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3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毛囊炎症反应
根据致病原给与系统及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注意清洁,避免挤压、摩擦患处
积极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重者可出现感染扩散、瘢痕等并发症

毛囊炎是什么?

定义
毛囊炎是发生于毛囊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毛囊为中心的丘疹和脓疱。常见于头皮、面部、须部、躯干和四肢。
毛囊炎可分为感染性毛囊炎和非感染性毛囊炎。
感染性毛囊炎较为常见,是指单个毛囊发生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非感染性毛囊炎较为罕见,包括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药物性毛囊炎等。
本篇主要对感染性毛囊炎进行介绍。
分类
根据累及深度分类
浅表性毛囊炎:表现为初期红色充实性丘疹,迅速发展成直径1~4毫米的丘疹性小脓疱,伴四周红晕,继而干燥结痂,皮损常散在分布,愈后无瘢痕。
深部毛囊炎:相比浅表性毛囊炎深部毛囊炎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大的红色丘疹,丘疹中央有脓头,伴有触痛、皮温升高。
根据致病生物分类
葡萄球菌性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毛囊炎最常见病因,属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菌性毛囊炎: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的引起毛囊炎的革兰阴性菌。
真菌性毛囊炎:马拉色菌、皮肤癣菌、念珠菌是常见的引起毛囊炎的真菌。
病毒性毛囊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也可导致毛囊炎,不过非常罕见。
寄生虫毛囊炎:毛囊蠕形螨可导致面部毛囊炎。
发病情况
本病是皮肤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毛囊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根除?
毛囊炎有反复发作可能,不能彻底根除。需根据不同的病原遵医嘱进行治疗。
细菌性毛囊炎轻度无脓疱者无需治疗可自行消退;炎症较重、面积广泛者采取抗生素口服如多西环素治疗。
真菌性毛囊炎一般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病毒性毛囊炎采取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寄生虫性毛囊炎可采取口服甲硝唑、伊维菌素等治疗。
女性外阴毛囊炎搽什么药?
女性外阴毛囊炎通常为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所致,可遵医嘱外涂抗生素软膏或抗真菌软膏治疗。
若考虑为细菌感染所致,可外涂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红霉素软膏治疗;若考虑为真菌感染所致,通常与念珠菌有关,可外涂酮康唑乳膏治疗。同时应加强外阴清洁,可使用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清洁外阴皮肤。
毛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毛囊炎多数为感染性毛囊炎,由不同病原引起。非感染性毛囊炎较罕见。
感染性毛囊炎较为是指单个毛囊发生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长期处于潮湿污浊环境,皮脂腺分泌旺盛,长期口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是发生感染性毛囊炎的危险因素。

病因
致病原因
致病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常见的病原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人类皮肤上的常住菌群,健康人群的皮肤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般并不会致病。
如果皮肤受到外伤或毛囊分泌物排泄不畅,金黄色葡萄球菌便会趁机进入皮下,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炎症损伤。
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是人体皮肤的常住菌群,在皮损时可诱发毛囊炎。
革兰氏阴性菌
主要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以及克雷伯菌等。
热水浴或游泳池中过多的铜绿假单胞菌可诱发毛囊炎,因此又称热水浴毛囊炎。
蠕形螨虫
蠕形螨虫等皮肤寄生虫可能会诱发毛囊炎。

诱发因素
频繁剃须或剃须方法不当。
皮肤长湿疹或痤疮(青春痘)。
化妆品、护肤品未清洗干净。
穿粗糙内衣或粗糙贴身衣物。
皮肤擦伤。
皮肤多汗。

发病机制
毛囊炎的发病机制与攻击因素和防御因素的平衡被打破有关,攻击因素即致病生物,防御因素即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以及免疫状态等。
致病生物侵入
致病生物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的角质等作为自身繁殖的营养物质,在皮肤上繁衍生殖并长期生存。
致病生物侵入皮肤后可以分泌炎症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病程进展。
皮肤黏膜防御能力降低
皮肤表面屏障作用在外伤、摩擦等情况下,完整性受损,引起致病微生物轻易进入皮下。
皮肤在多汗以及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防御力大大减弱。
患有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皮肤表面酸碱度会出现变化,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高危因素
集体生活造成的频繁共用生活用品,生活在部队以及寄宿学校等。
长期炎热潮湿的气候。
皮肤抵抗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激素类药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患有恶性肿瘤。
肥胖。

症状
毛囊炎根据侵袭范围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主要症状
典型皮损症状
好发部位
毛囊炎好发于胸背部、面部以及臀部等皮肤。
表现特点
浅表性毛囊炎
起初出现散在分布红色的丘疹、小水疱或丘疱疹。开始为红色丘疹,可在短期内发展成直径在1~4毫米的小脓疱,脓疱四周发红、发热,随病程进展可结痂。
脓疱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深部毛囊炎
发病伊始就可以出现直径较大的红色丘疹,似针点状脓头。

