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4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眼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晶状体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介质

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借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晶状体能把远处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应在视网膜上

位置

晶状体位于眼部后房,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借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左右各一。

晶状体的外面包有高度弹性的薄膜,称为晶状体囊。晶状体本身由平行排列的晶状体纤维组成,周围部较软称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较硬称晶状体核。

晶状体囊

一层包绕整个晶状体的弹性基底膜,主要由IV型胶原、硫酸软骨素、纤维蛋白等组成。临床上根据囊膜与赤道的相对位置分为前囊和后囊,赤道前的为前囊,由其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形成;赤道后的为后囊,由拉长的皮质细胞生成。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单层立方上皮细胞,位于前囊下并延续到赤道后约1mm处,是晶状体中代谢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后部上皮细胞已形成原始晶状体细胞,故出生后人眼晶状体后囊下没有上皮细胞。

晶状体纤维

为同心性长纤维,每一条纤维为一个带状细胞,这种纤维细胞由赤道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新形成的细胞排列整齐组成皮质,并不断将旧的细胞向中心挤压形成晶状体核。皮质位于囊膜与晶状体核之间,占体积的16%。晶状体核位于晶状体的中心,占体积的84%,根据其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顺序分为胚胎核、胎儿核婴儿核、成人核。

晶状体是眼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介质,具有屈光调节、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屈光和调节功能

晶状体是眼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其曲度随所视物体的远近不同而改变。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使睫状突内伸,悬韧带变松弛,晶状体借助于晶状体囊及其本身的弹性而变凸,特别是其前部的凸度增大,屈光度加强,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恰能聚焦于视网膜上。反之,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突外伸,悬韧带加强了对晶状体的牵拉,晶状体曲度变小,使远处物体清晰成像。

保护视网膜

晶状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透过率不同,紫外线的透过率较低。晶状体对光线的屏障作用降低了视网膜的光损伤。

良好的饮食养护,有助远离眼睛病变,保护晶状体。日常应少吃蛋黄、鳝鱼、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因为白内障的发生与胆固醇有一定关系,会造成晶状体病变。可适当补充富含锌、硒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大枣、刺梨以及新鲜绿色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青鱼、沙丁鱼、瘦肉、花生、核桃、牡蛎等含锌丰富,以及芦笋、蘑菇、谷物、鱼、虾等含硒食物,有助于减缓白内障发病,从而减少晶状体病变。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视力,户外运动可以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增加了眼球活动的时间,有利于缓解视力疲劳,提高视力。同时,户外运动增加了晒太阳几率,从而增加人体钙的吸收。日常可进行打羽毛球和乒乓球,在连续不断的击球回球中,眼球中的关键部分如睫状肌、晶状体和悬韧带都能得到锻炼,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

日常养护晶状体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照射并避免用眼过度。紫外线照射过多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因此建议外出时戴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还要避免用眼过度,过度用眼会让晶状体提前老化,发生白内障。用眼最重要的是注意劳逸结合,看东西达到一定时间应该休息一下,做眼保健操或看看窗外的绿树及远物,缓解疲劳。

晶状体可以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接下来以疾病为例,从晶状体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晶状体和不健康晶状体的区别。

晶状体形态

1、正常晶状体

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后面曲度较大,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出生时晶状体直径5mm、中央厚度3.5-4mm,成人晶状体直径9-10mm、中央厚度4-5mm,前表面曲率半径为10mm,后表面曲率半径为6mm。

2、异常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初发期可见晶状体皮质中有空泡和水隙形成。水隙从周边向中央扩大,在晶状体周边前、后皮质形成楔形混浊,呈羽毛状,尖端指向中央;膨胀期或未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加重,皮质吸水肿胀,晶状体体积增大,前房变浅。晶状体呈灰白色混浊;成熟期晶状体内水分溢出,肿胀消退,体积变小,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过熟期,晶状体体积变小,囊膜皱缩,表面有钙化点或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

核性白内障:核的混浊从胎儿核或成人核开始,初期核为黄色,随病程进展核的颜色逐渐加深而呈黄褐色、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

后囊下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

外伤性白内障

钝挫伤白内障可见瞳孔缘部色素上皮细胞脱落,晶状体前囊出现环形混浊,其下可有浅层皮质混浊;穿通伤白内障可见晶状体囊膜破裂,水分渗入晶状体而致混浊;电击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前囊膜下液泡形成,以后形成点状或线状混浊。

代谢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见屈光改变,晶状体变凸或变扁平。;半乳糖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纤维水肿、混浊;肝豆状核变性可出现角膜色素环,晶状体混浊呈典型的葵花形。

并发性白内障

眼后段疾病引起者,早期在晶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可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混浊,并有较多空泡形成,逐渐向晶状体核中心部及周边部扩展,呈放射状,形成玫瑰花样混浊,继之向前皮质蔓延,逐渐使晶状体全混浊。

放射性白内障

红外线所致白内障初期,晶状体后皮质有空泡、点状和线状混浊,类似蜘蛛网状,有金黄色结晶样光泽;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初期晶状体后囊膜下有空泡和灰白色颗粒状混浊,并逐渐发展为环状混浊。也可表现为前囊膜下皮质点状、线状和羽毛状混浊,从前极向外放射;微波所致白内障,晶状体可出现皮质点状混浊、后囊膜下混浊和前皮质羽状混浊。

晶状体位置异常

晶状体半脱位可见前房变深或深浅不一、虹膜震颤、晶状体震颤、玻璃体疝等,镜下可见双眼底像和新月形眼底反光。晶状体全脱位到前房内,可见晶状体多沉下前房下方,晶状体直径比位于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边缘带金色光泽而使透明晶状体的呈油滴状,混浊的晶状体则呈白色盘状物。晶状体全脱位到玻璃体腔内,可见一透明的球状物,早期尚可活动,长期后固定于下方,并与视网膜粘连,日久后晶状体变混浊。

