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2023年7月9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药物介绍
茜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干燥的根和根茎。
茜草药性寒,味苦。归肝经。
茜草的化学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萘醌衍生物、萘氢醌衍生物、环己肽、三萜化合物等。其中,蒽醌类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茜草原药材中,含大叶茜草素不得少于0.40%,羟基茜草素不得少于0.10%;干燥的茜草饮片中,含大叶茜草素不得少于0.20%,羟基茜草素不得少于0.080%。

功效作用
用途
茜草具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茜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升高白细胞、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险性、抗癌的作用。
茜草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瘀阻经闭、产后瘀阻腹痛、风湿痹痛、黄疸、跌打损伤、疮痈等。
目前,茜草还可治疗慢性结膜炎、慢性气管炎、龋齿疼痛、小儿腹泻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茜草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请您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0克。
茜草可以泡酒使用。
神仙药酒:和木香、丁香、檀香、砂仁等药物泡酒,有开胃消食、顺气消胀、宽胸利膈的作用,可用于脘腹饱满、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消化力弱等。
风湿药酒方:和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防已等药物泡酒,有祛风除湿、活络消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茜草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茜草。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胃蛋白酶、乳酶生、强心苷类药物等,请务必提前告诉医生。
孕妇使用茜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茜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茜草炭不可和胃蛋白酶、乳酶生、强心苷类药物同时服用。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茜草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茜草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茜草无毒,目前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茜草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动物研究表明,大量或长期服用茜草根提取物会出现毒性反应,导致动物死亡。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茜草,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葎草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两者的功效不同。
茜草具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葎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内用可治疗肺结核潮热、膀胱炎、痢疾、感冒发热、急性肾炎、小便不利、肾盂肾炎、肠胃炎、泌尿系结石等;外用可治疗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用药误区
误区:所有出血证都可以用茜草治疗
茜草虽然具有止血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出血证都可以使用茜草治疗。因为茜草不仅可止血,还具有凉血、祛瘀通经的功效,所以脾胃虚寒者和没有瘀滞者是不适合使用茜草止血的。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中药要远离儿童。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茜草主产于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
茜草及其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征:
茜草原药材:根茎为结节状,有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是稍微弯曲的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有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为黄红色。质地比较脆,容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窄、紫红色,木部浅黄红色,有许多导管孔。茜草气味轻微,味道微微发苦,长时间咀嚼时舌头会有刺激感。
茜草炭:茜草炭是茜草的加工品,表面为黑褐色,内部为棕褐色。气味轻微,味道苦、涩。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相关中成药
参茜固经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热迫血行引起的月经失调,改善经血量多有血块、经水淋漓不净、经行提前、口干喜饮、面色少华、体倦乏力;也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
十灰散: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吐血、血崩等。
化痔片: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行气散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痔、内痔、混合痔、内外痔血栓。
风湿药酒料:具有舒筋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宫宁颗粒:具有化瘀清热、固经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瘀热引起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也可用于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鼻渊丸:具有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鼻塞、流黄浊涕、嗅觉不灵、眉棱骨痛、头痛。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6]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