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6日 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指因肌肉强力收缩或被暴力牵拉,导致肌腱或韧带附着部位的骨折
主要表现为相应受伤部位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常因扭伤、摔伤及戳伤等暴力牵拉引起
采取药物治疗和复位治疗

定义
撕脱性骨折是指因肌肉强力收缩或被暴力牵拉,导致肌腱或韧带附着处的骨质被撕裂或剥脱的骨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患处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部分受限等症状[4]
常见的撕脱性骨折有: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内、外、后踝撕脱性骨折,肱骨内、外髁撕脱性骨折,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及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等。

发病情况
撕脱性骨折常由于运动损伤,运动员多见。
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见于14~16岁的男性青少年,占儿童骨骺损伤的1%。

病因
致病原因
意外暴力牵拉、肌肉急速收缩等因素皆可造成撕脱性骨折。
意外暴力牵拉
如进行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时,指间关节前方受到直接外力引起,或小孩之间玩耍时被人猛推跌倒摔伤等,造成附着部位的骨质剥离,可导致肌肉发力所在的部位产生撕脱性骨折。
肌肉急速收缩
人在剧烈运动中,如爆发性力量训练时,肌肉急速收缩,可导致肌腹牵拉损伤或肌腱撕裂,若与骨突起部位的骨质分离,则可引起撕脱性骨折,比如骨盆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高危因素
以下人群容易出现撕脱性骨折,为撕脱性骨折的高发人群。
运动员或对抗性运动爱好者
危险工作从业者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发生部位:损伤部位周围局部疼痛。
性质:表现为剧痛、刺痛或胀痛。
诱发:患肢活动时疼痛剧烈,有效固定及冷敷可减轻疼痛及水肿。
伴随:周围水肿、局部压痛。
出血
发生部位:损伤部位周围。
原因:由于多数大血管(动脉)靠近骨,暴力牵拉伤导致骨折断端可能刺破重要血管,出现大出血等凶险情况。
伴随:撕脱性骨折周围处出现淤血、淤青,伴随皮下瘀斑。骨折周围皮温较高。
患处活动受限
因剧烈的疼痛惧怕活动,或韧带肌腱撕脱损伤累及关节,均会使患处活动受限。

