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1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多种因素导致的头发非正常脱落,导致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或形成秃发斑
头发减少,变细,平均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发际线后移或呈斑片状脱发区等
遗传、免疫、精神与情绪应激、药物、内分泌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
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定义
人类的头发从毛囊中长出,每个毛囊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情况下每天会有不到100根的休止期毛发脱落。由于毛囊的生长周期相互独立,也就预防了大面积毛发的同时脱落。
病理性脱发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头发非正常脱落,导致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或形成秃发斑,平均每天掉发超过100根。
本篇主要讨论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主要包括非瘢痕性秃发和瘢痕性秃发。其他如毛发硫营养不良等遗传性或获得性毛发结构异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篇不做具体介绍[1-5]

分类
非瘢痕性秃发
雄激素性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脱发形式,约占所有脱发类型的95%。
雄激素性脱发属于非瘢痕性秃发,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和青春期之后,多见于男性。
雄激素性脱发的表现为头发进行性减少、变细,发际线后移,头顶毛发稀疏。
斑秃
斑秃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的非瘢痕性秃发,多见于青壮年。
该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形斑片状秃发区,除了头发,还可能累及眉毛、睫毛、胡须等身体其他部位毛发。
多数毛发能再生,但也会复发。
休止期脱发
休止期脱发是一种相对突然发作的非瘢痕性秃发,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发病率相似。
当患者生理或心理压力较大(如身患疾病、过度劳累、工作压力过大等)时,大量毛发同步进入休止期并脱落,就会发生脱发。
生长期脱发
生长期脱发多是由于化疗药物损害毛囊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导致在毛发生长期出现异常的弥漫性脱发。
多数患者是在接触化疗药物数天至数周后开始出现脱发,并且在一两个月后最明显。
生长期脱发通常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疗后1~3个月会重新生长。
瘢痕性秃发
瘢痕性秃发较少见,其特征是毛囊不可逆破坏而造成永久性脱发。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秃发性毛囊炎等是瘢痕性秃发的一些常见形式[1-5]

发病情况
目前尚无权威的人群脱发的流行病学数据,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等部分脱发类型的发病情况如下。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常在青春期后发病,我国男性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更易发病[6]
斑秃多见于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我国斑秃的患病率为0.27%,国外研究显示人群终身患病率为2%[7]

病因
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都与遗传因素相关。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隐性遗传疾病, 在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占53.3%~63.9%。
遗传易感性也是斑秃发病的重要因素, 斑秃患者中约25%有家族遗传史。
免疫因素
斑秃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机制相关,常与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并发。
斑秃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毛囊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早期或进展期秃发区毛囊周围有炎症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浸润。
精神神经因素
精神压力大,情绪应激等因素可导致斑秃、休止期脱发的发生。
内分泌因素
雄激素失衡是雄激素性脱发的重要原因,但大多数患者血液循环的雄激素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易感毛囊中5α还原酶增高,睾酮更容易转化为二氢睾酮,从而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反应,导致毛囊微小化,进一步引起脱发。
女性的产后脱发则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在妊娠期更多毛发处于生长期,而在产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毛发同时进入休止期,导致大量脱发。
药物因素
细胞毒性药物如化疗药会导致生长期脱发。
其他因素
感染、外伤等因素使得毛囊受损、瘢痕形成导致瘢痕性秃发。
患有红斑狼疮、扁平苔藓、梅毒者,也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脱发[1-5]

