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31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目前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以反复发作的鳞屑性红斑、丘疹、斑块等为主要表现
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症状重者可口服甲氨蝶呤、维A酸类等
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刺激皮肤,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

银屑病是什么?

定义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表面出现边界清楚的红色、棕褐色斑丘疹或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为特征。
皮损多发生于头皮及四肢伸侧的皮肤表面。少数患者的皮肤病变可以为脓疱样,或出现关节炎样的疼痛、红肿、变形等表现,或者出现全身皮肤发红、脱屑等。
分型
银屑病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包括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
寻常型银屑病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皮肤病变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最为常见。包括点滴状银屑病和斑块状银屑病。
点滴状银屑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多有自限性,也有一定比例发展为慢性斑块型银屑病。
斑块状银屑病约占80%~90%,是银屑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脓疱型银屑病
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斑片或斑块的同时,出现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高出皮肤表面,内含脓液的皮损(脓疱)。本型银屑病主要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脓疱在局部出现,一般无全身症状。包括位于手掌、足底的脓疱型病变(掌跖脓疱病)或者四肢末端的伴脓疱的皮炎(连续性肢端皮炎)。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皮肤病变可以在全身出现,同时可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又可分为急性、妊娠期、婴幼儿、环状脓疱型银屑病以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局限型。
关节病型银屑病
即银屑病关节炎,除皮肤病变外,还会发生关节病变。
红皮病型银屑病
少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红斑、水肿、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发病情况
世界各地的银屑病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有关。
欧美报告的银屑病患病率为1%~3%。2008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2017年,西南4省市(成都、昆明、贵阳、重庆)的一项大样本流调数据显示,银屑病的总患病率为0.5%。
我国北方的发病率高于南方,估算我国银屑病患者人数在700万以上。
银屑病无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约2/3的患者40岁之前发病。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银屑病怎么治才能断根?
银屑病不能断根。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其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不能根治。
银屑病的治疗可外用糠酸莫米松、卡泊三醇、他克莫司等药膏,还可配合使用紫外线、308准分子光等物理治疗。必要时口服甲氨蝶呤、维A酸胶囊等。生物制剂在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效果较好,也可供选择。药物遵医嘱使用。
银屑病会传染他人吗?
银屑病是不会传染他人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其是没有任何传染性的,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感染、精神因素、应激事件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所以患病后当避免过分焦虑,及时到医院规范治疗,银屑病大多可很好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银屑病治疗偏方,是真的吗?
银屑病的治疗偏方是假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目前其治疗可外用药膏,使用紫外线、308准分子光等物理治疗。必要时配合口服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临床已有很规范的治疗方案,发病时当及时到医院就诊,规范治疗,不可乱用所谓偏方,导致误治、治疗延误等。

病因
致病原因
银屑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一种由T淋巴细胞启动的免疫过程,也就是细胞免疫,是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炎症(比如感染等)与银屑病的皮肤病变也有密切关系。
免疫因素
由T淋巴细胞启动的免疫过程,是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人患银屑病,则其他人患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血缘关系愈近者发病率愈高。
单卵孪生子(同卵双胞胎)可同时发生本病。
人类6号染色体片段(6p21.3)被发现是与银屑病相关的遗传因子。
酶活性异常
银屑病表皮中有两种酶的活动异常,这两种酶分别叫作腺苷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它们在皮肤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增加银屑病发作的风险,常见的如链球菌性咽喉炎或皮肤感染。
气候变化
寒冷或干燥诱发银屑病。
外伤
如皮肤表面切割伤、划伤、晒伤,或者被昆虫叮咬。
精神紧张
长期紧张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心理压力过大,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免疫系统。
烟酒刺激
吸烟(包括吸二手烟)、大量饮酒,会增加患银屑病的风险。
药物
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普萘洛尔。
治疗精神疾病的锂盐,如碳酸锂等。
抗疟药,如氯喹等。
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快。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与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常需要针对内分泌紊乱进行调节。

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并且已发现染色体上的多个易感区域,患者病变处表皮细胞比正常人增生更快。
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相关,T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推测微生物启动了与银屑病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基因表达,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症状
银屑病的分型、疾病过程不同,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主要症状
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斑块,表面有鳞片样的皮屑,抓挠时皮屑可脱落,露出的部分为红色。
病变处干燥,可破裂、出血。
有瘙痒、烧灼感或疼痛。
如果发生在指(趾)甲,则指(趾)甲会变得厚而且粗糙,出现凹陷。
发生在关节时,可有关节肿胀、变形和疼痛。
发生在头皮时,可能会表现为头皮屑增多,头皮内有结痂,可伴有瘙痒。

