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近视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29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指通常的近视,即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看近处正常
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可通过配戴眼镜、进行屈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定义
真性近视指通常的近视眼,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小于50度。
近视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1]
眼睛度数常用屈光度表示,例如近视100度,可表示为-1.00 D。通常无法通过裸眼视力推测出屈光度,这两者之间没有固定对应关系。

分类
根据近视的程度分类
轻度近视:<300度。
中度近视:300度~600度。
高度近视:>600度[2]
根据病程进展及有无病理变化分类
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内,大部分患者没有眼部病理改变,用适当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一般在600度以上,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眼底病变,严重者可致盲。

发病情况
WHO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几乎占据我国总人口数的一半。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升高,且平均发生年龄逐渐减低、重度化日益严重。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14.5%[3]

病因
致病原因
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用眼姿势不正确:如看书时眼睛与书距离太近。
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
户外活动少。
工作或阅读环境光照过强或过暗。
工作目标过于精细。
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或双方均有近视的青少年,近视风险较大,且与父母近视度数呈正相关。
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遗传作用更为明显。

症状
主要症状
远视力降低
持续看远处模糊不清,近处正常。视远时可出现眯眼、歪头、揉眼。
视疲劳
视物难以持久,易出现眼部酸胀、干涩、流泪、眼睑痉挛(眼皮跳)、复视(重影)。
眼球突出
近视度数较高者,可出现眼轴增长所导致的眼球突出。

其他症状
严重时还可出现斜视、弱视。
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夜间视力差、眼前有漂浮物、闪光感(眼前有时间极短的亮光闪现)等症状。

并发症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眼内代谢异常,可出现许多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致盲。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不断延长,视网膜逐渐变薄,发生变性、裂孔、脱离的概率增加。
发病初期有眼前漂浮物、闪光感,累及黄斑时视力明显减退。
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者眼内营养代谢异常,导致晶状体逐渐变得混浊,引发白内障。
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可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改变、视野缺损。
青光眼
高度近视使眼内结构发生改变,对眼压的耐受程度降低,易患青光眼。
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雾视、眼胀,晚期时视功能可严重受损。
黄斑部病变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时,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萎缩等。
患者常因黄斑出血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心固定暗点。
真性近视还可能并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等眼部疾病。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到眼科就医:
视远处模糊;
眼睛易疲劳、酸胀、流泪;
眼球突出;
斜视、弱视;
常规视力检查发现视力异常。
急诊科
视力骤降、眼前大片固定黑影遮挡、突然失明时,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切忌自行用药。
避免用力揉搓眼部。
就医时避免化眼妆和戴隐形眼镜。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远视力是否有明显的下降?如有,持续多久了?
是否习惯眯眼、揉眼?
是否容易出现眼酸、眼胀、流泪、眼睑痉挛、复视?
是否有眼球突出?
是否有夜间视力差、眼前漂浮物、闪光感?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最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看书、手机、电脑等)?
是否阅读时眼睛距离书本过近(少于30厘米)?
是否经常参加加户外活动?
平时学习或工作的环境光线怎么样?
父亲或母亲是否患高度近视?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视力检查
裂隙灯检查
眼压检查
眼底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期近距离用眼、用眼姿势不正确等不良用眼习惯史。
有从事需要用眼的精细工作史。
有近视家族史。
临床表现
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
视物难以持久,易疲劳。
有眼球突出等改变。
部分患者可出现斜视、弱视。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检查可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分开。
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
检查时应听从医生的指示,不随意眯眼、歪头或挪动身体。
左右眼分别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
又称散瞳验光,可确诊近视,还可以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散瞳前后近视度数变化不大则考虑为真性近视[4]
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放松心情,将下颌放入下颌托,头顶住上额托,根据医生指令转动眼球。
眼底检查
观察有无眼底病变。
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
眼压测定
了解眼压情况。
检查过程中有轻微气流冲击眼球,略有不适,应避免瞬目(眨眼或闭眼)及后退。
近视患者并发青光眼时眼压明显升高。
其他检查
如角膜曲率检查、眼轴长度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检查、眼部B超、眼底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假性近视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等症状。
不同点:散瞳验光后,假性近视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假性近视经过治疗后视力可恢复,真性近视则不可恢复。
散光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视物模糊。
不同点:低度散光远、近视力一般正常,高度散光远、近视力均差。

