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22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出现眼前闪光感、黑影遮挡与视力下降等
以手术治疗为主
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视网膜脱离是什么?

定义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疾病,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
视网膜脱离并不是视网膜从其他组织脱离,而是其自身的两层组织之间出现分离。
视网膜是眼球后方的感光层面,脱离后无法正常感知外界光刺激作用,引发视力下降。
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分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发病情况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男性多于女,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异,患病率约为15%。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视网膜脱离多久会失明?
视网膜脱离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失明,但具体失明时间并不明确。
脱离的视网膜不具有感光功能,因此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遮挡等不适。如果及时治疗,复位视网膜,视力可改善,并不会失明。如果不及时治疗,视力可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失明,但具体失明时间并不明确。
视网膜脱离能治愈吗?
视网膜脱离患者如果及时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即视力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
视网膜脱离一般不能自愈,而且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病情可不断加重。如果患者及时治疗,遵医嘱行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等,复位脱离的视网膜,视力可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视网膜脱离术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还应注意体位、预防感染。
视网膜脱离术后,可出现眼压升高、脉络膜脱离,患者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还应遵医嘱用药,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预防感染。如果玻璃体内填充了硅油,患者术后需保持俯卧位,以促进视网膜复位。

病因
致病原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使视网膜变薄,玻璃体液化变性、牵拉和视网膜粘连。当眼球受到轻微震动或外伤,引起视网膜破裂,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在视网膜下汇集,使视网膜脱离。
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可能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的玻璃体和视网膜有变性有关。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继发于全身疾病及眼部疾病。常见原因包括:
视网膜或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转移瘤等。
炎症病变,如巩膜炎、葡萄膜炎等。
色素上皮病,如大泡性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渗漏等。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视网膜血管瘤(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和Coats病等。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妊娠高血压、血液病和胶原病等。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是由出血性眼底病变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内机化,条索牵引造成。
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手术伴发的增殖性瘢痕组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等密切相关。

易患因素
老年人、高度近视、无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眼外伤等。

症状
视网膜脱离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可以是急性或慢性过程。部分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
主要症状
飞蚊症:眼前好像总是有蚊子在飞。
视物变形、变小。
视野缺损:在视野范围内出现黑幕遮挡,逐渐扩大。
视力下降:视力突然显著下降,部分可出现光感或完全丧失。
闪光感: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起的闪光感,在与视网膜牢固粘连部位刺激感受器或视网膜撕裂引起。

其他症状
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可伴有出血。
糖尿病和高血压所致视网膜脱离可伴有糖尿病的症状,如多尿、多饮、疲劳、饥饿、虚弱等;高血压的症状,如头痛、眩晕或轻微头重等。
眼部炎症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可伴有红肿、疼痛和分泌物。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眼前闪光感、飞蚊症、视力下降、视物遮挡感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
遇阳光或强光时,如出现闪光、眩光、复视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不要戴隐形眼镜,眼部不要化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感觉眼前有黑影?
是否有视物变形等情况?
是否有视野缺失?
是否出现视力下降?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视网膜脱离?
是否有近视,近视度数是多少?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底检查
眼压检查
视野检查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既往有眼外伤、高度近视等病史。
临床表现
出现眼前闪光感、黑影遮挡与视力下降等症状。
眼球B超检查或OCT检查
眼底检查难以确诊时,可做眼球B超检查或OCT检查。可以确诊视网膜脱离,也可以查到视网膜的裂孔。
眼球B超:以了解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是否存在增生性牵引力和是否存在脉络膜脱离。
OCT检查:全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临床中主要用来诊断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层次、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眼部病变所在的具体位置和层次。采用红外线探测光波,无创伤而且为非接触性检查。
其他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见视网膜下大量液体积聚、血管炎症、渗出。
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能明确视网膜脱离范围、准确定位裂孔的必要检查,此检查可发现大多数裂孔,必要时可在巩膜压迫下检查,利于寻找赤道之前的远周边裂孔。
重要提示
一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通常也会进行双眼检查。
如果就诊时未发现视网膜裂孔,但症状无好转,需要复诊,以确认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或其他病变。

