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去世:视鲁迅为精神导师 与莫言成忘年交

2023年3月15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原标题:大江健三郎走了:视鲁迅为精神导师,一生反对军国主义

他是鲁迅的“粉丝”

2009年1月16日,位于北京阜成门的鲁迅博物馆内,人们突然发现,在此走访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不见了。

经过一番寻找,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旁边的一侧蹲了下来,泪流满面。

后来,在观看鲁迅手稿时,他也是匆匆看了一眼就赶快放下,生怕自己再度情绪失控,影响身边的人。

事后,大江健三郎解释说,那段时间,他的好友、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加藤周一刚刚去世,他的写作又遇到瓶颈,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

大江健三郎去世:视鲁迅为精神导师 与莫言成忘年交-健康之路健康知识

因此,他才会在鲁迅博物馆看到鲁迅雕像时触景生情。

这场旅行也是他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给予他一些力量,让他摆脱灰暗的情绪。

3月13日,据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于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

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也被认为是一位极其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家。

他的作品思想受到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影响,有着存在主义思想的的影子,同时,中国的鲁迅、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也对他的人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把从不同文化中获得的养分汇聚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文字展现着生活在不同角落里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类灵魂中的黑暗和生命中的无数挫折时,应该怎样自处。

大江健三郎去世:视鲁迅为精神导师 与莫言成忘年交-健康之路健康知识

正如他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发表的演说中所提到的那样:“如果可能,将以自己的羸弱之身,在20世纪,于钝痛中,接受那些在科学技术与交通的畸形发展中积累的、被害者们的苦难。”

中国与鲁迅:割舍不掉的情感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大江健三郎生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和中国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从1960年起就开始来中国走访,据不完全统计多达6次。

他曾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与巴金、莫言这些作家成为忘年交

而这种缘分,最初是来自与他和鲁迅割舍不掉的精神联系,后来,这种与中国的缘分不断地延续、续写下去。

从幼年时期开始,鲁迅的作品就在大江健三郎的身上留下了印记。

大江健三郎的父母在他出生前到过中国,在北京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父亲还给他讲过茴香豆的“茴”字是如何写的。

在他九岁时,酷爱文学的母亲送给他一本岩波文库出版的鲁迅小说集。

少年时期,他就对《孔乙己》这篇小说印象深刻,也想长大后成为小说中那个“讲故事的少年”,去观察社会和人类。

23岁,大江健三郎就在文坛崭露头角,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奇妙的工作》,准确地描绘了日本青年那种徒劳又有些有气无力的精神状态,这篇小说,也受到了鲁迅短篇小说《白光》中的一段情节的启发。

小说发表后,他兴奋地拿给母亲阅读,但母亲却不为所动,告诉他说,她曾经希望他以鲁迅的《故乡》为标杆进行文学创作,但他的水平还差得很远。

换成其他人,在家人的这种严苛责要求之下,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不过大江健三郎没有这样想。

他严格按照母亲给他的高要求,去践行自己作为一名职业作家的责任。

很快,他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

大江健三郎去世:视鲁迅为精神导师 与莫言成忘年交-健康之路健康知识

1958年,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饲育》发表于《文学界》,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