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4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耳鼻喉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内耳是人体听觉的重要部位

内耳位于头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内耳具有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

位置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介于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其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又称迷路,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内耳道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自内耳门至内耳道底,长约10mm。内耳道底邻接骨迷路的内侧壁,有很多孔隙,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路动脉由此穿行。

从组织学上内耳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两者形状相似,骨迷路内有膜迷路,膜迷路内有听觉与位觉感受器。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而膜迷路含有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骨迷路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密质围城的不规则腔隙,分为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它们依次互相连通,大致沿颞骨岩部的长轴由后外侧向前内侧排列。

骨半规管

为骨迷路的后部,是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半环形小管。前骨半规管弓向上方,埋于颞骨岩部弓状隆起的深面,与颞骨岩部的长轴垂直。外骨半规管弓向外侧,当头前倾30°角时,呈水平位,是3个半规管中最短的一个。后骨半规管弓向后外方,是3个半规管中最长的一个,与颞骨岩部的长轴平行。每个骨半规管皆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其中一个骨脚膨大称壶腹骨脚,膨大部称骨壶腹,另一骨脚细小称单骨脚。

前庭

为骨迷路的中部,是一个椭圆形小腔。前庭外侧壁即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前庭内侧壁即内耳道底,借此与内耳道分隔。后壁与3个骨半规管相通。前壁有一大孔通向耳蜗。

耳蜗

为骨迷路的前部,形似蜗牛壳。其尖端朝前外侧,称蜗顶。底朝向内耳道底,称蜗底。耳蜗由蜗轴和蜗螺旋管构成,蜗轴为蜗顶至蜗底的中央骨质,呈圆锥形,由蜗轴伸出骨螺旋板。骨螺旋板是一条环绕蜗轴的螺旋板形骨板,基部有蜗轴螺旋管,内藏蜗神经节,蜗轴的骨松质内有蜗神经和血管穿过。蜗螺旋管是一条螺旋形骨管,起于前庭,环绕蜗轴约两圈半,以盲端终于蜗顶。蜗螺旋管管腔可分为3部分,近蜗顶侧的管腔为前庭阶;中间为膜性的蜗管;近蜗底侧者为鼓阶,终于封闭蜗窗的第二鼓膜。

膜迷路

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由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3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连通,其内充满着内淋巴。

膜半规管

为3个半环形膜性细管,分别套在同名骨半规管内。每管在骨壶腹内的部分也膨大,称膜壶腹,其壁内面都有一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产生运动觉。

椭圆囊和球囊

为两个膜性小囊,位于前庭内。椭圆囊位于后上方,后壁与3个膜半规管连通。球囊位于前下方。两囊之间以细管连通。囊壁内面各有一斑块状隆起,分别称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静止状态下地心引力的刺激产生位觉,或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产生运动觉。

蜗管

为套在蜗螺旋管内的一条三棱形膜管,随蜗螺旋管也旋转两圈半。蜗管一端伸入前庭内,借细管与球囊相连通,另一端达蜗顶,为盲端。蜗管横断面呈三角形,外侧壁与蜗螺旋管外侧紧密结合,上壁称前庭膜,下壁称螺旋膜或基底膜。螺旋膜的上面有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

内耳道

内耳道底有一横位的骨嵴称横崎,将内耳道底分隔为上、下两部。上部的前份有一圆形的孔,有面神经通过。下部的前份为蜗区,有蜗神经通过。上、下部的后份有前庭上区,前庭下区和单孔,有前庭神经的3个分支通过。

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内耳的血管

由迷路动脉和茎乳动脉供血。迷路动脉多发自小脑下前动脉或基底动脉,少数发自小脑下后动脉和椎动脉的颅内段。在内耳道底分为前庭支和蜗支,前庭支分布于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蜗支分布于蜗螺旋管。茎乳动脉发自耳后动脉,分布到部分半规管。

