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2023年7月10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药物介绍
南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干燥的根。
南沙参药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
南沙参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β-谷甾醇及其衍生物、磷脂类化合物、酚苷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其中,多糖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南沙参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保护肝脏、改善学习障碍等作用。
南沙参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劳嗽、肺热燥咳、干咳痰黏、咳血、咽干音哑、饮食减少、呕吐、烦热口干、大便秘结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南沙参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南沙参可以泡酒使用。
洞天长寿酒:和党参、炙黄芪、狗脊、女贞子等中药配伍泡酒,有补气血、益肾精的作用,可用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耳鸣健忘、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
三蛇药酒:和乌梢蛇、银环蛇、眼镜蛇等中药配伍泡酒,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手足麻木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南沙参过敏者,禁止使用。
风寒咳嗽、寒饮喘咳、脾胃虚寒者,请谨慎使用南沙参。
如果您正在使用维生素C或者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南沙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南沙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南沙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不宜和藜芦、维生素C同时使用。
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南沙参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南沙参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南沙参有毒性作用。
服用南沙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恶心
呕吐
心慌
烦躁不安
脘腹疼痛
全身红斑
皮肤瘙痒
胡言乱语
突然昏倒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南沙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南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干燥的根,北沙参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干燥的根。两者的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南沙参和北沙参都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都可以治疗肺阴虚证和胃阴虚证,不过北沙参的作用比较强。
南沙参还有化痰、益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劳嗽有痰以及气阴两伤证;而北沙参多用于治疗燥咳无痰、阴虚劳嗽、津伤口渴等。

用药误区
误区:质量好的南沙参味道甜
南沙参有微微的甜味,但是否有甜味并不是评估南沙参质量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说,品质好的南沙参药材根部粗大、饱满,没有外皮,颜色为黄白色,而品质好的南沙参饮片切面为黄白色。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南沙参来源于轮叶沙参或沙参。
轮叶沙参:道地产区为贵州湄潭、遵义、正安、安顺等地,主要产自贵州、江苏、河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沙参:道地产区为江苏句容、丹阳、丹徒以及安徽滁州等地,主要产自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南沙参具有如下特征:
药材:为黄白色或淡棕黄色的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微弯曲。表面凹陷处常常有残留的粗皮,上部有断续的环状横纹,横纹向下深陷,下部有纵沟和纵纹。顶端有1个或2个根茎。质地轻而松泡,容易被折断,断面为黄白色,不平坦,常常有裂隙。南沙参药材的气味清淡,尝起来有微微的甜味。品质好的南沙参药材根部粗大、饱满、没有外皮、颜色为黄白色。
饮片: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外表皮为淡棕黄色或黄白色,切面为黄白色,有不规则裂隙。气味清淡,品尝时有微微的甜味。品质好的南沙参饮片切面为黄白色。
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相关中成药
参麦颗粒: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治疗津少口渴、面黄肌瘦、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神经衰弱。
参贝北瓜膏:具有益气健脾、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津少、痰多。
消食健儿糖浆: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
化痰平喘片: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满气喘、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胃安胶囊:具有养阴益胃、补脾消炎、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可以缓解上腹隐痛、胃脘嘈杂、舌红少津、咽干口燥等不适症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
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6]
欧阳荣,周新蓓,李顺祥.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