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22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可有局部烧伤、情绪改变、心悸、痛性肌肉收缩等,甚至呼吸和心跳骤停等症状
主要病因为电流通过人体并造成损伤
治疗方法包括急救、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电击伤是什么?

定义
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分型
根据接触的电压类型分型
低压电电击伤:接触的电压≤380V(伏或伏特)。
高压电电击伤:接触的电压>1000V。
超高压电电击伤或雷击电击伤:接触的电压极高,甚至在10000万伏以上(雷击)。
发病情况
夏季电击伤多发,与天气超热多雨、人体易大量出汗有关。
青少年男性、电工等职业的人多发。
雷击电击伤位于天气相关伤害的第二位,仅次于洪水。进行户外劳动的农民、建筑工人,以及进行户外运动的运动员发生雷击电击伤的数量较多。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哪些情况容易发生触电?
发生触电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不注意用电安全:如手部有水时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等;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工作中不按要求使用绝缘设备等。
设备原因:电器设备、输电线路老化或损坏,出现漏电。
灾难:火灾、地震、风暴等导致输电线路、输电设备、电器损坏等。
触电很危险吗?
触电是很危险的,严重的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触电时电流小并很快脱离,可能只感觉到麻木或刺痛,并没有什么危害。
如果触电时电流大且时间长,可以导致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电灼伤。电流通过心脏可以立即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呼吸和心脏停搏。
因此,生活在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触电一般几分钟死亡?
触电后导致是否立即有生命危险与电流的性质(直流或交流)、强度、频率、电压的高低,接触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不能单纯从触电时间来判断。
一般220V电压以上高电压先引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电流比较大会立即有生命危险。触电后一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并紧急拨打120,尽快送医院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病因为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
常见易发生电击伤的情况
生活或工作中违规使用电器,如手部有水时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等。
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
电器设备、输电线路老化或损坏,出现漏电。
火灾、地震、海啸、台风等导致输电线路、输电设备、电器损坏。
从事电路或电器维修、改造等工作者,工作中不按要求使用绝缘设备。
在宽阔或较高的区域进行工作或运动。
影响电击伤损伤程度的因素
其他条件一致时,电压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或电流强度越大,损伤越严重。
电压在500V以下时,交流电比直流电造成的损伤更大。
频率为15~150Hz(赫兹)的交流电,比频率更高的交流电损伤更大。
组织或器官电阻越大,如脂肪和骨骼等,电击产生热能造成的损伤越严重。

发病机制
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以直接或产生热能造成细胞和组织损伤。
直接接触电流可以造成灼伤,称为真性电灼伤;高压电产生的具有高热的物质,如电弧、火花等,也可以造成灼伤。
电流经过心脏,可以立即引起室颤或心脏骤停;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立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两种情况都会危及生命。

症状
全身症状
轻度电击伤者
可出现惊恐等情绪改变、心悸、头晕、头痛、肌肉收缩并伴有疼痛(痛性肌肉收缩)等症状。
严重电击伤者
呼吸、心脏骤停:电击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脏骤停,如未经及时抢救会发生死亡。
“假死状态”:有些患者电击后心跳和呼吸处于极其微弱的状态,甚至出现暂时停止。
抢救成功的幸存者
定向力丧失:不能正确描述所处的空间和时间。
痫性发作:全身抽搐伴有意识丧失,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清醒后不能回忆发作过程中的事情。