内耳的淋巴

通常认为前庭内的外淋巴向后与半规管的外淋巴相通连,向前与耳蜗前庭阶内的外淋巴通连,继经蜗孔进入鼓阶。前庭内的外淋巴通过蜗水管引流至蛛网膜下腔。蜗水管位于颞骨岩部内,蜗水管内口位于蜗窗的内侧,其外口位于颈静脉窝的内侧,内耳道的下方。

内耳的神经

前庭蜗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和蜗神经。前庭神经由前庭神经节的中枢突组成,周围突有3支,上支为椭圆囊壶腹神经,穿前庭上区小孔分布干椭圆囊斑和前膜半规管,还有外膜半规管的壶腹峰。下支为球囊神经,穿前庭下区小孔分布至球囊斑。后支为后壶腹神经,穿内耳道底后下部的单孔,分布至后膜半规管的壶腹嵴。蜗神经由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经蜗轴纵管,穿内耳道底筛状区的螺旋孔,经内耳门入颅,周围突穿经骨螺旋板和基底膜,分布于螺旋器。

内耳又称迷路,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前者为听觉感受器官,后者属平衡感觉器官。因此,内耳主要有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

听觉功能

声波进入外耳道,经过鼓膜及听骨链,前庭窗传入内耳,为气传导。声波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入内耳,为骨传导。声波进入内淋巴液,传到螺旋器,兴奋毛细胞后将声音转换为生物电能――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及各神经元,逐级向上传递,直到大脑皮质中枢引起听觉,称为感音系统。

平衡功能

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通过体内各种调节机构的作用,以感知和维持人体在空间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时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主要依靠内耳的前庭器及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本身感觉系统的协调作用来完成,其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一旦前庭功能发生障碍或受到非生理性的刺激时,就会发生异常反应,表现为体位调节障碍,平衡失调。

无特殊饮食禁忌,日常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即可,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禁烟酒,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内耳的养护和运动无明显联系,和活动相关的内容主要是防止外伤。但仍然建议正常人群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间接减少内耳相关疾病的发生,以有氧运动为宜。

内耳是重要听觉器官,内耳的毛细胞可以通过机械能转换为生物电能,从而产生听觉,因此内耳维护在避免耳聋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内耳养护的常见注意事项如下:

避免母体感染

60%的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所以养护内耳要从孕期做起。耳朵外形发育成熟通常是在胚胎期前3个月,所以孕妇在怀孕早期、备孕期要注意避免感冒、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具有耳毒性的药物要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避免噪音

噪音是造成内耳损伤,导致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不仅要避免工作中的噪音,还要避免生活中的噪音。此外,不要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过大,如果平时遇到声音较大的情况,注意及时对耳朵进行防护。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还有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等。部分利尿剂具有耳毒性,在用药时要注意阅读说明书,如果患者本身耳朵功能较差,此类药物要慎用。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发生末梢微血管病变。内耳动脉属于终末期血管,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耳血供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毛细胞活力,引起听力下降或者耳鸣。

其他

情绪激动可能会影响内耳的生理功能,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另外,注意保证休息和睡眠,防止耳部进水等。

内耳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具有感音、平衡感觉功能,当内耳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我们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内耳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内耳和不健康内耳有哪些区别。

内耳形态

1、正常内耳

内耳外观类似雕刻精细的工艺品,盘旋曲折,形似迷宫,故又被称之为迷路。内耳的结构不易分离,它是“藏”于颞骨岩部内的一系列管道腔。内耳外侧由厚2-3mm的骨质包围,形成骨迷路。在骨迷路内部悬浮着形状相同但只有其1/4大小的膜性管,被称之为膜迷路。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溢外淋巴液,膜迷路内为内淋巴液。而内耳道是颞骨岩部后面的短管。从内耳门至内耳道底,长约10mm。内耳道底邻接骨迷路的内侧壁,有神经血管穿经的孔隙,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路动脉由此穿行。

