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9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怀孕前糖代谢正常,孕期才出现的糖尿病
多通过饮食和运动可得到控制,部分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一般积极治疗可正常生产,严重时危害母儿健康
多在产后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是什么?

定义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糖代谢正常,孕期才出现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大多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得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分型
根据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分为2型。
Al型:通过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可将血糖控制到理想状态。
A2型:需要加用降糖药物,才能将血糖控制到理想状态。
发病情况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有资料显示我国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5%以上。
近年来,全球育龄期女性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会终身都是糖尿病吗?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结束后血糖也恢复正常了,但少部分患者会成为终身糖尿病。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适当合理运动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但少部分患者妊娠过程中需要胰岛素治疗。这些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产后一定要监测血糖,并有终身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完孩子后,多久血糖能恢复正常?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产后42天血糖能恢复正常,少部分可能需要终身使用药物治疗。
大部分只需饮食、运动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旦胎儿、胎盘离开母体,血糖将逐渐恢复,在产后42天血糖能降到正常。但有一部分患者,如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在产后仍需使用胰岛素或者饮食运动等改善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西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西瓜,但一定要记得控制量。
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后血糖都会恢复正常。而西瓜含糖较高,不推荐孕妇吃太多西瓜,如果孕妇想吃,一定要记得控制量。

病因
致病原因
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妊娠后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因素增加,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即某些因素使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导致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若要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则需要更大量的胰岛素。如果此时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则导致血糖升高,发生妊娠糖尿病。
正常妊娠时,在妊娠早期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正常,随着孕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较正常非孕妇女降低40%~80%,在妊娠中晚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尤为明显。
造成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与妊娠期某些激素的增加有关,包括人胎盘催乳素(HPL)、催乳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
这些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糖皮质激素、人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催乳素及雌激素。
除以上激素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等也被认为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遗传因素
一些重要基因突变可能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HLA-Ⅱ类基因可能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发生率。
磺脲类受体1(SUR1)基因结合核苷酸折叠区改变可能与妊娠糖尿病有关。

高危因素
可能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孕妇因素
年龄超过35岁。
孕前超重或肥胖。
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糖耐量异常史。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家族史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
妊娠分娩史
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
流产史。
巨大儿分娩史。
大于胎龄儿分娩史。
胎儿畸形史。
羊水过多史。
妊娠糖尿病史。
本次妊娠因素
妊娠早期反复空腹尿糖阳性。
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
反复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多胎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早期高血红蛋白、铁储备增加。
其他
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症状
妊娠糖尿病症状与2型糖尿病类似,主要为“三多”症状,且多不明显,易被忽略。
主要症状
多饮
经常口渴难忍。
饮水较正常时多。
多食
经常感到饥饿。
比正常时进食量大。
多尿
尿次和尿量都增多,尤其是夜间。
尿频者每日夜可达20余次,尿量可达2~3升。

其他症状
体重增长:孕妇体重增长较多,超出正常体重增长标准。
视力改变:主要为视物模糊,常为一过性。

并发症
胎儿过大
胎儿体重大于相应孕周的正常范围。
羊水过多
羊水量多于正常值,可通过B超诊断。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为豆渣样,常反复发作。

就医
就医科室
产科
妊娠前无糖尿病,妊娠后发现血糖升高,或有多饮、多食、多尿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携带近期病历资料,供医生参考。
记录血糖值,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开始时间、程度、特殊表现等
怀孕前是否发现患有糖尿病?
是否有多饮、多食、多尿?
是否有体重增加?
是否有羊水过多、胎儿过大?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是否有高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妇科炎症、流产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
影像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
其他检查:心电图、胎心监护、眼底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胰岛素

诊断
诊断依据
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诊断,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可确诊。
病史
有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妊娠期可能出现“三多”(多食、多饮、多尿)症状,但多数没有明显症状。
妊娠期反复出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测定
意义:是用来判断糖代谢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目的:检测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方法: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忌烟酒,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查。
孕24周后,空腹血糖低于4.4mmol/L时,患本病可能性较小,可继续观察。
空腹血糖在4.4~5.1mmol/L时,提示有糖代谢异常风险,需要进一步做口服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1mmol/L时,即可直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意义:是目前最常用的妊娠糖尿病筛查方法,也是确诊方法。
目的:检测葡萄糖代谢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
检查前:需连续3天正常饮食、正常体力活动,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在不少于150克,晚餐后禁食8~14小时至次日早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
检查期间:禁食、静坐、禁烟。
检查方法:先检测空腹血糖,然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水中,5分钟服完,从饮糖水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服糖后1小时、2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
结果:空腹、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为正常,三项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该正常值上限即可确诊。
糖化血红蛋白(HbA₁c)测定
可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常用于病情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超过6.5%可辅助诊断。
超声检查
意义:不用于确诊,可指导护理和治疗方案。
目的:可以评估胎儿大致的生长发育状况,如胎龄、体重、双顶径、股骨长径。还可以判断羊水情况。

