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10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脑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
多无症状,也可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记忆力下降等
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有关
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手术治疗

定义
脑血管硬化是指脑血管出现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变化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原因绝大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少数情况下为动脉中层钙化及小动脉硬化。
脑血管硬化并不是规范的医学名词,通常指脑动脉粥样硬化,本篇主要介绍脑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情况
本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
总体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1。
7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甚至高于男性。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其中高脂血症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最为重要。
高脂血症
血液中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引起血管内脂质沉积。
高血压
血压升高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可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
吸烟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造成内皮损伤。
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引起高脂血症。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可能影响血脂的摄取、代谢和排泄,引起高脂血症。
雌激素影响
雌激素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聚合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等多种代谢问题,会导致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慢性炎症学说等学说或假说。

高危因素
存在以下情况属于本病高危因素。
肥胖。
高龄。
有高盐、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
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或精神压力大。

症状
主要症状
脑血管硬化在引起明显的脑供血障碍前多无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慢性脑缺血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可引起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等并发症。
慢性脑缺血
如头痛、头晕、恶心、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多样,病情起伏波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多表现为一过性黑矇(眼前发黑)、头晕、偏瘫、下肢突然失去力量而跌倒、短时间记忆丧失等。
症状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

并发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内径狭窄、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原因可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损伤、坏死。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一侧肢体感觉障碍(无法感知疼痛、温度等)或突发性无力、视物模糊、饮水呛咳、进食困难、说话吐字不清甚至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全身抽搐等。
血管性痴呆
长期、多发的脑部供血不足或脑组织损伤会引起一系列认知障碍,并可逐渐或突然发展为痴呆。
常见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逻辑混乱、计划和执行能力下降、焦躁不安等。
还可出现步态不稳、难以控制排便和排尿、情绪抑郁或情感淡漠。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反复出现头晕、恶心、一过性眼前发黑、记忆力减退、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面瘫、昏迷、全身抽搐等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有每天记录血压、血糖的习惯,可以将记录提供给医生。
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期有头晕、头痛的感觉吗?
症状有加重吗?有明显诱因吗
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吗?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近期有做过体检吗?体检结果如何?
饮食如何?是否存在油腻饮食、暴饮暴食的情况?
吸烟、喝酒吗?
是否有其他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其它检查:血管超声、血管造影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调脂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普罗布考、苯扎贝特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抗凝溶栓药:华法林、利伐沙班
降血压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卡托普利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
有长期吸烟史。
有脑血管硬化家族史。
临床表现
多数人无明显表现,少数可以出现下列表现。
症状
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一过性黑矇(眼前发黑)眼前发黑等症状。
体征
听诊:在颈三角及锁骨上方,可能会听到血管杂音,有助于判断存在血管狭窄。
肌肉力量检查:通过患者抬手、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判断肌肉情况。
认知功能检查:可通过常识问答、计算、图片辨认等评估智力水平。
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缺血或眼动脉钙化病变或动脉栓塞。
实验室检查
目的: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评估身体整体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常见项目: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同型半胱氨酸、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氧饱和度等。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部分项目可能需要定期复查。
影像学检查
颈部超声检查
包括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CDFI检查
观察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血管。
根据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完整性、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溃疡性斑块。
TCD检查
用于评估颅内基底动脉环(Wills环)、颈外动脉、眼动脉等血管。
通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血管狭窄、硬化程度,发现动脉内微栓子。
头颅CT及MRI
目的: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可表现为多发的、新旧不一的小缺血灶、低密度区。严重时可出现脑室扩大、脑沟变宽的脑萎缩表现。
注意事项:有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者,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准确判断血管狭窄部位、长度、程度、形态、数目及狭窄远端供血情况;估计脑缺血程度、发现夹层动脉瘤或并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的前6小时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喝水或饮料。
检查前需要进行碘过敏试验。
保持检查部位皮肤清洁。

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眩晕的症状。
不同点:梅尼埃病引起的发作性眩晕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超过24小时,可伴有耳鸣、耳阻塞感,反复发作后出现听力减退等症状,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颅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点:均可出现头晕、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
不同点:颅内占位性病变以颅内肿瘤、脑脓肿、脑囊肿最为常见,虽可急性发作,但多为慢性渐进性病情发展。头颅CT扫描、MRI等可见颅内占位,有助于疾病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原则: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已患有的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戒烟限酒。
调整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药物治疗
调节血脂药物
常用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普罗布考、苯扎贝特
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的患者,建议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100mg/dl以下。
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胃肠不适等。
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降压药物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物如下。
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
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
降糖药物
如果调整饮食后,血糖仍控制不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瑞格列奈等)或注射类降糖药(胰岛素)等。
抗血小板药物
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不良反应:胃肠不适和消化道出血等。
改善微循环药物
扩血管治疗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对改善脑缺血和微循环有一定作用。
常用药物:丁苯酞、尼莫地平、氟桂利嗪、银杏叶提取物等。
不良反应:有增加肝肾功能损伤、脑出血、抑郁症的风险。

手术治疗
如果脑血管硬化导致动脉狭窄且达到一定程度,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考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的治疗效果与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人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等并发症者,预后不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危害性
突然出现一过性黑矇、肢体无力等症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交通事故等。
如果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易增加病死率或致残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平衡膳食,选择多种食物,达到营养合理,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体重。
多用蒸、煮、拌、水溜、煨等少盐少油烹调方式,易于消化和吸收。
少吃糖,额外添加或补充的糖摄入量应<25克/天。
不宜吃高脂、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人造奶油、油炸食品、植脂末等。
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减少高盐食物摄入,如咸肉、咸菜、熏酱食物。
不宜过量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咖啡、浓茶等饮品。
戒酒。
运动管理
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锻炼形式,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慢跑等。
锻炼时需要有家人陪伴,防止跌倒、脑外伤等意外发生。
保证锻炼环境安全,锻炼时要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让杂物阻碍路线。
保证训练强度适宜,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频率。
生活管理
戒烟。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良好体重,体重指数维持在18至23kg/㎡之间。
如发生眩晕,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
如有偏瘫、下肢无力等,应选择拐杖、助行器等进行活动,或由家人搀扶、轮椅推行。
服药期间,要注意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便血、头痛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出现记忆力下降者可通过每日清单、日记本等方法帮助记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及时释放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要耐心倾听,和患者进行交流互动。

病情监测
如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需及时就诊。
平时注意观察患者语言表达、肢体活动等有无变化。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

预防
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适宜体重。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等。
规律运动,避免久坐。
不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不饮酒。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8):572-578.

[3]
步宏,李一雷. 病理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