高危因素
有雄激素性脱发或斑秃家族史等的患者更易患病。

症状
主要症状
脱发的过程可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发生,也可缓慢逐渐地脱落。在范围上,脱发可表现为弥漫性的头发稀疏,也可表现为局部的头发脱落,病因不同,脱发的特征也不相同,其中以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较为容易辨认。
雄激素性脱发
表现为进行性头发变细、头发稀疏,出现不同程度的秃发,多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
男性患者多出现前额和双鬓角发际线后移,从前看头发呈M型,或出现头顶发旋区头发稀疏。
女性患者发际线一般不改变,表现为头顶部与发际缘之间头发弥漫性稀疏、纤细。
斑秃
无明显自觉症状,表现为突然无意发现的斑片状秃发区。
秃发斑边界清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主要见于头发,也可累及身体各部位毛发。
斑秃多数能再生,也会再次复发,其继续发展出现头发全部脱失,称为全秃;更严重者身体毛发全部脱落,称为普秃。
部分斑秃患者可并发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及白癜风等,而表现出相应疾病的特点。
其他类型脱发的特点
休止期脱发:表现为弥漫性脱发,脱发通常在激发事件2~3个月后出现。
瘢痕性秃发:多有毛囊周围炎症表现,出现红斑、炎性丘疹、脓疱等,可伴瘙痒、疼痛等[1-5]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出现头发进行性减少,变细,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或突然出现秃发斑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热水烫洗、过度牵拉头发等刺激行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脱发的?脱发是缓慢发生还是突然发现的?
脱发的部位在哪里?形态如何?有无发际线后移?
是否伴有头发易出油的症状?
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瘙痒、疼痛等?
病史清单
平时如何做头发护理?
近期是否生活压力增大?
家属中有没有人有同样的脱发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检测。
拉发试验。
皮肤镜、毛发镜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药物:米诺地尔、卤米松、糠酸莫米松等。
口服药物:非那雄胺、螺内酯、复合维生素B。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脱发家族史。
有生活压力增大、紧张与焦虑等诱发因素。
存在使用化疗药、外伤、感染等病因。
临床表现
脱发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头发非正常脱落。这种头发脱落可急性发生,也可缓慢发生,可呈弥漫性脱发,也可局部发生。
雄激素性脱发
头发出现缓慢而持续的脱落,头发变得纤细,伴有头皮油腻。
对于男性而言,多出现发际线的逐渐后退,伴随或不伴头顶毛发稀疏。
对于女性而言,多出现头顶但不包括发际线的头发逐渐稀疏。
斑秃
突然出现的斑片状脱发,秃发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可单发或多发,秃发斑通常边界清晰。
实验室检查
可以进行血常规、铁蛋白、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检查。
如果血常规中显示血红蛋白和/或铁蛋白降低,则脱发可能由贫血导致。
若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异常,脱发有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拉发试验
患者保持5天不洗头,用拇指和示指轻拉起含有五六十根毛发的一束头发,数一数脱落的头发数量。
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否则为阴性。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通常为阴性,而斑秃、休止期脱发或生长期脱发的活动期可为阳性。
皮肤镜和毛发镜检查
皮肤镜是皮肤科的专科检查,可比肉眼更细致地观察到毛发的变化。
雄激素性脱发特征是毛干粗细不均、毳毛增多、毛发数目减少。
皮肤镜下,斑秃区域可见惊叹号样发、黑点征、黄点征、锥形发、断发以及猪尾状发等[1-5]

鉴别诊断
脱发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进一步完善激素水平测定、拉发试验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常见类型脱发的特点如前所述。主要需要与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脱发鉴别。
缺铁性贫血导致的脱发
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头痛、心悸等症状,也可以出现毛发干枯、脱落等情况。
甲状腺疾病导致的脱发
甲状腺功能出现紊乱,比如甲减或甲亢都可能导致脱发。甲亢患者的头发变细、变软、油脂增多,明显脱发,并有心悸、出汗、进食增多等表现。
甲减患者头发可出现干燥、易折断、明显脱发,并伴有抑郁、淡漠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而常见的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一般无上述全身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控制病情进展、促使毛发再生或减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联合治疗[1-4,6-8]
一般治疗
营养缺乏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营养均衡的食物。
避免紧张焦虑,缓解精神压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如果患者同时出现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则应积极治疗相应的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对于能明确致病原因的脱发如药物因素导致的生长期脱发、皮肤癣菌感染造成的头癣、压力过大造成的休止期脱发、外伤牵拉等导致的牵拉性秃发,在去除相应病因后,脱发的症状会得到改善。
去除相关影响因素后,约30%~50%斑秃患者可以在1年内自愈,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但斑秃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若选择不治疗,需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并密切随访。

