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2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普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

十二指肠是参与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

十二指肠受损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位置

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包绕在胰头周围,在小肠中属于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除了始端和末端有腹膜包裹,较为活动外,其他部分都是由腹膜覆盖固定在腹后壁上。

十二指肠长约25cm,因为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并列的长度,故而以此命名。整体呈C型,大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上部

十二指肠上部长度约为5cm,与胃的幽门连接,其中相连的一段肠管,长约2.5cm,因为肠壁薄,管径大,黏膜表面无环状襞,光滑平坦,形状似球形,所以称为十二指肠球部。上部自幽门水平走向右后方,到肝门下方、胆囊颈的后下方转折形成降部,转折形成的弯曲称为十二指肠上曲。

降部

十二指肠降部长约7-8cm,自十二指肠上曲向下移行至第三腰锥体高度,向左转折成为水平部,转折处弯曲称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它的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壁。纵壁下方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临床称为肝胰壶腹。

水平部

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从十二指肠下曲开始,向左水平行至第3腰椎左侧再次转折移行为升部。在水平部上方是胰头及其钩突;后方有右输尿管、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经过;前方左侧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附着此部前行。

升部

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从水平部向左上方向移行,到达第2腰椎左侧时转向前下方续接空肠,此处形成的弯曲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空肠曲的上后壁有一块十二指肠悬肌将其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肠悬肌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点时起到一个重要标志作用。

十二指肠是连接胃和小肠的部分,所以它起着连接的作用,十二指肠既接收胃液,还是胰腺分泌胰液的分泌出口,以及胆汁分泌出口,是参与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

连接作用

十二指肠是胃和小肠的连接部分,胃液、胰液、胆汁均可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起到对食物的精密消化作用,使食物进一步消化成更容易吸收的营养成分。

分泌功能

十二指肠内I细胞可分泌缩胆囊素,缩胆囊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胆囊平滑肌和壶腹括约肌,引起胆囊收缩,壶腹括约肌舒张,促使胆汁排出;十二指肠内K细胞分泌抑胃肽(GIP),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及胃蠕动;十二指肠内EC细胞可分泌胃动素,可促进胃肠运动;十二指肠内肠嗜铬细胞可释放促胃液素,可定时调节肠移行性运动综合波。

十二指肠中有两种腺体,分别为十二指肠腺和肠腺,二者均能分泌碱性液体,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免受侵蚀。此外,肠腺分泌的小肠液内含肠淀粉酶和肠激酶,有促消化功能。

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是参与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因此饮食养护对十二指肠的健康较为重要,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同时也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便于各种营养的补充。

十二指肠一般以饮食养护为主,但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因此每日做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也对十二指肠的养护有一定辅助作用。

十二指肠的日常养护方法较多,如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放松心情等。

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连接和分泌功能两方面,当十二指肠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下述以十二指肠的常见病为例,从十二指肠形态方面比较健康十二指肠和不健康十二指肠的区别。

十二指肠形态

1、正常十二指肠

从外观上看,十二指肠形态呈C型,属于管腔器官。其管道直径大,管壁内血管丰富,颜色呈粉红色,质地柔软。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黏膜和黏膜下层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环状皱襞。除此之外,黏膜表面还有密集的绒毛,这些结构极大地增加了肠黏膜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异常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直径一般<2cm,但也有少部分是巨大溃疡,直径≥2cm,溃疡一般边界清晰,溃疡深度较浅者超过黏膜肌层,深者可贯穿肌层,甚至浆膜层发生穿孔。

十二指肠息肉

可见十二指肠黏膜腺上皮有隆起于黏膜表面的肿物,大致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癌性息肉。

十二指肠憩室

可见十二指肠的肠壁向腔外凸出所形成的袋状突起,突起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

十二指肠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受损后可表现为腹痛、呕血等症状,具体如下:

腹痛

胃酸分泌过多流到十二指肠后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溃疡、出血,从而可引起患者腹痛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严重程度不一,可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有时甚至放射至背部。

呕血、柏油样便

由于胃酸刺激或其他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可造成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出血,当出血量大时,患者可出现呕血或者柏油样黑便的情况。

呕吐

十二指肠受到肠系膜动脉压迫后可造成十二指肠淤滞,患者多在餐后2-3h发生呕吐,为间歇性反复呕吐,但是在改变体位后(左侧卧位、膝胸位、俯卧位)呕吐症状会减轻。此外,十二指肠淤滞症发作时,还可见胃型、蠕动波,闻及振水音,并可触及扩张的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健康受损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息肉等,而影响十二指肠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激反应

患者在机体遭受较大刺激(烧伤、大手术、严重外伤)后,体内对于胃黏膜保护物质产生较少,会使胃酸对于胃肠道黏膜产生较大刺激作用,从而可使十二指肠黏膜肌层产生应激性溃疡。

精神紧张

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和神经因素存在时,迷走神经异常兴奋,可刺激胃部壁细胞和G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十二指肠黏膜糜烂。

长期吸烟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它经过肺部吸收入血后,随着血流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使大量胆汁反流入胃,破坏胃肠黏膜屏障。也可以抑制胰腺分泌水和碳酸氢根,降低胰液中和胃酸的能力,最终使十二指肠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形成十二指肠溃疡。

饮食因素

长期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喝浓茶和浓咖啡、酗酒,可以刺激胃酸过多分泌,进而损伤十二指肠黏膜;不吃早餐或饥饿时,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后得不到食物中和,胃酸侵蚀十二指肠黏膜,可引起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依附在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可诱发十二指肠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且损害十二指肠局部黏膜的防御及修复功能。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泌素、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进一步损伤十二指肠黏膜。二者的协同作用可造成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和溃疡形成。

药物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十二指肠黏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以阿司匹林最为显著。临床观察表明,长期摄人阿司匹林,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影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疾病因素

十二指肠远端可出现先天性狭窄或闭塞,多数由先天遗传导致。另外环状胰腺如果压迫十二指肠降段,可导致十二指肠淤滞;十二指肠倒位、胆囊十二指肠结肠索带可导致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等,也可引起十二指肠淤滞。

十二指肠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或者体征长期存在,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不良

长期有反酸、嗳气、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是因十二指肠溃疡引起。

腹痛

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恶心等症状,饱食后加重,则可能是十二指肠憩室内消化液、食物潴留致使憩室膨胀引起。如果长期反复发生上腹痛,并且多是在空腹状态或者夜间发作,进食后或者服用抑酸剂后腹痛缓解,每年春秋季节时发病,极有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应注意就医明确。

皮肤变黄

若发现皮肤、眼白变黄,伴有瘙痒,或尿液、泪液变为黄色,粪便变为陶土色,则可能是出现了黄疸症状,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憩室、十二指肠肿瘤导致胆管或胰管受压所致。

十二指肠常用的检查涉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大类。

内镜检查

通过内镜检查,可观察到十二指肠管腔内是否发生病变。若观察到管腔内黏膜上有溃疡、息肉,可直接得出诊断,并且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判断是否为恶性病变。电子十二指肠镜可对憩室的部位、大小做出判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对于患有十二指肠憩室、或者患十二指肠溃疡却无法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可进行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溃疡、憩室的直接征象。此外,钡餐在十二指肠受阻,出现“笔杆征”,均是十二指肠淤滞症的特殊征象。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度数等可以辅助诊断十二指肠淤滞症。

CT检查

结合动脉造影可以显露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出现梗阻。十二指肠肠壁之外出现圆形或卵圆形囊袋状影,浆膜面轮廓光滑,可判断为十二指肠憩室。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HP)监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已成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规检测手段,常用方法为C14或C13呼气试验。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