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1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位于脊柱左前方,上界从膈下始,下界至髂动脉分叉

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主要负责腹腔内脏和腹壁的血液供应

位置

腹主动脉在第12胸椎下缘前方略偏左侧,经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膜后隙,沿脊柱的左前方下行,至第4腰椎下缘水平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为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以上2.5cm处开始,向下至脐左下方2.0cm处,一条宽约2.0cm的带状区。腹主动脉下端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脐水平。

腹主动脉的前面为胰、十二指肠水平部及肠系膜根等,后面为第1~4腰椎及椎间盘,右侧为下腔静脉,左侧为左交感干腰部。腹主动脉周围还有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和神经丛等。

腹主动脉有其分支,分为脏支和壁支,具体如下:

壁支

膈下动脉:1对,分布于膈肌及腹壁,该动脉发出肾上腺上动脉营养肾上腺。

腰动脉:4对,分布于腰部、腹壁肌、脊髓及其被膜。

骶正中动脉:1条,发自腹主动脉分杈处的稍后上方营养骶骨及其周围结构。

脏支

分为成对的和不成对的两种。成对的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不成对的脏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在腹腔干起点的稍下方,约平第1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侧壁,分布于肾上腺。该动脉在肾上腺内与肾上腺上动脉和肾上腺下动脉相吻合。

肾动脉

约平第1~2腰椎椎间盘的高度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在进入肾门之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至肾上腺。

睾丸动脉

在肾动脉起始处的稍下方发自腹主动脉的前壁,细而长,沿腰大肌的前面斜向外下行,穿经腹股沟管入阴囊,又称精索内动脉,参与精索的组成,分布于睾丸和附睾。在女性,相对应的动脉称为卵巢动脉,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

腹腔干

为粗而短的动脉干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大分支:

胃左动脉

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然后沿胃小弯在小网膜两层间折向右行,并与胃右动脉吻合,沿途分支至食管的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肝总动脉

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分为两支,一是肝固有动脉,行于十二指肠韧带内,随后发出胃右动脉沿胃小弯向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布于胃小弯侧的胃壁,本干入肝门前分为肝左支和肝右支,分布于肝,肝右支发出胆囊动脉分布于胆囊。二是胃十二指肠动脉,经十二指肠上部,幽门的后方至胃的下缘又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者沿胃大弯向左行,分布于胃大弯右侧的胃壁和大网膜,终末支与胃网膜左动脉相吻合,后者分前、后两支分布于胰头和十二指肠。

脾动脉

沿胰腺上缘豌蜒左行至脾门入脾门前发出分支,一是胰支,为数条细小的分支,分布于胰体和胰尾。二是胃后动脉,1~2条,行于网膜囊后壁的腹膜后面,经胃膈韧带至胃底。三是胃短动脉,3~5条,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四是胃网膜左动脉,分布于胃大弯左侧的胃壁和胃网膜,与胃网膜右动脉相吻合。五是脾支,为脾动脉入脾的数条分支,分布于脾。

肠系膜上动脉

腹腔干的稍下方,约平第1腰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经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下行,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面进入肠系膜根,然后向右髂窝方向走行,分支如下: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行于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分为前后支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前后支吻合,分支营养胰和十二指肠。

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共13~18条,由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壁发出,行于肠系膜内,反复分支吻合形成多级动脉弓,由最后一级弓发出直行小支进入肠壁,分布于空肠和回肠。分布于空肠的动脉弓多为1~3级,分布于回肠的动脉弓多为35级。

回结肠动脉

为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的最下一条分支,斜向右下至盲肠附近,分数支营养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其中至阑尾的分支称阑尾动脉,经回肠末端的后方进入阑尾系膜,分支营养阑尾。

右结肠动脉

在回结肠动脉的上方发出,向右行,发出升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吻合,分支至升结肠。

中结肠动脉

在胰下缘的附近起于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并稍偏右侧进入横结肠系膜,分为左、右支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相吻合,分支营养横结肠。

肠系膜下动脉

在约平第3腰椎的高度发自腹主动脉的前壁,行向左下方,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左结肠动脉

横行向左,至降结肠的附近分为升、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

2~3条,斜向左下方走行,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支营养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动脉与左结肠动脉以及直肠上动脉均有吻合,但一般认为其与直肠上动脉间的吻合不够充分。

直肠上动脉

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在乙状结肠系膜内下行,至第3骶椎处分为2支,沿直肠两侧分布于直肠上部,并在直肠的表面和壁内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腹主动脉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主要负责腹腔内脏和腹壁的血液供应,并调控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维持管壁内压力恒定。

腹主动脉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应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肉、牛奶、豆制品等,补充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注意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腹主动脉的运动养护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运动强度应不超过身体承受能力,以运动后身体不感觉过度疲惫为宜,可以选择慢跑、散步、跳绳、乒乓球等运动。此外,应注意运动时的个人防护,避免外伤损伤腹主动脉,影响其正常功能。

腹主动脉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检查等,对腹主动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加强个人防护

腹主动脉损伤多为锐性损伤所引起,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常应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

改善不良习惯

生活中应戒烟限酒、远离寒冷刺激,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长期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情绪。

定期检查

若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并定期复查和体检,以免因原发病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诱发腹主动脉相关疾病。

腹主动脉是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当出现腹主动脉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腹主动脉和不健康腹主动脉的区别。

