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退行性病变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4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颈椎退行性病变指颈椎结构和机能发生衰退
退变本身可无症状,如果刺激周围组织,可出现颈项麻木、疼痛等不适
与椎间盘变性、劳损、外伤、畸形等因素有关
以保守为主,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定义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指颈椎结构和机能的衰退,以椎体骨赘的形成、关节突、钩椎关节及韧带结构的退变为主要病变特点。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人体退变老化的一部分,只是一种病理结构的改变,并不一定导致临床症状。
但是颈椎退行性变可刺激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可出现相应的疾病表现,如引起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

发病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中老年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病变。该病变引起疾病的具体发病率目前不详。

病因
致病原因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出现的一系列退变老化过程,属于人体正常退变老化的一部分。
颈椎间盘组织结构较腰椎间盘小而弱,但其承受应力以及活动范围并不亚于腰椎间盘。鉴于椎间盘本身为无血供结构,更易发生退变。
椎间盘变性
年龄增大,颈部负荷过重,可加速颈椎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髓核、软骨板随着年龄增长和负重增加,水分减少,弹性下降。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加剧退变。
椎间盘变性还可能导致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形成、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等,加速其他骨性结构的退变。
慢性劳损
长期超负荷活动引起损伤,如睡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颈后肌肉及韧带组织过大负荷,易产生劳损。
外伤
颈椎外伤可加速颈椎退行性变进程。
加重颈椎负荷的运动,如倒立、用头部顶球等,这些运动如果缺乏正确指导,就很可能导致颈部外伤,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已有退变者,外伤会造成颈椎不稳,加速颈椎退变。
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先天性畸形的患者,颈椎的结构和应力发生了改变,易于早期退变老化,早期出现颈椎的退行性病变。
如先天性椎体融合、棘突畸形,使邻近椎间盘的受力集中,加速了退变。严重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高危因素
本病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长期伏案工作或者姿势不良。
高龄。
颈部外伤。
颈椎先天性畸形。

症状
主要症状
颈椎退行性病变本身可无任何症状。如果压迫周围组织,刺激脊髓、神经及血管,会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疼痛:发病初期多为颈部肌肉痉挛、颈肩痛,按压有压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颈部可有僵硬感。
感觉异常:皮肤可有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面部或躯干麻木、发凉、痛觉迟钝。
肌力下降:可有上肢肌力下降、四肢活动不灵活,患肢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其他:头晕、恶心、耳鸣、偏头痛等,或转动颈椎时突发眩晕而猝倒。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出现颈肩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四肢活动不利时,应到骨科就诊。
如果所在医疗机构骨科分科较细,出现上述情况,也可选择脊柱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良好休息和睡眠。
就医时要尽量详细、准确描述病史、症状、用药等。
头晕、活动障碍者应有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grey)(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颈项痛、颈肩痛或上肢疼痛症状?
是否有皮肤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
是否有手指动作不灵活的表现?
是否有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
双手活动是否灵活?是否能做精细的动作,如捡豆子?
是否有头晕、头痛、恶心、耳鸣、偏头痛等症状?
是否有颈部僵硬感,有类似“落枕”的症状?
病史清单
颈部是否受过外伤?是否接受过治疗?
是否有先天性颈部畸形?
是否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玩手机?
检查清单
!(grey)(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CT、磁共振检查。
用药清单
!(grey)(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
肌肉松弛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
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
脱水剂:如甘露醇。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高龄,有长期伏案、颈部外伤、颈部畸形等病史。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表现,也可有颈肩痛、颈部僵硬感。
手指动作不灵活、四肢麻木无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常规X线检查可以观察颈椎序列、各椎体间隙高度的变化、椎间孔形态的改变,以及骨赘形成情况等退行性改变。
CT扫描: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骨赘形成与否,是否合并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关节突关节的增生肥大程度,椎管形态的改变。
磁共振(MRI)检查
可以显示颈椎的解剖学形态,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T1和T2加权像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脊髓受压的情况,以及脊髓变性、水肿、囊变和萎缩等病理形态。
影像学检查前应摘下饰物、手表,不要携带手机,身上不要带有金属的东西。