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步骤有“一步法”及“两步法”,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也采取这两种方法。
一步法
筛查时机:妊娠24~28周。
方法:直接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适用情况:适用于除外了孕前糖尿病后的所有孕妇。
空腹、服葡萄糖后1h、2h血糖值分别小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应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二步法
筛查时机:妊娠24~28周。
方法
第一步: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1mmol/L,可直接确诊;如空腹血糖在4.4~5.1mmol/L,则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进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果OGTT结果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鉴别诊断
妊娠糖尿病主要与孕前糖尿病(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相鉴别,还需要与1型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鉴别。
孕前糖尿病
相似点:都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血糖都超过正常范围。
不同点
定义:孕前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可能在妊娠前已确诊,也可能在妊娠期首次被确诊。
临床表现:虽然二者症状相似,但孕前糖尿病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诊断标准: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妊娠期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应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0mmol/L。
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
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₁c)达到或超过6.5%。
1型糖尿病
相似点:都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不同点:主要区别在于病因。1型糖尿病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与妊娠没有关系。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多食症状。
不同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还可出现甲状腺肿大、心悸、心动过速、多汗、怕热、体重减轻、疲乏、腹泻、手指震颤、突眼等表现。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
妊娠期应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合理营养摄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
妊娠期确诊后,先在指导下进行饮食、运动相结合的医学营养治疗,并监测血糖,多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如效果不佳,医生会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

妊娠期处理
饮食治疗
治疗时机
一旦确诊为妊娠糖尿病,须立即治疗。
治疗作用
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的热量和营养需要。
使孕妇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效果
75%~80%的妊娠糖尿病仅通过饮食及运动治疗,即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治疗原则
总热量摄入: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维持适宜体重增长。
就餐次数:合理安排餐次,少食多餐(每日5~6次)、定时定量进餐。
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早餐摄入10%~15%的热量,午餐和晚餐各30%,每次加餐(共3次)可各占5%~10%。
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推荐鱼类、禽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适当限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红肉类),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蛋糕、饼干、薯条、爆米花等加工食品)。
鼓励全谷物、蔬菜、低血糖生成指数(GI)水果的摄入。
保证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如果饮食无法保证其摄入,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膳食补充剂。
孕妇每日能量摄入及体重增长标准,需要根据孕前体重情况来确定,具体标准如下:

妊娠前体重指数 能量系数(kcal/kg理想体重) 平均能量(kcal/d) 孕期体重增长推荐(kg) 妊娠中晚期推荐每周体重增长(kg)
低于18.5(低体重) 35~40 2000~2300 12.5~18 0.51(0.44~0.58)
18.5~24.9(理想体重) 30~35 1800~2100 11.5~16 0.42(0.35~0.50)
达到或超过25.0(超重/肥胖) 25~30 1500~1800 7~11.5 0.28(0.23~0.33)