各型银屑病的症状
寻常型银屑病
为最常见的一型。
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
初起时皮肤表面出现突起的、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片或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
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如果把病变处的鳞屑逐层刮去(这样做可能会造成破损和疼痛,不能自行操作),可以看到下面的几种特征性表现:
刮除最上层的银白色鳞屑,可看到下面一层一层的鳞屑,如刮蜡滴一样(蜡滴现象)。
刮净鳞屑后,可以见到底部的淡红色透明薄膜样(薄膜现象)。
将薄膜剥去以后,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脓疱型银屑病
较少见,分泛发型和局限型。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部分可融合成较大的脓疱。
全身均可发病,但以四肢屈侧和皱褶部位多见,有些人会同时发生在口腔黏膜。
起病急,或者原有的银屑病突然加重,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
多为周期性发作,在缓解期往往出现寻常型银屑病。
局限型脓疱型银屑病的皮损局限于手足,对称发生,不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但病情顽固,反复发作。
红皮病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但较少见。
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
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
关节病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是累及关节的银屑病类型。
全身各关节均可发生,以小关节多见。
受累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周围皮肤也常红肿。
关节症状常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

共病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除皮肤病变之外,还会侵犯全身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除此以外,银屑病的患者还可以发生以下共病。
心血管疾病:银屑病的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这可能和患银屑病时体内有慢性炎症有关。
眼部疾病:包括结膜炎、睑缘炎和葡萄膜炎等。
肥胖:银屑病患者的肥胖发生率更高,病情重者更加明显。造成肥胖原因不清,可能和患病后缺少运动有关,也可能是银屑病的慢性炎症过程所致。
2型糖尿病:银屑病患者易患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能和慢性炎症、肥胖等有关。
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由于皮肤大量脱屑,导致角蛋白丢失过多,矿物质、维生素(包括叶酸)等物质也易出现缺乏,如不注意营养补充,可能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缺乏。
感染:银屑病患者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红皮病型银屑病更易发生感染。
自身免疫系统及脏器损害:如硬化症、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等,以及肝、肾损害,高血压等。
心理疾病:银屑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障碍,如出现自卑和抑郁,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斑块,或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建议及时就医。
患者也可在皮肤红斑上出现脓疱、瘙痒,或出现潮红、弥漫全身,或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等。
风湿免疫科
如果出现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也可以到风湿免疫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避免自行刮除鳞屑,自行刮除可能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关节疼痛不适引起活动不便时,建议就诊时有人陪同,有条件时可使用轮椅等减轻关节负担。
银屑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停药。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需要及时告诉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有鳞屑?
是否有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人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患过感冒或扁桃体炎?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近期有没有发生过创伤?
检查清单
皮肤组织病理、皮肤B超、血常规、血生化
用药清单
糖皮质激素(外用):氢化可的松、氟轻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
角质剥脱剂(外用):水杨酸、维A酸、他扎罗汀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银屑病家族史。
可能有感染史、外伤手术史。
可能有妊娠、肥胖等情况。
可能有酗酒、吸烟等情况。
可能有应用某些药物史。
临床表现
红色或棕褐色斑丘疹或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多发生于头皮及四肢伸面。手掌和足底可出现多个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脓疱,自行干涸、结痂、脱屑,反复出现;或在躯干和四肢红斑处出现密集浅表无菌性小脓疱,部分融合成“脓湖”。
伴有关节疼痛和肿胀。
可伴发瘙痒和疼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继发性细菌感染。
类风湿因子等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关节型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可以了解关节病变情况,怀疑关节型银屑病时需要做关节B超和X线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会从皮肤病变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细胞形态,可诊断银屑病。
注:取皮肤样本属于有创操作,有时需要做局部麻醉;取样本后注意伤口处清洁,避免感染。

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
相似点:均可有皮肤鳞屑。
不同点:鳞屑少而薄,油腻性,刮除鳞屑后没有薄膜和点状出血。
玫瑰糠疹
相似点:均可有红斑和鳞屑。
不同点:皮损沿皮纹排列,鳞屑细小,刮除后无点状出血。很少复发。
扁平苔藓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皮肤表面红斑,有鳞屑。
不同点:紫红色多角形丘疹,有蜡样光泽,鳞屑薄,不易刮除。有剧烈瘙痒。
毛发红糠疹
相似点:均可出现皮肤表面红斑,有鳞屑。
不同点:鳞屑细小,不易刮除,有掌跖角化过度。
副银屑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皮疹和鳞屑。
不同点:皮疹浸润轻,鳞屑薄,病程持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自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小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不同点: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为主要鉴别依据。
头癣
相似点:均可出现鳞状头屑。
不同点:多见于儿童,伴有脱发。真菌检查阳性可以与银屑病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红斑、鳞屑、斑块增生等皮素加重及瘙痒的症状。治疗主要是稳定病情,减缓发展过程,控制与银屑病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
治疗原则:规范、安全和个体化。医生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会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一般需要长期治疗,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相对理想的疗效,可能需要采用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联合疗法包括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以及光疗和药物的联合。交替疗法是治疗过程中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如光疗)发生转换。序贯治疗则是,初始使用有效和快速的治疗方法,然后改用安全的药物维持。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接受规范、足疗程的治疗。
一般治疗
放松心情,避免劳累和过度紧张。
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慢性疾病。