腹主动脉形态

1、正常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在第12胸椎下缘前方略偏左侧,经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膜后隙,沿脊柱的左前方下行,走行自然,全长14~15cm,内径肾动脉以上为2.0cm(1.6~2.4cm),肾动脉以下为1.8cm(1.4~2.1cm),末端为1.5cm(1.1~2.0cm),管壁光滑柔软,管腔清晰,管径无局限性狭窄或扩张,无斑块或血栓栓塞。超声下腹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结构分别表现为均质线条状偏高回声和低回声。

2、异常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损伤

若由钝性暴力造成腹主动脉挫伤,可有动脉内膜、中膜断裂,形成动脉管壁的广泛血肿,断裂的内膜可脱卷入管腔形成堵塞或继发血栓形成。若由锐性损伤引起腹主动脉损伤,可有血管壁不规则破裂、出血表现。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内膜消失、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降解和损伤。形态学上,腹主动脉瘤瘤体呈广泛性膨出和梭形,少数呈囊状,偶有串珠样。多数腹主动脉瘤腔内有血凝块,血凝块可机化、感染和脱落,血凝块脱落可引起远端动脉栓塞,以及腹主动脉内径不小于3cm。

腹主动脉炎

主要的病理改变早期受累动脉壁全层发症反应,伴大量浆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外膜最重,中层次之。外膜表现为广泛性纤维粘连和增厚,滋养血管增生。中层除基质增多、炎性渗出和细胞浸润以外,还有弹力纤维不同程度的局灶肿胀、断裂、破坏以至消失,平滑肌纤维亦有相应破坏,肉芽组织形成。晚期动脉壁全层纤维化,广泛不规则性增厚和低硬,纤维组织收缩造成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和闭塞。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为血管炎性病变,受累腹主动脉后,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腹主动脉栓塞

其他部位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流冲入腹主动脉,早期主要病理变化为腹主动脉痉挛,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受损后,可出现搏动性肿物、疼痛、压迫、栓塞、出血等表现,具体如下:

搏动性肿物

若腹主动脉出现肿物,多数患者自觉脐周或心窝部有异常搏动感。体格检查为脐部或脐上方偏左可触及类圆形膨胀性搏动性肿物,其搏动与心跳一致,可有震颤或听到收缩期杂音。

疼痛

腹主动脉受损后,可能会引起腹部、腰背部疼痛,多为胀痛或刀割样痛等。若为瘤体压迫所致,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

压迫

当腹主动脉出现肿物时,以胃肠道受压最为常见,表现为上腹胀满不适,食量下降,压迫肾盂、输尿管,可出现泌尿系统梗阻相关的症状。

栓塞

瘤腔内的血栓或粥样斑块一旦脱落,可随血流冲至远侧,造成下肢动脉栓塞,导致下肢缺血甚至坏死。

出血

若腹主动脉瘤破裂或腹主动脉外伤可有出血表现,出血量较大时可有皮下瘀斑、血肿、休克等表现。

其他症状

感染性动脉瘤可有周围组织红肿,伴有发热、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腹主动脉受损后可影响下肢血液供应以及全身血液循环,而影响腹主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疾病因素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影响动脉血管壁弹性及血流动力学,引起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损伤,促使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栓塞等疾病发生。

环境刺激

锐性损伤如刀刺伤,钝性损伤如挫伤、骨折缘损伤等,可直接导致腹主动脉破裂。此外,吸烟、寒冷刺激、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也可诱发腹主动脉相关疾病的发生。

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损伤如因开展介入技术而行腹主动脉穿刺、插管、动脉吻合口等,可损伤动脉管壁,致动脉壁局限性膨出成瘤。

感染因素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脓毒症时,细菌可经血液循环侵袭腹主动脉管壁,形成滋养血管或血管壁小脓肿,导致动脉管壁溃破形成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梅毒螺旋体侵袭腹主动脉壁发生动脉炎使肌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后囊性或梭形动脉瘤,多为假性动脉瘤,易破裂。

其他因素

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等,与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腹主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和腹壁肿物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腹壁肿物

如果外伤后出现腹壁血肿或伴有瘀斑、瘀点表现,考虑为腹主动脉损伤有出血表现所致,建议到血管外科就诊。如出现脐部或脐上方偏左可触及类圆形膨胀性搏动性肿物,或伴有上腹胀满、食欲减退等胃肠压迫症状,多与瘤体增生有关,应警惕腹主动脉瘤的发生。

疼痛

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且无明显诱因,伴有心跳增快、面色苍白,可能和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关,应及时就医。

全身症状

若出现血压下降、休克、下肢缺血性坏死的表现(苍白、冰冷、无脉),考虑与腹主动脉栓塞或出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

腹主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视诊主要是观察腹壁是否有异常血肿、瘀斑等表现,排除腹主动脉出血表现。触诊主要观察腹壁有无异常肿块物、压痛等,问诊可了解患者有无头晕、发冷等自觉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和动脉造影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腹主动脉栓塞、栓塞的部位等,还能作为手术前后的比较,适用于诊断腹主动脉血管畸形、腹主动脉血管损伤、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超声多普勒检查

将超声实时成像与多普勒血流测定有机结合,可提供受检腹主动脉的形态、血流方向、血管阻力、血流波形等指标,适用于腹主动脉相关疾病的检测。

CT扫描

CT扫描对诊断腹主动脉瘤有价值,能发现很小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壁的钙化、瘤内血栓以及动脉瘤破裂形成的腹膜后血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了解患者凝血功能、血脂等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并通过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

其他

C-反应蛋白检测、钙素检测、血沉、血培养等,有助于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