延展阅读
平均能量(kcal/d)=能量系数(kcal/kg)×理想体重(kg)。
1kcal=4.184kJ。
对于我国常见身高的孕妇(150~175cm),可以参考: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对于身材过矮或过高的孕妇,需要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膳食能量推荐,不确定时可咨询医生。
妊娠中、晚期在上述基础上每日再增加约200kcal的热量。
妊娠早期平均体重增加0.5~2.0kg。
多胎妊娠者,应在单胎基础上每日适当增加200kcal能量摄入。
特别提醒
应避免能量限制过度(如妊娠早期低于1500kcal/d、妊娠晚期低于1800kcal/d),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否则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对母亲和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运动治疗
是妊娠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无禁忌证者都需要采取运动治疗。
治疗作用
运动疗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
餐后30分钟进行轻-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治疗方法
选择一种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又称耐力运动),不提倡剧烈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指由身体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性运动,如步行。
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医生会在运动前对孕妇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建议。
运动时间
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
运动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
建议餐后30分钟再运动。
运动频率
适宜的频率为3~4次/周。
注意事项
运动前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疾患,并需确认是否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
运动时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有心悸、大汗淋漓等低血糖征兆时,可及时食用。
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岛素之前进行运动。
运动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禁忌证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
心脏病。
视网膜病变。
多胎妊娠。
宫颈功能不全。
先兆早产或流产。
胎儿生长受限。
前置胎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
采用微量血糖仪自行测定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
新诊断的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稳定者,应每天监测7次血糖,包括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和晚上睡前血糖,直至血糖稳定。
血糖控制稳定者,每周应至少监测血糖1~2天,测5次血糖,包括早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晚上睡前,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可用于血糖明显异常,且需要加用胰岛素者。
不是常规监测手段,大多数妊娠糖尿病不需要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
早空腹及餐前血糖值不超过5.3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超过6.7mmol/L。
特殊情况下可测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
妊娠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宜低于5.5%。
药物治疗
对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达标的妊娠糖尿病,应采取药物治疗,首选胰岛素,其次为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治疗
应用时机
经饮食和运动治疗3~5日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3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6.7mmol/L。
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增加热量摄入后血糖又超过妊娠期标准。
治疗方案
最符合生理需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睡前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
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可持续12~24小时,适合睡前使用,控制空腹血糖。
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起效快、持续时间短,餐前使用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常用胰岛素制剂
超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有人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有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有地特胰岛素。
初始剂量及调整
胰岛素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起始剂量为0.3~0.8U/(kg·d)。
开始使用胰岛素后,根据血糖水平,每2~3天调整一次剂量。
每次调整剂量时,以增减2~4U或不超过胰岛素每天用量的20%为宜,直至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非特殊情况,每次调整剂量不要太大。
血糖水平距离血糖达标值越近时,调整幅度要越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
治疗作用: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常用药物:二甲双胍(更推荐)、格列本脲。
适用人群:目前主要应用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拒绝应用胰岛素者。
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在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可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静脉滴注,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血糖过高者(高于16.6mmol/L),先予胰岛素0.2~0.4U/kg一次性静脉注射。
血糖高于13.9mmol/L,应将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血糖不超过13.9mmol/L,将0.9%氯化钠注射液改为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每2~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直至血糖降至11.1mmol/L以下、尿酮体阴性,并可平稳过渡到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时停止。
密切监护
在控制血糖期间,应密切监测孕妇的身体状况及胎儿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孕妇监护
除注意一般情况外,一些辅助检查有利于孕妇安危的判断,如血压、尿蛋白及尿酮体测定,眼底检查,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感染指标的测定。
胎儿监护
妊娠早、中期采用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测定,了解胎儿是否畸形。
妊娠32周起,可采取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测定及胎动计数等,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安危。
分娩前准备
分娩时机
原则上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分娩时机。
无需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达标的孕妇,如无母儿并发症,在严密监测下可等待至预产期。预产期仍未临产者,可引产终止妊娠。
需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血糖控制良好,且无母儿并发症,在严密监测下,妊娠39周后可终止妊娠。
需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母儿并发症,需要住院观察,根据病情决定终止妊娠时机,必要时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完成促胎儿肺成熟。
伴发微血管病变或既往有不良产史者,也需要严密监护,终止妊娠时机应个体化。
分娩方式
妊娠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决定于自身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剖宫产指征等。
阴道分娩
无剖宫产指征者均可采用此方式。
确定阴道分娩后,医生会制定详尽的分娩计划。
生产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孕妇的血糖、宫缩、胎心变化,避免产程过长。
剖宫产
伴严重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或者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等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进行剖宫产。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儿偏大(尤其估计胎儿体质量超过4250克者),或既往有死胎、死产史者,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麻醉方式一般会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糖代谢影响小。