2、异常内耳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颞骨切片镜检发现蜗管明显扩张,球囊膨大,前庭膜向前庭阶膨隆,甚至接触到蜗管骨壁,椭圆囊膨胀,主要在与半规管壶腹连接处。前庭膜可被胀破。螺旋器、圆囊、椭圆囊及壶腹嵴在疾病早期基本正常,而晚期则可发生内耳感受器的退行性变,出现感音性耳聋。

耳硬化症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于骨迷路的局灶性病变,表现为在骨迷路包囊内形成一个或数个局限性的、富含血管的海绵状的新骨,其代替了原有的正常骨质。若病变向骨壁范围之外扩展,侵及环韧带,可使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又名耳石症,是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病变。手术中发现及颢骨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半规管中或其壶腹嵴上存在游离的碳酸钙结晶,或嗜碱性染色的沉着物(耳石碎屑)。

耳蜗发育异常

Michel畸形:最严重的内耳畸形。耳蜗骨迷路与膜迷路完全未发育,有些患者颞骨岩部未发育,无残余听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合并其他脏器的畸形和发育异常。

Mondini畸形:耳蜗扁平,发育不良,底转已发育,但第2周及顶周发育不全。可同时合并半规管前庭、两窗和耳蜗水管畸形。单耳或双耳受累,听力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BingAlexander畸形:骨迷路正常,膜迷路畸形。患者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低频听力损失一般较轻。

Scheibe畸形:是较常见的一种内耳畸形。骨迷路及膜迷路的上部结构发育正常包括椭圆囊和半规管发育正常,蜗管和球囊发育不全。

前庭水管扩张或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常见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听力障碍在出生时即有,也可在儿童期出现听力下降。听力检查显示感音神经性耳聋,影像学检查总脚和前庭水管外口之间中点处,前庭水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5mm时可诊断。

内耳受损后,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眩晕等,具体如下:

耳聋

部分内耳疾病可影响耳的传音以及感音功能,导致听力下降,严重可致耳聋。声波在兴奋毛细胞之前发生的听觉障碍,称为传导性耳聋。如果只限于毛细胞感觉上皮障碍,则引起耳蜗性耳聋。若仅限于听神经本身病变,可产生神经性耳聋。两者皆有病变时,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脑实质、神经元、神经纤维病变时,称为中枢性耳聋。单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引起功能性耳聋,或称精神性耳聋。

耳鸣

每个人均有生理性耳鸣的感受,超过生理限度者成为症状,作为耳鸣症状尚需排除幻听和头鸣。传导性耳聋患者的耳鸣为低音调如机器轰鸣,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如蝉鸣。梅尼埃病的耳鸣多发生与眩晕前,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后转为高音调蝉鸣或汽笛声。耳鸣于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自然缓解,多次发作可转为永久性,令患者烦躁不安。

眩晕

一旦前庭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体位调节障碍,表现为行动困难;视觉调节障碍,可出现眼球震颤;自觉空间定位障碍,则出现眩晕等。又因前庭神经核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因此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症状。

威利斯听觉倒错

在一般环境中分辨语音困难,在嘈杂环境中听辨能力反而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威利斯听觉倒错或威利斯误听,一般多见于耳硬化症。

内耳的健康对每个人至关重要,内耳受损后可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而影响内耳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长期抽烟

吸烟会造成动脉硬化。但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供应内耳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直接造成耳聋。同时,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螺旋神经节、前庭神经节和脑干核网状质受损害,这些组织都是与听觉有关的关键部位。所以,吸烟的人会比不吸烟的人较早地丧失听力,并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

过度用耳

如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等,会造成耳朵压力过重造成耳朵超负荷工作,致使听力下降,损害内耳的健康。

滥用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会损害内耳、耳蜗、前庭,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因此,抗感染药物不可擅自食用,要在医院有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特别是本身就有耳病的人群,还要和医生说明病史,以防加重病情。

情绪因素

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可影响末梢小血管的功能,使小血管发生痉挛、收缩,使在微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供应局部组织的血液量便会减少。如果这种变化发生在内耳小血管,便会影响内耳的生理功能,可导致听力突然减退。

