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2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因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剌激导致的前列腺炎性疾病
表现为长期、慢性骨盆区疼痛、排尿异常及性功能障碍
多因病原体感染、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精神心理等因素引起
主要进行药物治疗

定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又称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是指前列腺受到病原体感染、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因素所导致的慢性前列腺综合征。
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疼痛不适超过3个月,可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及性功能障碍。
化验检查发现前列腺液、精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属于NIH分类法中的Ⅲ型。

分型
根据体液的显微镜检结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又可再分为ⅢA型(炎症性)和ⅢB型(非炎症性)2种亚型。
ⅢA型:前列腺液、精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
ⅢB型:前列腺液、精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发病情况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约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
好发于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和心理、神经内分泌异常、免疫异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原体感染
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感染可能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
某些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与残余尿形成,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不仅可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也可直接刺激前列腺,诱发无菌的“化学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异常和骨盆区疼痛等。
精神心理因素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一半以上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和人特征改变,如焦虑、压抑、疑病症、瘴症等。
这些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及排尿功能失调。
神经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痛患者往往容易发生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可能与自主神经反应有关。
神经冲动导致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等,引起膀胱尿道功能紊乱,并导致会阴、盆底肌肉异常活动,在前列腺以外的相应区域出现持续的疼痛和牵涉痛。
免疫反应异常
近年研究显示:免疫因素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和病程演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浆和(或)组织和(或)血液中可出现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如:IL-2、IL-6、IL-8、IL-10、TNF-α、MCP-1等。
IL-10水平与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呈正相关。

诱发因素
饮食和生活方式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以下因素可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或加重。
不良生活习惯
如吸烟、饮酒、熬夜加班、嗜辛辣食品、憋尿。
不适当的性活动
包括性交频繁和延迟射精等性活动。
盆底肌肉长期慢性挤压
如长距离骑车或久坐、外力打击等多种因素引起盆底肌肉挤压,造成前列腺慢性长期充血,可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机体抵抗力下降
如受凉、疲劳、压力和睡眠障碍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诱因。

症状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不都是由急性转变而来,多数患者没有急性发病过程。
病程长,一般超过3个月,症状差异较大。
主要症状
疼痛
疼痛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最主要的表现。
疼痛部位: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腰骶部等。
疼痛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高于排尿症状。
45%的患者还会出现射精时或射精后的疼痛不适。
疼痛程度与性功能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导致性功能障碍,如早泄等。
约70%的患者症状不局限于盆腔,还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如肠易激综合征、纤维肌痛症、偏头痛等。
排尿异常
反复出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夜尿增多、尿滴沥、尿不尽等症状。
有时会在小便末或大便时阴茎排出乳白色液体。

并发症
对性功能和生育的影响
长期的生理不适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出现性欲减退、早泄和勃起功能障碍。
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精子活力低、死亡率高的现象,对生育产生影响。
对内分泌和精神心理的影响
患者血清中雄烯二酮和睾酮水平较高,皮质醇含量较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慢性病,病程长,患者常因长期疼痛出现焦虑、暴躁、抑郁等情绪障碍。
慢性精囊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导致排尿异常,尿液经尿道逆行感染,从尿道口、输精管侵入精囊腺,引起慢性精囊炎。
患者可表现出会阴隐痛,射精时加剧、性欲低下、遗精、早泄、排尿异常等症状。
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导致排尿异常,尿液逆流,可引发细菌性前列腺炎。
患者可表现出下腹、会阴等部位疼痛,还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流无力、射精疼痛、射精迟缓、精液颜色改变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如出现骨盆区会阴部疼痛不适,或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可前往泌尿外科就诊。
男科
当出现会阴部疼痛不适、射精痛、勃起疼痛、性欲减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清洗外阴。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前一天内,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情况?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上述症状多久了?
有无射精痛、勃起疼痛、性欲减退?
精液有无异味或颜色异常?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有无长期骑行经历?
是否有长时间久坐、开车、饮水少、憋尿等情况?
生活作息是否规律健康,有无吸烟、酗酒、熬夜等习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检查、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彩超、前列腺超声、腹部CT或MRI。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布洛芬、塞来昔布
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坦索罗辛、多沙唑嗪
M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托特罗定、索利那新
抗生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甲硝唑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时间坐位工作、开车,劳累、饮酒、熬夜、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等。
临床表现
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会阴部、耻骨联合上部、腰背部出现疼痛;性交时出现射精痛、勃起疼痛、性欲减退、早泄等。
病程较长,通常在3个月以上。
直肠指诊:前列腺饱满、增大,有轻度压痛。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按摩液检查
目的:确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意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10个/HP(高倍镜视野下白细胞数量大于10个),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提示可能有前列腺炎,细菌培养阴性则诊断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配合医生按摩前列腺取液。
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目的:排除尿路感染、泌尿系肿瘤、细菌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意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结果阴性。
注意事项:取尿液时取清洁中段尿,需注意尿液避免污染,留取尿液量大于10毫升,取完应及时送检。
病原体检查
对前列腺液或者精液进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培养,可以明确病原体感染。
在进行病原体检测时,可先取尿道拭子检测,排除尿道感染。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可检测出沙眼衣原体,有助于沙眼衣原体前列腺炎的诊断。
中段尿培养或血培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查清病原体。
下尿路病原体定位检查:如“四杯法”或“两杯法”用于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定位。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目的:排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病。
意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包膜增厚且厚薄不均,但包膜一般完整连贯。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
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对除外泌尿系统其他器质性病变,鉴别精囊、射精管等盆腔器官病变有价值。
对于持续发热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前列腺炎患者,有助于诊断前列腺脓肿。
MR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症有价值。