治疗
治疗目的:矫正视力,缓解视疲劳,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
治疗原则:治疗以光学矫正、屈光手术为主,青少年需及时正确戴镜控制近视进展,有眼底病变时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和并发症[5]
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一般成人选用负球镜矫正单纯近视,青少年儿童选用有近视控制作用的功能性近视离焦眼镜矫正。
应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验光检查,明确近视度数,配戴合适的框架眼镜。
真性近视患者应尽早配戴眼镜,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复查,根据视力变化调整眼镜度数。
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与角膜直接接触,分为软镜和硬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
美观,舒适度高,容易适应,配戴后运动更方便。
软镜更换周期不宜过长,配戴和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
有结膜、泪膜和角膜等眼表病变的患者要慎重选择。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
透气性高,光学成像质量高,不容易加重干眼症状。
初戴时异物感强,需要时间适应。
戴镜后需规范护理,护理操作要求高。
可用于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圆锥角膜、不规则角膜等眼病的视力矫正。
角膜塑形镜
俗称OK镜,通过重塑角膜形态来暂时性降低近视屈光度数,从而提高裸眼视力。可以延缓近视进展。
通过夜间配戴,中低度近视白天可不需再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
价格较贵,护理操作要求高,配戴不当存在并发症风险。
眼睑内翻、泪囊炎、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者禁止配戴。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改变角膜曲率半径,以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代表手术方式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等。
适用于18周岁以上、近两年内屈光状态稳定,且无其他眼部病变或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
术前要根据患者的角膜厚度、屈光情况、角膜曲率、眼底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
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植入人工晶状体。
适用于18周岁以上、近两年内屈光状态稳定、近视度数较高、不能或不愿接受其他治疗方式或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
有葡萄膜炎、早期白内障、青光眼、浅前房、角膜病变、瞳孔偏大等疾病的患者不适合选择此手术。
术后并发症
欠矫或过矫:术后可能会出现矫正结果与目标相比偏低或偏高。
视觉症状 :术后可能存在重影、高阶像差增加、眩光、视疲劳等视觉症状。
角膜并发症:如角膜上皮内生、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等。若切削后剩余角膜厚度太低,或本身存在圆锥角膜风险,有继发性圆锥角膜可能。
干眼症: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眼睛干涩、不适,可能是患有干眼症。
屈光回退:指术后半年以上再次出现屈光力下降。与术后用眼不当等有关。
高眼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能出现高眼压甚至青光眼风险,需定期复查眼压、前房及眼底情况。
术后护理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滴眼液。
术后应保持眼部清洁,不能揉眼,避免脏水入眼,术后早期尽量不化妆。
术后1~2周少看近,多看远。
术后3个月内尽量不要剧烈活动,避免术眼受到外力撞击。
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外出可酌情戴上墨镜,避免紫外线和阳光直射。
术后要按时复诊。

预后
治愈情况
真性近视不能自愈。只能用光学方法或手术方法矫正视力,或控制近视进展,目前不能通过治疗使近视永久性恢复。
单纯性近视通过矫正可获得理想的视力水平。
病理性近视出现并发症时预后不良。

危害性
真性近视患者视物模糊,可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并出现视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夜间视力差、眼前漂浮物和闪光感,影响日常生活。
高度近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视网膜脱离、黄斑部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风险增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日常
近视防控要点包括避免不良用眼习惯、及时建立近视防控档案、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及近距离用眼、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保障睡眠和营养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戒烟限酒,青少年儿童应减少甜食摄入。
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叶黄素等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生活管理
注意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保证环境光线强弱适中。
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青少年儿童平均每天不少于2小时。
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随诊复查
定期到医院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视力的变化及眼部的情况。
儿童真性近视患者一般建议半年检查一次,度数增长较快者建议3个月检查一次,成年患者一般1年检查一次。
若出现眼睛疼痛、视物模糊、视力突然下降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
避免长时间用眼。连续学习、工作了45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向远方眺望或做眼保健操。
注意用眼的姿势,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看书,不要在走路时或在车上看书。
多进行阳光下户外运动,青少年儿童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
避免过早或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及时建立近视防控档案,定期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
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减少甜食摄入。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视力出现下降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及时矫正,避免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参考文献

[1]
夏江胜. 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因及防治指南[J]. 福建教育,2019(18):2.

[2]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019(012):705-710.

[3]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亢泽峰.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学生与家长版)[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31(6):5.

[4]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检测与防控的应用标准[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8(06):41-53.

[5]
杨培增,范先群. 眼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