鉴别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物变形、变小、色视、眼前黑影、轻度视力减退,并有暂时性远视。可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进行鉴别诊断。
视网膜劈裂症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者因黄斑有病变,视力常受影响,一般在0.1~0.5之间。有因玻璃体出血而视力骤减。变性性视网膜劈裂者早期常无症状,视力亦不受影响。当病变进展至后极部时,患者可有闪光感。视野缺损常见于鼻上方。可通过眼底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封闭裂孔,复位视网膜。药物治疗对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手术治疗越早越好。

一般治疗
尽量减少活动,必要时包扎双眼,也可以用眼罩遮盖;应卧床休息,减少眼球的转动,避免脱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药物治疗
药物无法复位脱离的视网膜,主要用于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治疗原发病的药物
葡萄膜炎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治疗。
伴发新生血管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引起出血,可用止血药、抗新生血管药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需要降糖、降血压药物治疗。
术后护理的药物
术后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滴眼剂防治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裂孔封闭方法可采用激光光凝、电凝、冷凝,都能使裂孔周围的视网膜与脉络膜形成牢固的粘连。
手术方法有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
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通过在眼球外部放置环扎带和垫压块使视网膜的两层相贴的方式,促使视网膜复位。
外垫压术适应用于赤道部前后的马蹄形孔或较大的圆形裂孔、椭圆形裂孔。
环扎术适应用于较严重的玻璃体牵引及较广泛的视网膜病变,如散布于3~4个象限的视网膜孔或视网膜变性、巨大裂孔、无裂孔或无晶状体的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用于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治疗,可以去除玻璃体牵引,清除混浊的中间质,注入空气、惰性气体或硅油,从内填塞使视网膜复位。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48小时内不能洗脸,眼部不能进水。
根据手术方式,可能需要病人保持面向下位(俯卧)2~3周不等,具体时间应遵医嘱。
手术1个月内避免高空工作或旅游途中乘飞机、过隧道等。
注意休息,3~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
注意用眼卫生,遵医嘱点眼液。
若出现眼部不适建议尽早就医。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饮食清淡,禁辛辣、刺激性饮食。
术后并发症
术后高眼压:出现术眼胀痛或侧头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复视:与眼外肌被外加压物牵制有关,视网膜复位后拆除外加压物后可消失。
眼缺血综合征:发生在环扎过紧或外加压物压迫涡状静脉时,发生虹膜水肿、睫状体水肿、前房渗出物等,应立即调整外加压物位置。
手术风险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首次手术失败率10%~20%,再次手术失败率占5%。即使手术成功和视网膜解剖复位,最好视力恢复≥0.4者大约只占50%左右。
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时间越短,视网膜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越轻者,手术成功率越大。
视网膜脱离超过2个月、近视程度越高、年龄越大,手术成功率越低。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不能自愈。视网膜脱离进行早期正规有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预后与脱离程度、脱离部位、脱离时间有关。
早期及时治疗,对眼睛的损害较小,治疗效果较好。
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较重或视网膜完全脱离后,治疗效果不佳。

危害性
视网膜脱离出现的视力障碍,可能会引起生活、工作不便,以及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视网膜在脱落的过程中还可能因为牵拉造成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处理还可能会引起眼球萎缩。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手术后可以增加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以及新鲜的水果。
禁止饮酒、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佩戴眼镜,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佩戴眼镜,优化视力。
适量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以及在弱光、强光下看书等。
保持排便通畅,要鼓励定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

随诊复查
视网膜脱离术后需要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遵医嘱复诊,一般情况下,术后1周复诊;之后每月复诊一次;半年后再进行复诊。
如出现异常,请及时就医检查。

预防
定期检查眼底:如高度近视者、糖尿病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避免眼部外伤。

参考文献

[1]
沈洪兵,齐秀英. 眼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段俊国,毕宏生.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 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
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李林,韩崧,王海燕.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0(03):153-159.

[5]
吴欣娟.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6]
潘祥林,王鸿利. 实用诊断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