鉴别诊断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需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等疾病鉴别。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前列腺液检查提示存在前列腺炎症,而细菌培养阳性。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前列腺液检查提示存在前列腺炎症,而细菌培养阴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不同点
良性前列腺增生一般直肠指诊及前列腺B超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B超显示前列腺包膜增厚且厚薄不均,但包膜一般完整连贯。
尿道炎
相似点: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
不同点:尿道炎患者没有会阴部不适及坠胀等,通过直肠指检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为主,其他治疗方式为辅,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药物治疗
抗生素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A型。
一般先口服氟喹诺酮等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疗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症状确有减轻时,可继续应用抗生素。总疗程为4〜6周。
如果存在沙眼衣原体、解脈脈原体或人型支原体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可以口服加用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
常用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甲硝唑等。
α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
目的: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
常用药物: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
疗程至少应在12周以上。
对于未治疗过或新诊断的前列腺炎患者效果较好。
植物制剂
植物制剂主要指花粉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抗水肿、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与尿道平滑肌松弛等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
常用药物: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软胶囊、普适泰等。
疗程较长,不良反应较小,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非甾体类抗炎药
目的:用于缓解疼痛与不适。
常用药物:塞来昔布、布洛芬等。
M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如尿急、尿频和夜尿但无尿路梗阻的前列腺炎患者。
常用药物: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
抗抑郁药物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出现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
目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
常用药物:氟西汀、美舒郁等。
注意事项:需要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停止使用药物。服用药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多参加团体活动。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眼睛模糊、记忆力下降。

其他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
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出现抑郁或者焦虑的患者。
患者可能还需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
前列腺按摩
辅助药物治疗,有效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
适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
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患者禁忌。
进行前列腺按摩时力度和时间要合适,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按摩时有压痛或发现硬结时应及时进一步检查。
生物反馈治疗
主要是通过仪器将人体的信号,如不易察觉的肌电、心率等反馈给个体。
通过功能训练的方法使盆底肌、外括约肌松弛,缓解会阴部不适及排尿症状。
也可借助反馈仪提供反馈信息,使机体心理、生理状态趋向健康。
适用于存在盆底肌的协同失调或尿道外括约肌的紧张的患者。
热疗
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缓解盆底肌肉痉挛等。
适用于存在盆底肌肉痉挛、紧张的患者。
未婚及未生育的患者慎用。
低能量冲击波
对于各类药物治疗无效的CPPS患者,可以尝试低能量冲击等物理治疗,来改善患者疼痛不适症状。该治疗方案无创、简便,可以在门诊完成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患者寿命没有威胁。但若未进行规范治疗,疼痛和排尿困难的症状会长期存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性功能障碍等情况。
若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则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期存在会阴部疼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和不育。
长期慢性疾病,容易引发患者抑郁、焦虑等,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
禁烟、戒酒。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易胀气的食物。
卫生管理
注意外阴卫生,勤换洗内裤。
避免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行为管理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注意保暖。
多饮水、多排尿,不故意憋尿。
养成健康的作息,避免熬夜。
规律的性生活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提倡使用安全套。
心理支持
及时就医,正确认识疾病,切勿讳疾忌医。
放松心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病情监测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若治疗期间,发现眩晕、直立性低血压、恶心、消化不良等等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复发。
随诊时间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体格检查、前列腺液分析检查。
注意:若出现会阴疼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预防
积极锻炼,增强抵抗力。
定期查体,及时发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等疾病,并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尿路及肠道等部位感染,以免细菌播散至前列腺。
平时多喝水,多排尿,避免久坐。
避免劳累、饮酒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规律性生活,如伴侣有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需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张元芳. 实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3]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张凯,陈山,王家骥,等. 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专家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06):812-814.

[5]
黄健,王建业,孔垂泽.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6]
Anderson, RU; Wise, D; Nathanson, NH. Chronic Prostatitis and/or Chronic Pelvic Pain as a Psychoneuromuscular Disorder—A Meta-analysis. Urology. 2018, 120: 23–29.

[7]
Champaneria, Rita; Daniels, Jane P.; Raza, Amer; Pattison, Helen M.; Khan, Khalid S..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chronic pelvic pain: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chronic pelvic pain.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12, 91 (3): 281–286.

[8]
Cheong, Ying C; Smotra, Grisham; Williams, Amanda C de C. Non-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 (3): CD008797.

[9]
Franco, Juan VA; Turk, Tarek; Jung, Jae Hung; Xiao, Yu-Tian; Iakhno, Stanislav; Garrote, Virginia; Vietto, Valeria.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2018 (5): CD012551.

[10]
Franco, Juan VA; Turk, Tarek; Jung, Jae Hung; Xiao, Yu-Tian; Iakhno, Stanislav; Tirapegui, Federico Ignacio; Garrote, Virginia; Vietto, Valeria. Cochrane Urology Group (e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2019 (10): CD012552.

[11]
Franco, Juan Va; Turk, Tarek; Jung, Jae Hung; Xiao, Yu-Tian; Iakhno, Stanislav; Garrote, Virginia; Vietto, Valeria.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2018 (5): CD012551.

[12]
Watanabe, T.; Inoue, M.; Sasaki, K.; Araki, M.; Uehara, S.; Monden, K.; Saika, T.; Nasu, Y.; Kumon, H.; Chancellor, Michael B. Nerve growth factor level in the prostatic flui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s correlated with symptom severity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BJU Int. 2010, 108 (2): 248–51.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