其他症状
深部毛囊炎平时可伴有瘙痒感,触摸时可出现疼痛感。

并发症
由于毛囊炎病变侵犯的部位不同,因此并发症也不尽相同。
病原菌若侵犯头皮,愈后遗有瘢痕形成,可能引起永久性脱发。
局限于胡须的毛囊炎有可能遗留瘢痕。
毛囊炎可导致毛囊深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演变成疖。
如果挤压发生在鼻孔及上唇“危险三角区”的疖,可能会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死亡。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毛囊周围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结痂等,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面部有皮肤损害,避免用化妆遮盖,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肤损害的?
皮肤损害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是否有疲倦、发热等情况?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是否有手足癣、体癣等皮肤感染?
近期是否接触过该病的患者?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细菌涂片/培养
皮肤组织真菌镜检/培养
血生化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免疫抑制剂(口服):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生物制剂(注射):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等
抗菌药(口服、注射、静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抗菌药(外用):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红霉素、酮康唑、咪康唑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皮肤外伤史、职业、生活环境以及卫生习惯等,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临床表现
如果毛囊周围出现红色丘疹,同时还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时,可以辅助医生诊断本病。
实验室检查
当医生怀疑患毛囊炎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检查、显微镜涂片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等帮助诊断本病。
血常规检查
可通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判断有无感染,并可提示感染类型。但感染不严重时,血常规不一定有变化。
细菌显微镜涂片检查
取脓液进行涂片检查,可以判断有没有细菌感染。
还可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的类型。
细菌培养
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如果分离出致病菌,可明确诊断本病。
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以确诊毛囊炎。
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通常在疾病症状明显但细菌学检查没有发现病原体时使用。
鉴别诊断
痤疮
相似点:都可出现红色丘疹,并且伴有脓疱等症状。
不同点:痤疮除了毛囊炎,还可以有丘疹、粉刺、囊肿等。

治疗
毛囊炎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助一般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
患处皮肤护理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和干爽。
选用宽松透气的内衣,避免汗水浸渍。
避免搔抓患处,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如果确诊为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
饮食调节
不吃或少吃易发汗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
忌烟酒。
其他
注意保证生活规律,避免熬夜。
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症状较重,根据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口服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软膏
轻微毛囊炎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软膏,如局部可以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者是碘酊等。
抗真菌药物
如果确诊为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主要用外用的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硝酸咪康唑等咪唑类药物,特比奈芬、布替萘芬等丙烯胺类药物,应该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在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防止复发。
对于顽固易复发或皮损较为严重的病例,也可以选用口服药物,包括针对细菌感染的米诺环素,以及针对真菌感染的伊曲康唑或特比奈芬等。
特别提醒:以上药物均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手术治疗
如果毛囊炎发展为疖或痈,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引流出脓液。

其他治疗
主要是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感染部位,进行抗感染治疗。
穿掘性毛囊炎可以采用光动力疗法。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毛囊炎的症状较轻,不用特殊处理,可自愈。病情较重者,如果早期治疗,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危害性
毛囊炎的危害以皮损表现为主。
初起为毛囊口出现红色丘疹或出现毛囊性脓疱疮。
随病程发展会出现丘疹性脓疱,继而干燥结痂,一周左右脱痂。
自觉轻度疼痛。
可以出现永久性脱发。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素充足
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充足。
可选择豆类、奶类、肉类、鱼类、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类等。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选择谷类、薯类等替代精米、精面。
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或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水量)。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等。
避免刺激性的饮品,如咖啡、浓茶、含酒精的饮料等。
避免油炸、腌制、烧烤食品。
避免生、冷、硬、烫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管理
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适量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广场舞、骑行等运动,或按照医生指导选择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
运动过程中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生活管理
科学剃须,避免用力过猛。
避免带妆入睡。
减少去公共泳池和澡堂的次数,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毛巾、内衣裤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定期洗澡。
常穿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常换衣物。根据天气勤换衣物,减少出汗。
保持工作环境通风,避免过多出汗。
避免剧烈搔抓,减少继发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心理支持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其他
慎用药物或保健品
避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停药需征得医生的同意。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有糖尿病以及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通过治疗手、足以及甲癣等真菌性皮肤疾病,改善原发疾病。
遵医嘱复诊
在治疗期间,如果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有所加重,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预防
饮食均衡,作息有规律。
避免外伤,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合理用药,积极治疗身体上的原发疾病。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丁淑贞,戴红.皮肤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5]
Luelmo-Aguilar J,Santandreu MS.Folliculitis: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J].Am J Clin Dermatol,2004;5(5):301-10.

[6]
Laureano AC,Schwartz RA,Cohen PJ.Facial bacterial infections:folliculitis[J].Clin Dermatol,2014;32(6):711-4.

[7]
Durdu M,Ilkit M.First step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lliculitis:cytology[J]. Crit Rev Microbiol,2013;39(1):9-25.

[8]
郭隽,骆志成,王利洁等.兰州地区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9):683-684.

[9]
Severe Acne: 4 types. [2022-11-04] (http://www.skincarephysicians.com/acnenet/severeacne4types.html#3)

[10]
Winters RD, Mitchell M. Folliculitis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2019.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