产时处理
一般处理
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加强胎儿监护。
阴道分娩
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
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
产程中一般应停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改用胰岛素静脉滴注,以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适当控制产程时间,避免产程过长。产程过长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危险。
剖宫产
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
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
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
在手术日,医生会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产后处理
产后胰岛素的应用
多数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仍需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以及胰岛素应用,参照非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
妊娠期应用胰岛素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禁食或未能恢复正常饮食期间,予静脉输液,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4~6),同时监测血糖水平及尿酮体,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应用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妊娠期应用胰岛素的产妇,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应及时行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显著异常者,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所需胰岛素的剂量一般较妊娠期明显减少。
妊娠期无需胰岛素治疗的产妇,产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高糖及高脂饮食。
产后复查
产后空腹血糖反复高于7.0mmol/L,应视为孕前糖尿病,建议转内分泌专科治疗。
鼓励母乳喂养
产后母乳喂养可减少产妇胰岛素的应用。
新生儿处理
医生会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
新生儿出生时,医生会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等的测定。
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注意保暖和吸氧等。
提早喂糖水、开奶,必要时以10%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
医生会密切监护新生儿,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妊娠糖尿病能及时发现,经控制饮食、运动,多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多能通过药物有效控制血糖,将对母儿的影响降至最低。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多能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最迟不超过产后12周。
50%以上的妊娠糖尿病,将在未来的20年内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其子代发生肥胖、糖尿病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危害性
妊娠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
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
对孕妇的影响
流产
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流产发生率达15%~3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生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3~5倍。
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感染
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
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
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
感染还可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羊水过多
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
原因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
其他
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与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关。
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妊娠糖尿病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
远期患2型糖尿病概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
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胎儿
发生率高达25%~42%。
其原因为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导致躯干过度发育。
胎儿生长受限(FGR)
发生率约21%。
妊娠早期高血糖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
流产和早产
妊娠早期血糖高会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引起流产。
妊娠糖尿病常合并羊水过多,易导致早产。
早产发生率为10%~25%。
胎儿畸形率高
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10倍。
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是构成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新生儿的影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生率增高。
原因是母体高血糖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使胎儿肺成熟延迟。
新生儿低血糖
与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有关。
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孕妇的6倍。
原因可能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使胎儿宫内缺氧,为了加大红细胞携氧能力,胎儿红细胞生成速度加快、生成增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通常是综合因素导致的。
如果是巨大儿,常由于难产引起分娩创伤,使红细胞破坏增多,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
如果是早产儿,发病与胆红素结合的肝酶量及活性不足等有关。
低钙血症
正常新生儿血钙为2~2.5mmol/L。
生后72小时血钙低于1.75mmol/L为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多发生于出生后24~72小时。
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10%~15%。
低镁血症
一部分新生儿还同时合并低镁血症。
正常新生儿血镁为0.6~0.8mmol/L。
生后72小时血镁低于0.48mmol/L为低镁血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的饮食节奏
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如果无法保证定时定量进餐,可随身携带低脂牛奶、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水果、原味坚果等。
进食顺序可调整为: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
限制精制主食
将燕麦、小米、荞麦、黑米、红豆等杂粮豆类替代部分主食。
不可将主食集中在一餐食用。
吃水果需注意
推荐两正餐之间吃水果,选用含糖量和血糖生成指数(GI)低的水果,如橘子、樱桃、苹果、梨、柚子等。
忌用果汁代替水果,可洗净后去皮食用,每日约1个拳头的量。
充足的蔬菜摄入
每天食用蔬菜(煮熟后约2碗的量),其中保证2/3是绿叶菜,也可选择蘑菇、木耳、豆芽、番茄等。
土豆、莲藕、芋头等高淀粉蔬菜在食用时要替代一部分主食。
限制油脂
推荐烹饪使用橄榄油,大豆油或玉米油等,但不要用椰子油、棕榈油等。
不吃肥肉,优先选择鱼禽类、瘦肉。此外,黄油、猪油、鸡皮、猪皮等也要回避食用。
少吃油腻食物和快餐食品。
合理的烹调方式
慎用破壁机将蔬果榨汁食用。
烹饪多采用蒸、煮的方式,炒菜少放油。
少吃或不吃熏、烧烤、卤制的食物。
其他
戒酒。
忌含糖饮料及甜食。
运动管理
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如瑜伽、散步、上臂运动、太极拳、孕妇操、游泳等。
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强度以孕妇自己能够耐受为原则。
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如球类等。
不宜下床活动的孕妇,可选择在床上活动,如做上肢运动。
应选择饭后30分钟后运动,每次30~40分钟的连续有氧运动,休息30分钟。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以免发生低血糖危及生命。
避免在空腹或胰岛素剂量过大的情况下运动,避免做剧烈运动,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好,如快步走。
卫生管理
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
提倡淋浴,不提倡盆浴。
避免穿紧身的内衣。
保持外阴清洁,只用温水清洁外阴。
私人生活用品不要和他人共用。
心理支持
孕妇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发现后需要及时干预,向有资质的机构咨询和进行心理疏导。
孕妇亲属也应给予支持和呵护,避免给孕妇太大压力,让孕妇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孕妇及亲属还应向医护人员学习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其他
注意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便秘时及时向医生咨询处理措施。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病情监测
按照在治疗中讲述的自我监测方法来进行血糖监测。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需要每2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₁c)水平。
注意有无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症状。
注意有无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尿急、尿频、尿痛等表现。
妊娠晚期孕妇应注意监测胎动。

预防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妊娠糖尿病的预防有所帮助,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
日常饮食
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
避免含糖饮料及甜点。
选择非精细主食,如全麦面包、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等。
应从蛋、牛奶、深红色肉类、鱼类及豆浆、豆腐等黄豆制品中补充蛋白质。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
戒酒。
适量活动
维持妊娠期体重的适宜增长。
餐后30分钟进行轻-中等强度的运动。
定期体检
可以关注血糖、尿糖等指标,认真阅读体检结果和医生建议,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妊娠前咨询
曾患妊娠糖尿病者,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为30%~50%,因此建议在计划怀孕前做好妊娠前咨询。
医生会通过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适合怀孕,并给予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迟家敏. 实用糖尿病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谢幸,孔北华,段涛. 妇产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苏日娜,杨慧霞. 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介绍(一)[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04):223-224.

[4]
陈海天,张少凤,王子莲. 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介绍(二)[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04):225-226.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08):516-569.

[6]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7]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J]. 营养学报,2017,39(06):521-529.

[9]
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