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血管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15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口腔血管瘤是指口腔部位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因分型而异,主要表现为不同外观的口腔斑块或结节,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疗效较好。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肿瘤科

临床症状
不同外观的口腔黏膜斑块、结节等。

危害
影响口腔功能。

检查
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口腔黏膜损害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可选择手术、放疗、激光、低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治愈性
大部分预后良好。

饮食建议
避免粗糙、坚硬及刺激性食物,婴儿应科学喂养。

病因
病因
病因不详。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毛细血管瘤:此型婴幼儿最常见。多发于唇舌黏膜,呈暗红或紫红色斑块,高出或不高出黏膜,或呈乳头状、息肉样小结节。触诊有粗糙感,压迫肿瘤,其表面颜色可褪去;解除压力后,恢复原有颜色和大小。弥散性斑片状病变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高出皮肤表面,且高低不平,有颗粒状或皱折表现者,称为杨梅样血管瘤。2.海绵状血管瘤:此型多见于唇、舌、颊黏膜、口底等部位,位置深浅不一。位置较深者表面皮肤或黏膜色泽正常,表浅者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肿瘤界限不清,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及静脉石。低头时肿瘤膨大,改变体位使头抬高后肿块恢复原状。穿刺有血液。较大范围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致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发感染时可出现疼痛、肿胀、溃疡与出血。3.蔓状血管瘤:此型多见于成人,幼儿少见。好发于口底等部位。肿瘤突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高。可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局部骨质可因肿瘤的侵蚀而产生破坏,也可突入皮肤,使皮肤变薄,甚至坏死出血。

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患者口腔黏膜损害表现进行诊断。体格检查可有体位移动试验阳性。血管造影可显示部分血管瘤病变范围及侧支循环。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瘤由大片分化成熟而排列较密的毛细血管构成,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蔓状血管瘤由口径较大的迂回扭曲的小静脉和小动脉构成。根据病理结果可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根据肿瘤类型、部位、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可选择手术治疗、放疗、激光治疗、硬化剂瘤内注射等。

药物治疗
1.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硬化剂进行瘤内注射治疗,多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2.病变范围较大,使用其他治疗有困难的婴幼儿期毛细血管瘤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

放化疗
对局限性病变可选择放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血管瘤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应尽量保存病变周围正常组织,切除肿瘤后的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或行局部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可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以减少和控制术中出血。

其他治疗
1.表浅而局限的血管瘤可选择激光治疗。2.低温治疗可用于婴幼儿及成人血管瘤的治疗,尤其是表浅而局限的海绵状血管瘤。

预后情况
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1.术后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发生感染。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安抚年幼儿,避免哭闹。3.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

饮食调理
治疗后可选择少渣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营养。婴儿应注意科学喂养。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