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医案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023年1月4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出处

《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摘要

本案是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王某,男,55岁。2004年1月7日初诊。主诉:胸闷、心慌10年,加重1月。诊其为胸痹,心悸,气阳两虚,瘀血阻滞证。西医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患者主症基本消失,自数心率在55-60次/分。

医生

丁书文

姓名

王某

性别

就诊时间

2004-01-07

节气

大寒前第14天

主诉

胸闷、心慌10年,加重1月。

现病史

10年来常感乏力、胸闷、心慌、四肢凉。近1月来加重,平素心率在50次/分。诸症加重时,心率更慢。舌淡紫,苔薄白,脉缓而弱。病人不愿安装起搏器来就诊。

刻下症

乏力、胸闷、心慌、四肢凉

既往史

体温

36.5

血压

110/70

呼吸

20

舌质

舌淡紫

舌苔

苔薄白

脉象

脉缓而弱

专科检查

心音尚可,A2=P2,心脏杂音(-),两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辨证分析

患者自年轻时即有窦缓病史,未予系统治疗。年过五十而阳气自半,加之操劳日久,耗伤心气,气虚则乏力,阳虚则四肢冷凉,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阻,不能养心,故心慌。

中医诊断

胸痹

西医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病窦综合症

中医证候

气阳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名

黄芪建中汤加减

方剂组成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15g 麦冬30g 五味子9g 当归15g 麻黄9g 细辛3g 川芎15g 炙甘草12g 元胡15g 炒枣仁30g

用法

14剂,1剂/1天,水煎服。

医嘱

注意保暖,适量活动。

二诊

就诊时间

2004-02-07

舌质

舌淡紫

舌苔

苔薄白、薄黄

辨证分析

患者自年轻时即有窦缓病史,未予系统治疗。年过五十而阳气自半,加之操劳日久,耗伤心气,气虚则乏力,阳虚则四肢冷凉,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阻,不能养心,故心慌。

中医诊断

1.胸痹
2.心悸

西医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病窦综合症

中医证候

气阳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剂组成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15g 麦冬30g 五味子9g 当归15g 麻黄9g 细辛3g 川芎15g 炙甘草12g 元胡15g 炒枣仁30g

医嘱

避风寒,适劳逸,节饮食。

预后

显效,明显改善。

按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患者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本例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存在病窦,因患者不愿安装起搏器,遂来求医。根据中医理论,阳气主动主升,为人体活动之根本。患者10年来常感乏力、胸闷、心慌、四肢冷凉,系患者久病伤及人体阳气,阳气不足,鼓动无力,心率较慢,对于这类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多从“寒凝、阳虚”角度辨证,多从寒主收引的角度论治。治疗时多以益气温阳为大法,拟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黄芪补益心气,麻黄、细辛乃大热之品,与黄芪配伍补益心阳,复脉止悸;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麦冬、五味子补益心阴;当归、川芎、元胡活血祛瘀行气;炙甘草、炒枣仁宁心安神,全方兼顾气分、阴分、血分,共奏益气温中、活血化瘀的功效。二诊中,患者因劳累症状复发,加用仙灵脾可振奋阳气。经二诊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由于病窦系慢性病,病程较长,可以在症状改善后改服丸剂,长期服用,可预防复发。

三诊

就诊时间

2004-02-21

舌质

舌淡

舌苔

苔薄白

辨证分析

患者自年轻时即有窦缓病史,未予系统治疗。年过五十而阳气自半,加之操劳日久,耗伤心气,气虚则乏力,阳虚则四肢冷凉,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阻,不能养心,故心慌。

中医诊断

1.胸痹
2.心悸

西医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病窦综合症

中医证候

气阳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剂组成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15g 麦冬30g 五味子9g 当归15g 麻黄9g 细辛3g 川芎15g 炙甘草12g 元胡15g 炒枣仁30g 党参15g

其他

二诊方加仙灵脾15g水泛为丸,每丸9g,每日3次

医嘱

避风寒,适劳逸,节饮食。

预后

显效,消失。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