噪音污染

长期处于噪音严重的环境中,可影响神经细胞,导致神经性耳鸣,严重者可出现听力减退甚至是耳聋。当噪音分贝过高时,如超过120分贝,可导致耳朵疼痛,引起急性损伤。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有些内耳疾病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梅尼埃病、先天性内耳畸形。

感染因素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耳聋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Ⅲ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感染损伤听觉系统,导致耳聋的发生。

内耳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耳聋

如果听力明显下降,甚至是听不到声音,或间歇性出现耳聋,发作次数越频繁耳聋症状越严重,很可能是内耳疾病导致,需就诊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耳鸣

如果自觉自己的耳朵出现异常的声响,但现实中并没有这种声音,如嗡嗡声、蝉鸣声、滋滋声等,很可能是耳鸣,引起耳鸣的疾病较多,与内耳相关的可能是听神经损伤及内耳肿瘤等。

眩晕

自觉天旋地转,或者是自己与周边的物体一起不停的晃动,无法走路,即眩晕的症状,则警惕是否为梅尼埃病等。

耳胀满感

耳朵有闷胀感、压迫感或有头胀满感,需要警惕是否患有内耳疾病。

内耳的检查主要涉及到耳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耳部影响学检查四大类。

耳内镜检查

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直径0.3-0.4mm的微内镜通过鼓阶造孔直接进行观察,明确内耳有无发生病变。

听功能检查

音叉试验

是门诊最常用的基本主观听力检查法,用于初步判定听力障碍,鉴别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聋,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

纯音听力计检查法

用于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判断有无听觉障碍,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能够对耳聋的类型和病变部位作出初步判断。

阈上听功能测试

采用阈上听功能测试有助于鉴别蜗性病变或蜗后病变。阈上听功能测试包括重振试验、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听觉疲劳和病理性适应现象测试等。

言语测听法

言语是通过声音进行的语言交流,言语交流不但依赖于听见声音,而且必须能够理解语,可判断听觉通路部位有无病变。

电反应测听法

是用于检测声波经耳蜗毛细胞换能、听神经和听觉通路到听觉皮层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电位的客观测听法,可判断是否有听力受损。

平衡功能检查

闭目直立检查法

受试者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手指互扣于胸前,观察受试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迷路病变者偏倒向眼震慢相(前庭功能低)侧,小脑病变者偏倒向患侧或向后倒。

过指试验

受试者睁眼、闭目用两手的示指轮流碰触置于前下方的检查者示指各数次。迷路病变表现为双臂偏向眼震慢相侧,小脑病变时仅有一侧手臂偏移。

行走试验

受试者闭眼,向正前方行走5步,继之后退5步,前后行走5次。观察其步态,并计算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偏差角。偏差角>90°者,示两侧前庭功能有显著差异。或受试者闭目向前直线行走,迷路病变者偏向前庭功能弱的一侧。

瘘管试验

将鼓气耳镜紧贴于受试者外耳道内并交替加、减压力,观察眼球运动情况和有无眩晕,有助于判断内耳疾病。

静态姿势描记法

将人体睁眼和闭眼站立时姿势摆动产生的重心移位信息,通过脚底的压力平板中的压力传感器传递到计算机进行分析。通过重心移位的轨迹定量试验。由于该法不能去除体感信息,提取的前庭功能信息有一定限制,临床价值有限。

眼震检查

用于判断有无前庭病变或前庭功能障碍。

耳部影像学检查

耳部CT扫描

耳部CT扫描不仅可清晰显示题骨的细微骨性结构,尚可显示其中的异常软组织阴影,对先天性耳畸形、颞骨骨折、肿瘤等具有较高的助诊价值。

耳部MRI

可显示内耳和内耳道软组织结构,显示与颞骨病变有关的桥小脑角及颞叶、脑室等软组织解剖结构变化,如肿瘤、脓肿、出血等。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