局部症状
电击造成的皮肤局部烧伤
低压电电击伤
在电流进入部位和流出部位都会出现一个损伤点。
损伤点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表现为直径0.5~2cm(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呈焦黄色或灰白色。
高压电电击伤
可存在多个入口和出口,入口的损伤程度比出口严重。
损伤多为焦化或碳化,即表现为烧焦样或黑色的炭样,有烧焦的气味。
雷击电击伤
皮肤可出现树枝样或细条样条纹,条纹呈红色。
戴戒指、手表、项链、腰带等金属物质处会出现烧伤的痕迹。
其他局部症状
因咀嚼或吮吸电线造成口腔电击伤,在损伤发生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口腔出血。
胸部电击伤可引起气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并发症
休克:发生于烧伤面积大或体液流失多者。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急性肾损伤:可出现血尿、尿量明显减少、水肿等症状。
间隙综合征:可出现肢体肿胀、剧烈疼痛等症状。
心脏病变:多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吸入性肺炎和肺水肿: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消化道病变: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腹痛、黑粪、便血或无排气和排便、呕血、腹部肌肉僵硬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溶血: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出血、休克、贫血、皮肤和巩膜(眼白)发黄等症状。
骨骼病变:发生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肩部可出现方肩畸形、上肢活动异常。
烧伤部位继发感染:出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红肿、流脓等症状。
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发生电击伤后,只要出现了症状,无论感觉是否严重,均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首先切断电流,确保安全后,患者有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患者有皮肤烧伤者建议不要自行处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生电击伤多长时间了?
电击后是否有意识丧失、记忆模糊等情况?
是否有心悸、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否有肢体或头部活动受限,剧烈疼痛?
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或者被发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
电击伤是如何发生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碳酸氢钠、乳酸林格钠、甘露醇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电击史。
临床表现
可有局部烧伤、惊恐等情绪改变、心悸、头晕、痛性肌肉收缩等,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反应迟钝、肢体肿胀和疼痛、全身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跳骤停。
出现电击部位疼痛、皮肤颜色变成黄色或灰白色、焦化或碳化等局部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
尿常规
检查尿中红细胞、白细胞含量,尿白蛋白定性、尿比重等。
合并急性肾损伤时,可出现尿中红细胞增多的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用尿杯接尿,在未完全排完前停止接尿。
血生化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指标。
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注意事项:急诊检查前无须禁食水。
心肌损伤标志物
检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
心肌有损伤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显著。
影像学检查
四肢X线检查
检查四肢骨骼等组织的情况。
如合并骨折时,可发现骨骼断裂或变形。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手镯等,如有必要应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裤子、鞋袜等。
胸部X线检查
检查肺、心脏、胸骨、脊柱等结构。
怀疑发生气胸,合并肺炎时,可以明确病情。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皮带等,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脑等头部组织。
用于发生意识障碍、癫痫时排除脑卒中等疾病。
注意事项
CT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或耳钉等。
MRI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手表等;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用于怀疑合并心脏疾病时,可以明确病情或排除心脏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胸部皮肤表面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心电图
检查心脏的功能。
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心脏病变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胎心监测
检查胎儿心率和变化情况。
用于发生电击伤的孕妇明确胎儿情况。

鉴别诊断
电击伤根据明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基本可诊断,无须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
急救
切断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如关闭电源、切断电闸等。切断电源后,用绝缘的木棒将患者身上的电线挑开至安全位置。
明确切断电源后才能靠近患者。
靠近患者时应穿胶底鞋、戴橡胶手套等具有绝缘作用的物品。
避免光脚,用手直接接触患者或电器设备。
避免身体上有水时接触患者和电器设备。
如不知如何切断电源、不确定电源是否已经被切断,或不能切断电源,应在尽可能远离危险区域同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如电工等。
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判断病情
判断反应:拍击患者双肩、呼叫患者,查看患者是否有皱眉、眨眼、肢体活动、出声等反应。
判断呼吸:观察患者胸腹部起伏情况5~10秒。
如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拨打120,尽快使用AED。
操作方法
摆放体位:将患者平放在水平坚硬的表面上,脱掉或剪掉患者上衣,暴露胸部皮肤。
胸外按压
施救者双手叠放,位于下方的手紧贴患者胸骨下半部。
按压时手臂伸直且垂直于患者胸部,用力向下按压至少5厘米,然后让胸部恢复到正常位置。
反复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为30∶2。
人工呼吸
一只手按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抬高患者下颌,打开患者呼吸道。
每次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吹气结束时松开。
向患者口中吹气2次,之后立即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如患者为不熟悉的人,建议使用带有单向阀的人工呼吸工具,避免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
使用AED
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打开AED后,在医务人员到来前,非医务人员不要关闭AED,也不要断开导线或撕开电极片。
特别提示
电击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假死状态”,非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或医务人员到来。
抽搐处理
将患者缓慢放于地上,去除身边的硬物并在头下垫软物,避免磕伤。
不要向患者口中塞硬物或软物,避免造成口腔损伤或引起窒息;不要按压患者身体,避免造成肌肉拉伤或骨折。
患者抽搐停止后,应让其侧卧,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流出,避免窒息。
骨折处理
如患者肢体出现畸形、肿胀、活动异常,可能发生了骨折。
发生骨折后可用木棍、厚书等将患者肢体进行固定,避免活动。
非医务人员不要强行将患者骨折部位复位。
止血
电击可能会造成摔伤引起出血。
使用纱布、干净的毛巾,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直至出血停止。
昏迷处理
如患者没有反应,但有呼吸,应让患者侧卧,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

