
心律失常
体温降低,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严重的有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体温低于28℃时容易发生心室颤动。
胃肠出血
低温症患者因血流滞缓,形成肠动脉栓塞,导致内脏出血。
患者可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
增加出血风险
低体温可导致血凝系统紊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紊乱、血小板功能紊乱,增加出血风险。
电解质紊乱
体温过低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是低钾血症。
可出现疲乏、嗜睡、多尿、心慌、四肢发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肢体坏疽
由于肢体循环障碍导致缺血坏死。
表现为肢体末端青紫或苍白、温度降低,并逐渐发展为变黑,可以有溃烂。
低温症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冻伤,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若出现体温低于35℃,有寒战、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或反应迟钝等,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应使患者脱离寒冷环境,注意保暖。
避免摩擦受损皮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四肢麻木、表情淡漠等症状?
是否出现寒战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有多久了?
是否有心慌、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
病史清单
是否有在户外受冷或者落水的情况?
是否有慢性病?
是否用过药物,或者接受过麻醉?
家中是否很冷,有没有注意保暖?
是否经常喝醉酒?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心电图检查
脑部CT、MRI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冬季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冬季在户外过夜。
遭遇大雪、淋雨、落水、大风等意外情况。
严重创伤史。
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营养不良、酗酒。
冬季室温较低,缺少足够的取暖设施。
患有精神疾病、痴呆。
临床表现
体温降低:家用水银体温计无法测出体温(体温不足35℃)。
寒战:肌肉不自主抖动。
四肢麻木,皮肤苍白或青紫。
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呼吸及脉搏微弱。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动脉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障碍、肝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心电图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核心体温低于30℃时,可出现J波,随着低体温加重,可出现房颤和室颤。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部及腹部CT、MRI,用于是否出现颅内及重要脏器损伤。

鉴别诊断
低温症需与肾上腺功能减退、低血糖鉴别。
肾上腺功能减退
相似点:均可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肾上腺功能减退早期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出现腋毛脱落、性欲下降等性功能异常,有时可出现体温下降。低温症患者一般存在冷暴露史,核心体温降低。可通过血尿皮质醇、血醛固酮、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低血糖
相似点:均可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不同点:低血糖还可出现多汗、幻觉等症状,但一般无冷暴露史且存在糖尿病或节食等既往史。低温症患者存在冷暴露史。血糖检测、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迅速恢复体温和各种生理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
治疗原则:未出现心跳呼吸暂停者以复温治疗为主;出现心脏呼吸骤停,要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复温治疗。
脱离低温环境
发生意外性低体温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低温环境,并进行相应的复温治疗和必要的心肺复苏。必要时同时呼救,请求急救医护人员的救助。在急救人员到来以前,应按以下操作:
脱掉所有湿衣服、帽子、手套、鞋子和袜子。
用温暖、干燥的衣服和毯子为患者保暖。
如果患者有意识且可以吞咽,可以喂一些热水或饮料,但不可喂咖啡或含酒精饮料。
为患者测体温,观察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
用手在患者鼻子处测试有无呼吸,或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判断是否有心跳。如果判断患者存在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复苏方法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使用电除颤仪。
神志尚未完全消失,心跳、呼吸仍存在者,不应实施心肺复苏。
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要进行复温治疗。

复温治疗
目前对于低温症的治疗包括被动复温法和主动复温法2种。
被动复温
防止热量丢失:多数轻度低体温患者,用保暖的毛毯覆盖即可复温。
周围环境空气加温:如使用加热器使环境温度升高。
主动复温
适用于中重度低温患者。
充气温毯遮盖全身(加热器与方便调节温度的特殊毛毯组合),可加速复温。
输入加热后的液体进行加温,输入液体温度不超过42℃。
根据情况可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腹腔或胸腔温热液体灌入,严重低体温心搏骤停者可通过体外循环加温。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和组织氧含量,有助于减少脑水肿减轻和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功能、促醒。
在纠正代谢障碍,防止心肌缺血、缺氧及肺水肿、肺内感染,改善肝、肾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方面有积极作用。

预后
治愈情况
低温症预后欠佳,重症低体温者死亡率可达30%~80%[⁸]。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年轻、身体健康的意外性低体温者,若未发生并发症,死亡率低[⁴]。
老年低体温者,如有合并症,死亡率可达90%[⁴]。
溺水或窒息后的低体温者,预后很差。

预后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身体冷却速度与冷暴露持续时间、是否发生窒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均影响预后。
出现并发症,比如创伤、出血、休克等,预后很差。
复温方法以及救治措施不当者预后差。

危害性
低温症导致各系统的异常[⁹]:
心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
肺水肿,呼吸道纤毛运动抑制,易导致误吸。
重度低体温导致脑电活动抑制,引起患者昏迷。
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低温、酸中毒、凝血障碍的恶性循环,被称为低温症的”死亡三联征”。低温还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低温致肝脏对药物摄取率降低,影响药物代谢。随体温降低,肾血流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减少,导致酸中毒。
低温还可导致低血糖和低钾血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加强营养,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牛奶。可同时吃些西红柿、胡萝卜、油菜等。
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外出时根据气温适当增加衣物。
冬季注意保持室温,如果温度过低,可适当增加取暖设备。
老年人不要单纯以不感觉冷而拒绝使用电暖器。
规律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和病情加重,及时治疗。
建议遵医嘱进行复诊。

预防
预防低温症主要是预防意外冷暴露,同时要积极治疗引起继发性低体温的疾病。
预防意外受冷
适当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身体的温暖。
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不要受冻。
居室保持适宜温度。
避免冬季过长时间呆在室外,不要在冬季参加爬山、野外探险。
不要在天气转冷以后到水上游玩,防止意外落水。
冬季饮酒后,不要独自长距离步行,防止醉倒后受冷。
积极治疗引起继发性低体温疾病
可能引起低体温的常见疾病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下丘脑功能障碍。
急性脊髓横断。
乳酸酸中毒。
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上腺功能减退。
严重感染。
休克。

参考文献

[1]
陈景元,骆文静. 寒区军事医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2]
曹佳. 军事预防医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9.

[3]
王一镗,刘中民. 心肺脑复苏[M]. 3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4]
汪海著.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军事环境医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

[5]
Scott C.Sherman. 临床急救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6]
潘树义, 郭大志, 杨晨, 等. 低温症的研究现状和高压氧治疗应用前景分析 [J] .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5,22 (1): 76-78.

[7]
潘树义, 郭大志, 杨晨, 等. 低温症的研究现状和高压氧治疗应用前景分析 [J] .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5,22 (1): 76-78.

[8]
朱清怡. 意外性低体温症复温方式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J] .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 (03): 355-360.

[9]
刘文武,陶恒沂,孙学,等. 意外性体温过低[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13(1):58-60.

[10]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NCEH),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ATSDR), 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CIPC) . Prevent Hypothermia & Frostbite[OL]. 2019-02-08 . [2022-09-22]. https://www.cdc.gov/disasters/winter/staysafe/hypothermia.html.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