鉴别诊断
颈椎退行性变可能无明显症状,偶然体检中发现。如果出现肩颈不适,可与下列疾病鉴别。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相似点:均有肩颈疼痛、皮肤麻木等症状。
不同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一般有局部的骨性和纤维性嵌压,可伴有肘、腕部及手指的感觉异常。通过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肌电图(EMG)可以鉴别。
肩周炎
相似点:均有肩部疼痛。
不同点:肩周炎疼痛主要在肩部,疼痛部位不超过肘关节,没有麻木和肌力减退症状。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相似点:均有肌力减弱的症状。
不同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见于40岁左右病人,常以上肢运动改变为主要症状,一般有肌力减弱,但是无感觉障碍。肌萎缩以手内在肌明显,并由远端(远离躯干侧)向近端(靠近躯干侧)发展,出现肩部和颈部肌肉萎缩。通过神经电生理、影像学检查鉴别。
脊髓空洞症
相似点:均有感觉障碍的症状。
不同点: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人常有感觉分离现象,呈痛、温觉消失,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因关节神经营养障碍,无疼痛感觉,出现关节骨质破坏。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
相似点:梅尼埃病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椎退行性病变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
不同点:梅尼埃病主要表现为眩晕、耳聋、耳鸣和耳闷胀感。通过影像学检查,尤其椎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减轻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减缓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发展速度。
治疗原则:无症状可不需特殊治疗。症状不严重者以非手术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为主,症状严重者可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颈椎退行性变无明显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注意改善不良工作体位,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隔半个小时活动一下颈椎。
如果出现肩颈部僵硬、酸痛等不适,需要接受下列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卧床休息,调整睡眠姿势,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不可俯卧。采用中等硬度床垫,调整枕头高度,枕头不宜过高,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松弛。
颈椎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2~1/14。可在牵引下进行颈背部肌肉锻炼。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和椎间盘的压力。
使用颈围将颈部制动、颈部理疗(如物理治疗:颈托制动、热疗、电疗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改善不良工作体位,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隔半个小时活动一下颈椎。
药物治疗
出现肩颈不适,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注意部分药物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需遵医嘱服药。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抗风湿及镇痛作用,主要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可以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双氯芬酸等。
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出现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其他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嗜睡、失眠等也较常见。
肌肉松弛剂
肌肉松弛剂可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解除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刺激,常用药物是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
乙哌立松是骨骼肌松弛药,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失眠、头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口渴、无力感、站立不稳、全身怠倦感等。
氯唑沙宗是中枢肌肉松弛剂,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偶见轻度嗜睡、头晕、恶心、心悸、无力、上腹痛等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慎用。
营养神经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B族维生素和甲钴胺,可以对损伤的神经进行修复。
B族维生素和甲钴胺不良反应较少,用药相对安全。
脱水剂
常用药物是甘露醇。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可减轻神经水肿,缓解疼痛,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疼痛严重的患者。
甘露醇应快速静滴才能起到脱水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寒战、发热、排尿困难等;无尿、严重失水、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者禁用。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以及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症状虽然不甚严重,但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包括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者,应当及时尽快采用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式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最常用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必要时还可以切除钩椎关节行椎间孔扩大减压。
颈椎后路减压术
是通过脊髓后移而完成“间接减压”。现在常用的术式是椎板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的发展,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在临床应用也开始逐步应用。
后-前联合入路手术
主要用于颈脊髓前方和后方均存在严重压迫、同时合并颈椎椎管狭窄(椎管侵占率≥50%)的患者,其特点是可以从前后两个方向同时直接减压。
该术式创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医生在选择本手术方法时通常会比较谨慎。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卧床休息1~3天,变化体位时要保持脊柱水平位,使头、颈、胸处于同一水平;仰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头部垫枕与肩部同高。起卧时要采取侧起侧卧。
术后除心电、血压、引流等常规监护外,应重点观察患者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变化。
术后戴颈托时间根据不同手术,遵从医嘱要求,颈部活动不要过于剧烈。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颈椎退行性病变可无明显症状,如果注意日常姿势,避免长期伏案或低头玩手机,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预后良好。
如果出现颈部不适,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消失。
如果出现脊髓受压症状而不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导致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甚至出现瘫痪等严重状况。
治疗后
经过早期干预,如改善不良体位、积极进行理疗、按摩等,可延缓颈椎退变,改善颈部不适症状;手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预后因素
脊髓受压迫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尤其出现截瘫、四肢瘫痪的患者,预后不佳。

危害性
颈椎退变如果出现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出现活动受限,重者可出现四肢瘫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及时积极手术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颈椎退行性病变手术后的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运动管理
日常活动时应尽量避免颈部受伤,避免长时间低头以及颈部的剧烈活动。
颈椎术后开始运动的时间,应根据伤口恢复情况和手术方式而定,可采取游泳、小燕飞等运动方式,加强颈背部的肌肉锻炼。
颈椎术后应保持良好的坐姿。抬头远眺、打羽毛球、慢跑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心理支持
日常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避免压抑、焦虑的心理状态。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颈部、颈肩部疼痛,头晕、头痛,四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加重,需要尽快就医治疗。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可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随诊,手术后的患者应根据医嘱定期复诊。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颈椎X线、CT、MRI、肌电图检查。

预防
颈椎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无法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延缓退变的进展,减轻神经症状。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枕头不宜过高,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延缓颈椎退化进程。
避免长期低头工作,每过一个小时活动颈椎,减少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慢性劳损。
调整工作台的高度和倾斜度,工作台过高或过低会使颈部仰伸或屈曲,加速颈椎退化。
日常体育锻炼、工作、生活中应防止头颈部外伤,如果受伤需要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8).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12):881-884.

[2]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01-402.

[3]
乔杨,廖文波. 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进展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8):97-98.

[4]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6]
akhoury J, Dowling TJ.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0772/

[7]
Todd A G.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ve conditions[J]. Current reviews in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2011, 4(4): 168-174.

[8]
Roh J S, Teng A L, Yoo J U, et al. 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lumbar and cervical spine[J]. Orthopedic Clinics, 2005, 36(3): 255-262.

[9]
Lee M J, Dettori J R, Standaert C J,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egeneration of the lumbar and cervical spines: a systematic review[J]. Spine, 2012, 37: S18-S30.

[10]
张鸿悦,章耀华,,李强, 等. 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01):28-32.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