其他症状
根据撕脱性骨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表现出相应的特异性症状[2]
若手指发生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可导致手指畸形,甚至断指。
若腰椎椎体骨质发生撕脱性骨折,可导致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并发症
休克
常因大量出血、重要脏器或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休克。
休克早期可表现为口渴、冷汗、皮肤苍白、烦躁、易激、注意力不集中、呼吸急促等。
病情加重,可有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紫、神志淡漠、昏迷等表现。
感染
撕脱性骨折创伤严重、伤口多且被污染,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
韧带组织损伤
暴力牵拉力量过大,导致韧带撕脱的同时引起韧带牵拉损伤,例如前交叉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等。
可表现出关节局部疼痛、出血、活动障碍、压痛等症状。
周围神经损伤
上肢撕脱性骨折可能损伤手臂处的神经,同样下肢撕脱性骨折可能损伤小腿和足部相关神经,导致相关部位感觉异常,出现麻木、疼痛等情况。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没有良好愈合时,其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使关节出现疼痛,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僵硬
因长时间固定,活动度减小,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粘连或关节囊挛缩,导致关节僵硬。
急性骨萎缩
骨折后损伤附近神经,导致骨营养不良而引起急性骨萎缩。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血液供应被切断,严重者导致缺血性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导致重要动脉损伤,或固定过紧、时间过长,肌肉出现缺血坏死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
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受到撞击或者外伤后,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不能活动,建议及时就诊骨科。
急诊科
若因撕脱性骨折出现不能活动、大量出血、意识不清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或拨打120求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应保持患处局部制动,尽量减少活动。
撕脱性骨折出现疼痛等不适,不要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1)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受伤部位是否疼痛,疼痛多长时间了?
受伤部位有没有肿胀,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患处活动受限等情况?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有无受伤处活动范围超出正常?
(2)病史清单
是否经常参与剧烈运动(如打篮球)?
既往有无外伤史?
(3)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
(4)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消炎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洛索洛芬等。
抗感染药物: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对抗性运动爱好者或运动员。
长期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受到外伤或暴力牵拉。
临床表现
出现患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受伤部位皮肤周围青紫、皮下淤血、瘀斑,可见出血。局部皮温较高。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目的: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意义: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升高,则可证实体内有炎症反应,提示可能为撕脱性骨折。
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无需空腹,前一天晚上不需要禁食禁水。
采血后,注意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止血,注意不要搓揉,避免沾水。
若出现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时,应立即平卧,饮用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查或治疗。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目的:可确诊撕脱性骨折,明确骨折的范围与严重程度。
意义:X线检查表现为患处有骨连续性中断,则提示为撕脱性骨折。
注意事项
检查时身上尽量少带会影响X线的穿透性的物品,例如金属耳环、项链等。
女性患者尽量不要穿带金属的文胸进行检查,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
(2)CT检查
目的:对于撕脱性骨折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尤其是涉及关节内骨折及解剖部位复杂的情况,三维CT能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
意义:CT结果可显示骨的骨皮质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可见骨折的移位,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的表现。
注意事项:一般先行普通X线片检查,了解病变范围和大小,以此决定扫描起始部位和范围。
(3)MRI检查
目的:明确肌腱及韧带的损伤情况。
意义:可以判断骨折的周围有无水肿,确定骨折是否是新鲜骨折,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注意事项
进行MRI检查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磁卡、手表、钥匙、打火机等带金属的饰品或其他电子物品,以免检查时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影响病灶的显示。
检查时机器噪音较大,属正常现象,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注意放松心情,不要慌乱,不可随意摆动,保持静止不动,配合医生指令。

