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4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轻度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
固定胃的韧带松弛、腹肌张力下降等
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定义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肚脐下两横指)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瘦长身形、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活动者。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胃下垂:先天性胃下垂常伴有肝、肾、脾、横结肠下垂,是内脏全部下垂的一个组成部分。
后天性胃下垂:后天性胃下垂多与慢性消耗性病变并存。
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站立位胃角切迹(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与两侧髂嵴连线(肚脐下两横指)的位置,将胃下垂分为三度:
轻度: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5.0厘米。
中度:角切迹的位置位于髂嵴连线下5.1~10.0厘米。
重度: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1厘米以上。

发病情况
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胃下垂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有报道,对3124例X线消化道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胃下垂的总体发生率为9.8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病因
致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胃膈、胃肝、胃脾、胃结肠韧带)的固定作用。
本病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引发的。

危险因素
体型
多见于体型瘦长,胸廓狭小,骨骼纤细,过分消瘦者。
腹部手术
腹部经过多次手术,如经过多次分娩的妇女、腹部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
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者。
其他因素
长期进食少营养不良者、长期卧床者、消瘦者、经常暴饮暴食者等。

症状
轻度胃下垂者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者会出现餐后饱胀感,上腹部隐痛、嗳气、厌食、便秘、恶心等症状。
主要症状
腹胀及上腹不适
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
恶心、呕吐
进食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间的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便秘
多为长时间便秘,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内容物通过缓慢。

其他症状
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昏、迟钝、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低血压等。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

并发症
胃扩张
若胃部食物潴留,造成胃和十二指肠上段高度扩张,可引起胃扩张。可以出现呕吐、腹痛。
胃扭转
若胃韧带过长或者松弛,可导致胃扭转。可表现为突发、严重左上腹或左下胸部的疼痛。
胃溃疡
食物在胃部停留时间过长,长期刺激胃黏膜,且消化时分泌的胃液对胃有腐蚀作用。可出现胃部烧灼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里不舒服,时间多久了?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平时身体怎么样,容易生病吗?
症状在进食过多、餐后站立过久或躺下时有没有区别?
去医院检查过吗,检查结果如何?
有没有接受治疗,效果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其他胃肠道疾病?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钡餐造影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吲哚美辛
抑酸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法莫替丁
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有腹部手术史。
临床表现
常出现饱胀不适、厌食、嗳气、便秘、腹痛等,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立位时,下腹部有时呈“葫芦样”外形。
肋下角(腹上角)常小于90°。检查者站立时进行触诊,可见腹肌松弛,上腹部凹陷,伴有疼痛,下腹部凸出。冲击触诊或快速变换体位可听到脐下振水声。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造影检查
可观察胃的形状和下垂程度,明确诊断。
可见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胃呈鱼钩型,张力减小,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餐后腹部超声检查可测出胃下缘移入盆腔。
检查前6~12小时开始禁食,检查前4小时开始禁水。检查后少吃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帮助钡剂排出。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了解胃的位置。
口服胃造影剂可见充盈扩张的胃腔无回声区,站立位时位置降低,胃小弯低于脐水平以下。轻度胃下垂者在脐水平以下5厘米以内,中度胃下垂者胃小弯在脐水平下5~8厘米,重度胃下垂者大于8厘米。
检查前1~2小时需要喝1000~1500毫升水,喝水后不要排尿,使膀胱充盈,方便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为常见检查项目,具体情况应根据医生安排进行检查。

鉴别诊断
胃溃疡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胃溃疡疼痛呈周期性间歇发作,病程较长,给予抑酸药物可缓解,全身表现较轻。内镜检查可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部洁净平滑,可覆灰白或灰黄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通过钡剂造影可鉴别。
胃窦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胃窦炎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疼痛呈周期性发作,胃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钡剂造影可鉴别。
胃扩张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急性胃扩张常发生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数小时至一两天内或饱餐后不久出现;X线腹部平片可见扩大的胃饱和致密的食物残渣阴影。
胃储留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多由于胃张力缺乏所致;腹部手术引起的胃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均可引起本病。钡餐检查时,钡剂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可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轻度胃下垂一般不需治疗;中重度患者主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症状明显者可用促胃动力药或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胃下垂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不要随意听信没有依据的神奇“偏方”和“妙招”。