药物治疗
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
非那雄胺
仅适用于男性患者。
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头发脱落的情况明显减少。建议使用6个月后评估一下治疗效果。若治疗效果好,则可以继续使用;如使用12个月后治疗效果仍然不佳,建议与医生沟通后调整治疗方案。
个别服药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罕见男性乳房发育、睾丸疼痛等不良反应。
螺内酯
适用于女性患者,至少服用半年评估效果。
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
服药期间患者需注意定期检查血钾浓度。
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是能够促进毛发生长的有效外用药物,涂抹于脱发区域头皮。
男性和女性使用的米诺地尔的浓度不同,一般男性使用5%米诺地尔,女性使用2%米诺地尔。
在使用最初1~2个月可能会出现毛发脱落增加的情况,之后再使用则不会有明显脱发。
坚持使用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若若治疗效果好,应继续使用;如疗效果不佳,建议与医生沟通后调整治疗方案。
个别用药患者可能出现多毛症、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
斑秃的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
是轻中度斑秃的主要外用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包括卤米松、丙酸氯倍他索等强效或超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治疗3~4个月后疗效仍不明显,应调整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及色素减退等,停药后大部分可缓解。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脱发面积较小的稳定期成人患者,如轻度或中度的单发型和多发型斑秃。
常用的药物有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
如果治疗如6个月内仍无毛发生长,即应停止注射。
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皮肤萎缩、毛囊炎及色素减退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
外用米诺地尔
适用于稳定期及脱发面积较小的斑秃患者,常需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
但不良反应相对更多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刺激和多毛,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偶见过敏反应。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适用于急性进展期和脱发面积较大的中、重度患者,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
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常可在短期内获得疗效,但过快减量或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应缓慢减少药量。
使用期间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
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
对于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主要药物为环孢素。
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毛发移植
毛发移植是将自身没有脱发受累区域的毛囊提取并处理后再移植至脱发或秃发区域的方法,以达到外形美观。
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
一般移植的毛发在术后2周~3个月会出现脱落,术后4~6个月再重新长出。因此,需要在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明显效果。
毛发移植后建议继续使用上述防脱发药物,以控制原生发的脱落。

其它治疗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指从患者自身抽取的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具有高浓度血小板的浓缩物,富含大量的生长因子。
治疗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至脱发区域头皮的真皮层。
治疗的有效率不定,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一段时间内的轻微疼痛。
低能量激光治疗
一定波段范围(常用为650-670nm)的激光可穿透表皮层,改善毛囊周围微环境。
一般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才可见到一定疗效。
治疗安全性好,仅极少数患者在照射期间可出现头晕、头皮瘙痒,以及机器重量导致的头皮压迫感。
发片、假发等
对于上述治疗方法无效的脱发患者还可适当考虑使用发片、假发等。

预后
治愈情况
不同类型的脱发患者预后有差异,有明确诱发因素者去除相关病因后发量会有一定恢复。
雄激素性秃发是进行性加重的过程,通过早期治疗可以减缓脱发的进程。
斑秃的预后因人而异,轻症患者大部分可自愈或在治疗后痊愈,部分患者呈缓解与复发交替,还有一些患者患者脱发逐步加重,形成终生秃发状态。
伴有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者,多可控制病情稳定,秃发面积不再扩大。

危害性
脱发会对患者成心理压力,导致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对患者的人际交往、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建议饮食均衡,营养缺乏者适度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和高蛋白类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鱼类等的摄入。
生活管理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更易脱发。建议患者不要熬夜、按时睡觉,这样有助于改善脱发。
注意头发的护理
扎头发时最好不要过度牵拉头发,也不建议将头发扎得太紧。
戴帽子和头盔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压迫头发。
脱发的人最好用木梳或牛角梳,这类材质可减少静电对毛发的伤害。
心理调节
长期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都会加重脱发。脱发者应注意休息,经常深呼吸、散步、精神放松有利于头发生长。

预防
早诊早治
有脱发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脱发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有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梅毒等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生活方式的改善
避免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适当放松自己,减少生活压力。
饮食需要营养均衡。
注意头发的护理
经常用木梳子梳头。避免对头发的牵拉压迫。
选择正确的洗护产品,运用正确的方式清洗头发[9-10]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2版. 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4]
博洛格尼,谢弗,塞隆. 皮肤病学[M]. 4版. 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2019.

[5]
脱发的评估与诊断.[2022-10-11](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valuation-and-diagnosis-of-hair-loss)

[6]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01):8-12.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 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02):69-72.

[8]
Hair loss.[2022-10-11].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1753-hair-loss

[9]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0]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