鉴别诊断
单纯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等。
不同点
单纯软组织损伤一般急性期会出现局部渗血、水肿,晚期会出现肌肉、肌腱粘连等症状。体格检查时无骨摩擦音,X线检查患处骨连续性良好,未出现骨折。
撕脱性骨折一般除了患处的疼痛和肿胀外,还会出现患处活动受限等症状,体格检查会出现骨擦音,X线检查可见骨连续性中断。
副骨(副舟骨)
相似点:二者X线检查可见多余骨块。
不同点
撕脱性骨折一般会出现局部水肿、压痛等症状,骨块边缘不光滑。而副骨(副舟骨)没有水肿等情况,并且多余骨块边缘光滑、清晰。
撕脱性骨折有急性外伤史。而副骨(副舟骨)既往无外伤史。通过X线片进行鉴别。
关节脱位
相似点:均有外伤史,且有疼痛、活动受限及畸形等表现。
不同点:关节脱位表现为特殊姿势,如关节过伸位畸形、关节囊空虚等,可合并或者不合并骨折。X线检查多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恢复骨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骨折后根据骨折情况采取石膏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以及康复治疗。[1]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适应证:用于疼痛剧烈的撕脱性骨折的患者。
作用:可缓解患者患处疼痛。
常用药物:塞来昔布、布洛芬、吲哚美辛、洛索洛芬等。
用药注意事项: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适应证:用于发生撕脱性骨折严重,局部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创面的患者。
作用:可预防感染。
常用药物: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
用药注意事项:部分患者会出现哮喘、皮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复位治疗
因撕脱性骨折可能发生在很多部位,此处仅以部分情况举例介绍治疗方法。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
需将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呈过伸位小夹板固定,使侧腱束松弛,从而减少对骨片的牵拉作用。
骨折处用匙形石膏或金属夹板固定6周。
若发生远指间关节撕脱性骨折且呈屈曲畸形,需手术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固定或者铆钉止点重建手术治疗。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对于没有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采用夹板或者是患侧肢体悬吊于胸前的治疗。
采用三角巾悬吊及肩外展架固定固定6周。
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一般要行双头加压螺钉或者钢板固定手术治疗,不然很容易导致冈上肌,冈下肌的松弛,从而引起后期肩关节外展受限,甚至发生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内、外、后踝撕脱性骨折
用石膏、夹板或踝关节支具等对患处进行固定,限制活动,促进骨折端愈合。一般固定6周。
骨折固定后,注意观察患处周围的皮肤颜色变化,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患者有无麻木感,是否存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
移位明显者需要手术治疗。
肱骨内、外髁撕脱性骨折
需将肘关节屈曲在90°~120°固定,使附着处骨折的韧带松弛,从而减少对骨片的牵拉作用。
骨折处用石膏中立位、旋前或者旋后位固定4周。
若发生肱骨内、外髁撕脱性骨折且侧方实验阳性,需手术切开复位,采取克氏针、螺钉固定及铆钉止点重建手术。
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需将踝关节跖屈(脚向下勾,脚面绷直)石膏固定,使跟腱松弛,从而减少对骨片的牵拉作用。
骨折处石膏或跟腱鞋固定8周。
若发生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且不能提踵,跟腱后方出现凹陷,需手术切开骨片去除,铆钉止点重建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积极康复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及早恢复其功能的重要保证[3]。可以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以防肌肉萎缩。功能锻炼主要是在患处制动条件下,以患肢肌肉主动收缩为主。
2~4周,早期关节活动和保护下负重可以促进腱-骨愈合和强度的增加,并且可以预防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逐渐增加关节灵活度。
4~6周,逐渐进行轻度的等长肌力练习,如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主被动活动训练中及动力支具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如跖屈抗阻练习。
6~12周,骨折已基本愈合,外固定可以拆除,继续进行活动度和力量练习,恢复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活动度,消除关节僵硬,辅以相应的理疗治疗如微波,以及按摩、针灸、外用药物熏洗等,并提高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康复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撕脱性骨折多为闭合性损伤,常伴有关节囊或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在未治疗情况下易导致其关节僵硬、畸形愈合,会影响正常功能。
撕脱性骨折未治疗容易出现骨不连,形成游离骨块,造成关节软骨磨损,加快关节炎的出现,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后
撕脱性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其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
部分对线不良,或治疗后过早活动、没有正确佩戴支具者,可能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如手指撕脱性骨折,常见垂状指畸形。
部分固定不牢可能出现延迟愈合,经过治疗后超过通常撕脱性骨折愈合所需时间。

危害性
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萎缩,导致肢体活动障碍进一步加剧。
撕脱性骨折发生后常出现关节积液、滑膜及骨质增生等继发性改变,从而导致关节肿胀、畸形的发生,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加快关节退行性变进程。
没有积极治疗,或者护理不当,可能造成骨折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出现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骨折后如果制动时间过久,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有可能造成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均衡及多样化,无特殊要求。
可多摄入优质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如西红柿、青菜、黄瓜、橙子等)、蔬菜,促进修复。
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减少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患肢管理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治疗期间,需要他人协助洗头、擦浴等,可以向未受伤的一侧侧身,切勿压迫受伤部位。
生活管理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活动患侧肢体。
积极进行肢体活动恢复性锻炼,同时注意伤处防护,必要时佩戴相关支具。
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调整心理状态。

病情监测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适量、足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若治疗期间,发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固定的石膏或者支具不能擅自改动,有不适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撕脱性骨折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固定时间及改变治疗方案等。
复诊时间:一般每个月进行1次X线检查,直至骨折愈合。若出现疼痛、肿胀加剧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复查项目: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突然发力,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拉伸。
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及对抗性运动职业者需做好防护,必要时配戴相应防护支具。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训练受伤。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需要时补充钙、维生素等物质,预防骨质疏松。
雨雪冰冻天气外出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在家活动时应注意地面防滑,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滑倒摔伤。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3]
黄涛.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4]
俞光荣, 庞清江, 余霄. 跟骨结节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004):320-32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