一般治疗
休息
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走动。
心电监护
医生会使用仪器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末梢氧分压等指标。
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监护,避免自行停止监护或减少监护的项目。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活动,避免牵拉监护仪的导线;如胸部贴片、导线脱落,或监护仪报警,应及时同时医生或护士。

药物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发生心肺复苏、急性肾损伤时,改善血液的酸碱度、肾功能等。
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等;急性肾损伤时的药物还有乳酸林格钠等,也可合用甘露醇。
抗感染
如烧伤较重或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时,需要抗感染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主要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等,或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必要时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药物治疗
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按照心肺复苏标准流程使用药物,提高心脏功能、呼吸兴奋度等。

手术治疗
筋膜切开减压术
如发生间隙综合征,须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术,降低病变部位的压力,避免病情加重。
烧伤相关手术
如烧伤较重,需进行清创治疗去除坏死或感染组织,必要时进行皮瓣修复术以促进损伤组织恢复。
其他手术
如发生骨折可能会进行骨折固定或复位手术。
孕妇如检查发现死胎等情况,可能会进行人工流产、引产等手术。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目的和风险。
如手术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出血、剧烈疼痛,应及时告知医生。

其他治疗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于心肺复苏时,可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为治疗争取时间。
血液透析治疗:用于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去除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

预后
治愈情况
通过急救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

危害性
严重电击伤可以引起心脏、呼吸骤停,如不及时抢救可发生猝死。
电击伤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心脏病变、消化道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溶血、听力下降或丧失、继发感染、瘫痪、视力异常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仍会危及生命。
电击伤会造成皮肤烧伤或瘢痕,影响美观。
孕妇发生电击伤会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如肉类、鱼类、豆制品、奶类、新鲜水果或蔬菜、坚果等。建议选择蛋羹、粥类等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每日至少饮水1500毫升。如有需要,应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食中液体的量。
避免食用或饮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饮品,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浓茶、咖啡等。
避免酗酒。
生活管理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劳累。
戒烟。
运动管理
病情恢复期间,可选择床边活动、慢走等方式恢复运动能力;病情恢复后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
可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的种类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
避免感染
远离传染病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情绪管理
可通过适量运动、听轻音乐、适度娱乐等方式改善情绪。
家属应给予患者鼓励,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如经过治疗后原有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正确使用电器
从正规厂家购买合格的电器产品,不要私自连接线路、更改线路、拆解或改装电器或用电设备。
安装漏电保护设备、儿童安全插座等用电安全设备。
不要用沾有水的手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等。
家长应教育儿童玩耍时应避免触电,不要进行危险的行为。
定期检修电器和电线等,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
保证工作安全
电工等工作人员,工作时应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遵守工作流程。
防护设备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不要穿着破损的防护设备进行工作。
避免意外伤害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靠近或接触带“有电危险”的设备。
雷雨天气时应尽快进入室内,避免在宽广的场地或较高的位置进行运动或工作。
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天气时,或道路损坏时,应远离电线杆、变电站等设备。
触电后正确处理
如遇有人触电,不要在确认断电前接触患者的任何部位。
发生触电后,无论是否感觉严重,都应立即就诊。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沈洪,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下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上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Lee, R. C.; Canaday, D. J.; Hammer, S. M.. Transient and stable ionic permeabilization of isolated skeletal muscle cells after electrical shock. The Journal of Burn Care & Rehabilitation, 1993, 14(5): 528–40.

[6]
Wesner, Marni; Hickie, John. Long-term sequelae of electrical injury. Can Fam Physician, 2013, 59(9): 935–939.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