晶状体形成异常

先天性无晶状体的胚胎早期未形成晶状体板,为原发性无晶状体,极为罕见。当晶状体形成后发生退行变性,使其结构消失,仅遗留其痕迹者为继发性无晶状体;晶状体纤维发育不全可导致晶状体双核、无核或晶状体内异常裂隙。

晶状体形态异常

球形晶状体可见晶状体呈球形,直径较小,前后径较长。充分散大瞳孔后晶状体赤道部和悬韧带完全暴露;圆锥形晶状体可见晶状体前面或后面突出,呈圆锥形,通常为皮质突出;晶状体缺损即晶状体下方偏内赤道部有切迹样缺损,形状大小不等;晶状体脐状缺陷是在晶状体前表面或后表面有一小的凹陷。

晶状体受损后,可出现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固定性黑影、单眼复视或多视、近视或远视等症状,具体如下:

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

晶状体混浊时会引起视物模糊,中央部的混浊会严重影响视力。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晶状体脱位也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晶状体不全脱位时,患者自觉有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但晶状体完全脱位时,患者的视力会严重下降。

固定性黑影

患者可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朦胧黑影,在阳光、灯光下黑影更为明显,这是晶状体早期局限性混浊的表现。

单眼复视或多视

白内障早期,晶状体部分混浊、部分透明,光线通过它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像会产生双影或多影、视物变形。晶状体半脱位后,可产生单眼复视,一个像为通过晶状体区所形成,另一个像较小,为通过无晶状体区所见。

近视

白内障患者近视与晶状体核硬化有关。核硬化致晶状体屈光指数明显增加,因而产生近视,近视程度随白内障发展而变化。有时已有老视的患者看书反而不用戴“老花镜”,但当晶状体核进一步硬化,近视程度超过“老花眼”程度时,患者近视力又明显减退。

远视

如晶状体脱位范围较大,远离视轴中心,使得视轴区晶状体的屈光力缺失,如同眼内缺少了原本存在的一片透镜,患者可出现高度远视的症状。

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眼痛

晶状体位置异常时,若偏移的晶状体引起瞳孔阻滞,使得房水无法排出,导致眼压增高,出现眼红、胀痛的症状。

晶状体病变主要包括白内障以及晶状体位置和形态异常,上述两类病变都可引起明显的视力障碍。以下分别从这两类病变介绍晶状体疾病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性白内障多数为基因突变所造成,少数由染色体异常或线粒体疾病所造成,可见于先天性白内障。单纯性晶状体异位为晶状体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导致。

外伤

眼球穿通伤、钝挫伤、辐射性损伤、电击伤等使晶状体囊膜和皮质遭受破坏,房水进入晶状体内,引起上皮水肿及晶状体纤维蛋白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白内障。眼球受外伤后造成悬韧带断裂,可发生晶状体异位。

疾病因素

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而导致其混浊。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及高度近视等。糖尿病、半乳糖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等代谢障碍也可导致晶状体混浊。

其他因素

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物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容易引起晶状体混浊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化学物质包括苯及其化合物、氟、萘、金属等。红外线、电离辐射、微波等都可导致晶状体混浊。

晶状体健康可以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有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视力下降

如果感到视力不断下降,看东西逐渐模糊不清,严重的甚至会仅存光感;或觉得自己的视野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看东西不能看到全部,则考虑是晶状体出现混浊引起。

“老花眼”好转

老年人感觉视力有所“提高”,看书、看报反而不需要戴老花镜了,产生了视力“返老还童”的错觉。实际上这不是视力提高,需警惕晶状体核硬化。

视物重影

如果产生了单眼的复视或者多视,看东西会有很多影像,则可能是晶状体混浊或者脱位会使得各个部分的屈光力不均匀引起。

眼前暗影

眼前暗影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眼前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则可能是白内障初期症状。

晶状体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常规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超声检查等。

常规检查

视力

每个患者都应先做视力检查,远视力低下而近视力正常,表明有可能为近视性屈光不正。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的中年以上者,多数可能是老视眼。远、近视力都不正常者,有可能为重度屈光不正或眼的器质性病变。

晶状体

一般先在不散瞳的情况下采用焦点映光法检查晶状体。观察有无残余瞳孔膜、晶状体有无混浊;观察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及形态(前囊下、皮质、核或后囊下);观察晶状体位置,是否有半脱位或全脱位,晶状体是否缺如。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弥散光照明法

可以检查晶状体有无移位,有无明确的斑点状或楔形混浊,晶状体表面是否光洁一致等,但不能明确晶状体各层较细微的改变。

直接焦点照明法

宽光带照射可观察晶状体周边前表面与瞳孔位置的关系,其间隙是否有不同,相应的晶状体前面的虹膜有无颤动,观察晶状体表面及前皮质的光学特性;窄光带照射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晶状体病变位置、形态甚至性质。

间接焦点斜照法

可以看到并非完混浊但折光有改变的病变,如水隙、空泡及轻微的混浊。

后映光照射法

观察较细微的直接焦点照射法不易发现的改变,如晶状体后囊下的混浊、后发障、前囊膜色素、微小混浊等。

镜面反光照射法

可看到晶状体囊的镜面反光,晶状体囊膜组织不均匀则镜面反光出现相应的反射与折射,如正常晶状体的前囊可看到鲨鱼皮样反光。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则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不但能对晶状体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了解晶状体异位的部位及白内障的程度,还能发现晶状体后的眼底疾病。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