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7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过敏性休克是人体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后,出现的全身严重变态反应导致休克状态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胸闷、气短、心悸、低血压、意识不清等
由接触异种蛋白、药物、多糖类、输注血液制品等过敏原引起
需立即去除过敏原,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紧急治疗

定义
过敏性休克是指人体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变应原)后,出现的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严重、致命性全身变态反应。
过敏性休克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几分钟到数小时内突然发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以挽救患者生命。

分型
根据发病的时间分类[1]
急性型:指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后即刻或5分钟内发病的过敏性休克。
延缓型:指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后5分钟以上才发病的过敏性休克。

发病情况
本病大多数为药物引起。据统计,其中90%为青霉素所致[2]
过敏性休克死亡率高,可高达15.4%~28%[3]

病因
致病原因
作为过敏原引起本病的抗原性物质有异种蛋白、药物、多糖类、输注血液制品。
异种蛋白:食物蛋白、抗血清、橡胶、蜂类毒素、蛋白酶制剂、内分泌激素等。
药物: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麻醉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造影剂、维生素(如维生素B1)等。
多糖类:如右旋糖酐铁剂。
输注血液制品:清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诱发因素
过敏史;或患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
蜂类叮咬。

发病机制
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产生抗体。
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可迅速与抗体结合,导致致敏细胞快速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会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多个器官充血水肿;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骤降,患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

症状
主要症状
过敏性休克可出现皮肤黏膜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改变等。
皮肤黏膜表现
皮肤潮红。
出现皮疹、荨麻疹,伴瘙痒感。
皮温下降,伴冷汗。
呼吸道阻塞症状
悬雍垂和喉头水肿,出现咽喉部阻塞感。
胸闷、气急。
喘鸣:是一种连续的、持续时间较长、带有乐音性的有呼吸产生的附加声音。
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细胞增多,使皮肤、黏膜呈现出青紫色改变。
窒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皮肤黏膜发绀等。
循环衰竭表现
心悸、出汗、面色苍白。
肢体发冷、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
严重者可出现心跳停止。
消化系统表现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意识改变
早期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
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昏迷)。
抽搐:肌肉发生快速抽动。
泌尿系统表现
患者可出现尿失禁,为膀胱平滑肌收缩所致。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若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皮疹,胸闷气急、喘鸣、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症状,建议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立即脱离过敏原及致敏环境。
建议家属帮助患者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皮肤潮红、瘙痒等症状?
是否出现胸闷、气急、喘鸣、发绀、心悸等症状?
是否出现肢体发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敏史?
是否有过敏原接触史(用药、吃特殊食物等)?
是否有被昆虫叮咬的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过敏原皮内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麻醉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造影剂
维生素:维生素B1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过敏史。
有过敏原接触史。
患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
临床表现
症状
皮肤潮红、皮疹、瘙痒。
胸闷、气急、喘鸣、发绀。
心悸、出汗、肢体发冷、面色苍白。
意识不清、抽搐。
体征
血压下降。
皮肤湿冷。
意识丧失。
过敏原检查
临床上对于过敏性休克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但康复后进行过敏原检查可以确定是何种物质导致的过敏,避免再次发病。
皮内试验
筛查可疑过敏原。
局部出现直径1~1.5厘米的红斑,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
血清特异性IgE
检查机体对特定过敏原的反应。
检测能与特定过敏原结合的IgE,能确定速发性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鉴别诊断
过敏性休克需与注射后血管性晕厥、低血糖、血管性水肿鉴别。
注射后血管性晕厥
相似点:均可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注射后血管性晕厥在注射后立即发生,无瘙痒以及皮疹、晕厥,经平卧后可好转,血压虽然下降,但脉搏缓慢。
过敏性休克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瘙痒、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心跳停止等。
低血糖
相似点:均可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等症状。
不同点:
低血糖多发生于饥饿或劳累之后,经过休息、平卧,或饮糖水/注射葡萄糖后可以缓解。患者既往有类似病史,口服含糖食物后可缓解。
过敏性休克患者有过敏原接触史,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抽搐等症状。快速血糖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
血管性水肿
相似点:均可出现皮肤潮红等症状。
不同点:
血管性水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可在非特异性因素比如创伤、感染等刺激下发病,多有家族史,一般无血压下降。
过敏性休克患者有过敏原接触史,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抽搐等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进展,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原则:去除致敏原,进行有效抢救。
一般治疗
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原
若为药物注射引起,应立即停用该药物。
若为昆虫叮咬,应检查局部皮肤,发现有毒刺残留时,可用钝器刮去,避免用钳子夹出,以免更多的致敏物质被挤入机体。
抗休克体位
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若为孕妇,可采用侧卧位,以减少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吸氧和维持呼吸通畅
常规给予高流量吸氧。
出现声嘶、喘鸣时,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延迟,病情可迅速恶化,出现进行性喘鸣、发声困难、喉头水肿等。
补充血容量
恢复和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环节。
若患者有低血压同时对肾上腺素的反应不灵敏,应给等渗的晶体液扩充血容量。
心肺复苏
若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时,可轻拍患者肩膀并呼唤以判断是否有意识,同时触摸颈动脉是否存在搏动,如果均无反应且有呼吸异常或感觉不到呼吸,即可判断为心脏停搏,应实施心肺复苏。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为常规急救药物,可使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的血管收缩,从而提高血压,降低气管黏膜的水肿。
使用肾上腺素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务必稀释后使用,避免剂量过量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肾上腺素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组织缺血、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可增加肾上腺素的作用,用于抗过敏和升高血压。
常见药物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
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感染、胃肠道刺激、激动、失眠、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升压药
使用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血压仍不能回升,可使用升压药物。
常见药物:间羟胺、多巴胺。
切勿肌内注射、皮下注射,以免注射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
抗组胺类药物
可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药物:盐酸苯海拉明、西咪替丁。
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解痉剂
用于支气管痉挛的患者。
常见药物: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
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头痛、心跳过速等不良反应。

