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26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或闭塞,继而发生一系列局部缺血症状和体征的非炎症性动脉阻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包括运动时疼痛、跛行、麻木和肌肉疲劳感等。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皮肤科、骨科、神经内科

临床症状
间歇性跛行、运动时疼痛、肢体麻木、肌肉疲劳感,皮肤颜色呈红-蓝色变化、斑点状苍白或暗黑色等。

危害
可发展为肢体的溃疡或坏疽,导致截肢。

并发症
脑血管动脉硬化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片、动脉造影和眼底检查。

诊断
有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和肌肉疲劳感等表现,结合B超、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控制病情发展,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低盐低脂饮食,宜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因
流行病学
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其发病与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精神紧张以及性别、年龄差异等因素有关。

病因
本病发生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精神紧张以及性别、年龄差异等因素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多见于50~70岁男性,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与闭塞部位、程度、速度、范围、栓塞形成及侧支循环建立等有关。2.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包括运动时疼痛、跛行、麻木和肌肉疲劳感,休息后缓解,夜间卧床休息时可出现静息痛,也可出现对寒冷敏感、肌肉无力、关节僵硬和感觉异常。3.其他表现包括动脉搏动减弱,肌肉软组织萎缩,皮肤温度降低并出现颜色及营养性变化。皮肤颜色呈红-蓝色变化、斑点状苍白或暗黑色,抬高肢体可见异常苍白,下垂时变红。4.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变薄,毛发脱落,指(趾)瘢痕形成、甲增厚变形等,趾最先出现这些改变。5.病变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消失,狭窄区可听到血管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晚期患者常出现下肢和足部的水肿,甚至肢体远端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诊断依据
1.行走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嘱患者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至出现跛行为止。根据肌肉酸痛、疲劳等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可以初步提示病变部位和程度。患肢抬高及下垂试验将患肢抬高1~2min观察足底皮肤颜色改变。在无血管病变患者,足底保持粉红色;若为动脉硬化性闭塞并有侧支循环不足者。足底为苍白色;如运动后转为粉红色说明病变不太严重。再瞩患者坐起后肢体下垂,观察足背静脉充盈时间及足部发红时间。正常人的静脉充盈时间在20s以内,发红时间在10s以内。若侧支循环不足时,静脉充盈时间及发红时间均将延长。如肢体发红时间在15s内不恢复者,为中度缺血。30s内不恢复者,为明显缺血。60s内不恢复者,为重度缺血。此试验应在暖室中进行。有静脉曲张者则无价值。3.诊断要点(1)男性患者,年龄在中年以上。(2)根据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出现部位,通常可作出病灶定位的诊断。(3)由静息痛、趾端感觉异常或麻木等可做出休息时缺血的诊断。(4)根据毛发脱落趾甲变形、皮下或肌肉组织萎缩以及肢体远端的环死溃疡等可判断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和闭塞程度。

治疗
治疗方针
控制病情发展,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降血脂药如烟酸肌醇、他汀类、多烯脂肪酸等;血管扩张剂,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可用硝苯地平、地巴唑、烟酸、前列腺素E等;降低血液黏度药物,如阿司匹林、降纤酶;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脉络宁、银杏叶等。

手术治疗
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膜剥除术、旁路转流术等。

预后情况
晚期患者常出现下肢和足部的水肿,甚至肢体远端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护理
日常护理
1.适当锻炼,遵医嘱用药。2.预防感冒。3.注意个人卫生。

饮食调理
1.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的摄入。2.宜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忌烟酒。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