一般治疗
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餐后避免运动,餐后可平卧片刻;增加能量与营养摄入,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张力。

药物治疗
目前无治疗胃下垂的特效药。对于胃下垂出现腹胀、饱腹感等症状,可通过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缓解腹部压力,促进胃部消化。
多潘立酮
可用于因胃排空缓慢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食管反流引起的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可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中上腹不适或隐痛、饱胀、嗳气、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
中成药
可以帮助缓解胃下垂引起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
常用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补气升提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胃下垂较为严重者,依靠简单的药物治疗不足以缓解胃下垂的症状,可通过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胃下垂主要因为饮食不节、过度劳倦、情志所伤等原因引起。可采用辨证论治,以不同方剂或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症状。
辨证论治
经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脾虚气陷证、脾虚隐停证、胃阴不足证等。不同证型采用不同药方如补中益气汤加减、益胃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四逆散加减、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等,有助于缓解胃下垂。
针灸治疗
根据胃下垂的病情,大多选足三里、内关、章门等穴位针灸诊疗 。
推拿治疗
推拿分为腹部推拿和背部推拿。取中脘、气海、鸠尾、关元、脾俞、胃俞、关元俞、肝俞等穴位,可采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托法、振法等手法。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有助于胃下垂治疗,可增强腹肌张力,但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姿势
饭后卧床20~30分钟,保持骨盆高头低姿势,尽量消除进食后食物的重力作用。
腹式呼吸
反复多次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使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
腹肌练习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持续伸直、抬高、放下、抬高,多次反复训练,同时也可以适当模仿骑自行车动作训练。
腹部按摩
在完成体育锻炼之后,休息10分钟,选择按压、环形按摩等方式,对腹部进行适当按摩。
全身性练习
进行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练习。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很难自愈。
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不癌变。

预后因素
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患者年龄、胃下垂的程度、治疗方式、慢性疾病影响等因素有关,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患者胃下垂症状较严重,且患者年龄较大,手术后自身恢复能力较差,术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胃肠功能恢复较慢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胃下垂的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胃下垂的程度相对较轻,且手术后自身的修复能力较强,此时行手术治疗胃下垂,术后发生感染、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可能性较小,治疗效果较好。

危害性
胃下垂时胃的生理蠕动减慢或消失,食物长时间在胃内滞留以及胃分泌消化液的功能降低,可导致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从而出现胃炎、胃出血等胃肠道症状。
如进食过多过快,有可能发生急性胃扩张或胃扭转,严重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胃溃疡、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少食多餐,每日4~6餐较为合适,避免暴饮暴食。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增强胃蠕动,缓解腹胀不适。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应尽量少吃少喝。
多摄入水果(如苹果、桂圆等),以每天200克为佳。酸性水果及食物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引起泛酸,嗳气等。蔬菜以每天400~500克为佳(做熟以后为正常3小碗的量)。
每天吃鸡蛋1~2个,牛奶300克。
薯类食物(红薯、白薯、山药、甘薯等)易引起胀气,每天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100克。
运动管理
进餐前散步、进食后平卧一段时间,可以减轻胃下垂症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空中踩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腹肌和韧带的力量,利于疾病恢复。
睡姿管理
可以采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睡姿,避免俯卧位。俯卧位可能压迫胸腔及腹腔而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受限,进一步引起和加重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随访复查
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可以了解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确定后续的治疗。
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或康复后再次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预防
为防止胃下垂的发生,一般在饭后,宜休息20分钟再开始散步,避免餐后剧烈活动。
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建议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戒烟酒,尽量减少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的摄入,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保持乐观情绪。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上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于康. 于康说营养:胃肠肝胆胰疾病与饮食[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
范炳华. 推拿治疗学[M]. 10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唐志鹏. 胃下垂诊疗指南[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25-126.

[5]
王立杰. 消化内科中胃下垂治疗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25.

[6]
涂贵东. 体育疗法在胃下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双足与保健,2018,27(3):115-116.

[7]
张有军. 胃下垂与年龄、性别相关性的X线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752-754.

[8]
柯晓,王敏,唐旭东,等. 消化系统常见病胃下垂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1):283-286.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