心搏骤停治疗
心搏骤停后,除处理呼吸道,保持氧供外,心肺复苏、快速扩容以及肾上腺药物的应用是治疗的基础。
快速容量扩充
血容量显著不足,需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液体。
可加压输入4~8升的等张晶体液。
静脉给予大剂量的肾上腺素
发生心脏骤停,应迅速给予大剂量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积极的长时心肺复苏
过敏性休克患者,常比较年轻,无明显的心脏及血管系统疾病。
快速纠正血管扩张及低血容状态后,患者常能成功复苏。
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给予长时的心肺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较充分的供氧。

预后
治愈情况
过敏性休克预后较差,早期及时发现,应积极进行治疗。
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急救,患者可因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发生窒息等原因死亡。

预后因素
早诊早治:如果能够早期及时诊断,可通过保守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患者病情:接触抗原后,过敏性休克发生迟者,预后较好。某些高度过敏而发生闪电样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预后较差。
存在基础性疾病: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因血浆浓缩和血压下降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
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者,恢复后易残留脑缺氧后的各种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食物过敏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建议患者尽量以天然食物为主,避免接触或者食用导致过敏的食物。
生活习惯
规律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
疾病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和病情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遵医嘱进行复诊。如果出现病情变化,立即就医。
复查时可能需做过敏原皮内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查。

预防
预防过敏性休克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滥用药物、询问过敏史、皮肤过敏试验,提高警惕,加强观察,预防第二次休克。
避免滥用药物
是预防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重要措施。
医师应该严格掌握用药原则,根据适应证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询问过敏史
应用药物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比如荨麻疹、哮喘、湿疹等。
如有过敏史,使用药物时应提高警惕。对某种药物已经有变态反应,应禁止再用。
皮肤过敏试验
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按规定做皮肤过敏试验。
有过敏史的患者,可先行划痕试验,若为阴性,再改做皮内试验。
普鲁卡因、抗毒血清、碘油剂等应做过敏试验。
提高警惕,加强观察
建议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的患者,用药结束后在观察室观察20~30分钟,避免意外发生。
被蚊虫叮咬,比如蜈蚣咬伤,建议立即用肥皂水或者3%氨水、5%~10%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伤口。一旦出现皮疹、哮喘等过敏症状,立即送医。
预防第二次休克
部分患者已经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未引起注意,导致少数患者发生第二次休克。
建议将致病的药物在病例卡最显著处标注,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参考文献

[1]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谢灿茂. 内科急症治疗学. 6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3]
卞坤鹏. 临床皮肤性病诊治学[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4]
左明章. 麻醉科诊疗常规[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5]
王印华. 现代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6]
钱义明. 实用急救医学. 2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7]
Hope Cristol. Anaphylactic Shock: What You Should Know[OL]. [2020-10-9]. https://www.webmd.com/allergies/anaphylactic-shock-facts.

[8]
clevelandclinic. Anaphylaxis[OL]. [2021-01-13].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8619-anaphylaxis.

[9]
胡品津,谢灿茂.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0]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