药物治疗
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应用外用药时,还需要注意平时使用保湿剂以加强对皮肤屏障的保护。
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寻常型银屑病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宜选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
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位(主要是身体皱褶部位,特别是腋窝、肛门生殖器和乳房下等部位)。
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头部则多用溶液(丙二醇)和凝胶剂。
局部封包疗法可明显提高药物作用强度。需要长期用药者宜间断使用,还可以通过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疗法使用其他药物,避免长期或持续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多毛等。
维生素D3衍生物
该类药适用于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
维生素D的合成形式,例如卡泊三烯和骨化三醇可减慢皮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可单独使用或与局部皮质类固醇一起或交替使用,增强疗效,降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骨化三醇在敏感区域的刺激性较小。
维A酸
可用于体表面积<20%、躯干和四肢部位的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
凝胶和霜剂(0.05%~0.1%)每日外涂对银屑病有良效。起效较慢,一般不作为一线药物单独使用。可与丙酸氯倍他索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皮损控制后继续应用他扎罗汀,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
孕妇,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不建议使用。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减少炎症反应,可用于皮肤薄嫩的区域如面部。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或序贯外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且能减少长期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不建议孕妇、哺乳期或备孕女性使用。
水杨酸类
水杨酸洗发剂可减少头皮银屑病的厚屑,水杨酸软膏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与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焦油联合应用时,可以增加其他外用药物的渗透性,提高后者的效果。
焦油类
包括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和黑豆馏油等,配成5%浓度的软膏外用。
煤焦油对于慢性稳定性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疗效较好。禁用于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
可溶性煤焦油可用于沐浴,煤焦油香波用于洗头。煤焦油醑剂用于涂搽,对头部银屑病治疗有效。
不建议孕妇或哺乳期的女性使用煤焦油治疗。
蒽林类
常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可配成软膏、糊剂和石蜡剂。常用浓度为0.05%~1.0%,从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提高。勿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位,注意保护正常皮肤。
芳香烃受体激动剂
本维莫德软膏2019年上市,主要用于成人轻至中度稳定性寻常型银屑病的局部治疗。
主要是用于对糖皮质激素和/或维生素D3衍生物外用制剂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满意,以及不能耐受系统药物治疗或疗效不满意者。
18岁以下患者、妊娠和计划妊娠者禁用,哺乳期女性慎用。
外用复方制剂
与单药治疗相比,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包括复方卡泊三醇(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维A酸+丙酸氯倍他索)及复方他扎罗汀(他扎罗汀+倍他米松)等。
外用药注意事项
所有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擅自改变,更不要自行决定药物的种类和用法。外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稳定性是临床联合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例如维生素D3类衍生物不宜和水杨酸等混合外用。
保持皮肤清洁,搽药前应清除皮损区的鳞屑及残留药物。
要严格遵医嘱准确用药,搽药期间,注意皮损变化。发现皮损扩大时应停止搽药,同时报告医师。
面部、乳房、腹股沟、腋窝、会阴等部位慎搽超强效激素,严格遵守医生指导。
全身用药
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注射(静脉或肌内注射)用药。
甲氨蝶呤(MTX)
甲氨蝶呤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
甲氨蝶呤适用于中重度斑块状、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泛发性脓疱型及其他常规治疗效果较差者。
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或哺乳、白细胞计数减少,活动性感染性疾病、酗酒、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疾病等时避免使用。
维A酸类
可以调节表皮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严重斑块状银屑病,单独服用或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有较满意的疗效。
常用药物有阿维A酯、阿维A等。
维A酸类药主要副作用为对胎儿的致畸作用,育龄女性停药后的2年之内应采取避孕措施;服药期间出现唇、眼、鼻黏膜干燥,皮肤弥漫性脱屑及毛发脱落。长期服用时可出现血脂升高、肝脏损害等,但停药后可恢复。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可能导致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疮型银屑病。只有皮肤科专科医生认为绝对必要时,在严格监控下酌情使用。
对难以控制的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用其他疗法(如甲氨蝶呤)无效或有禁忌的情况下,慎重使用,病情缓解逐渐减量。
其他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环孢素A、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目前应用于严重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
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如TNF-α阻断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IL-12/23拮抗剂(如乌司奴单抗等)、IL-17A拮抗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达单抗等)的应用是银屑病治疗的新进展,疗效显著,但其价格昂贵,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观察。
抗菌药
部分银屑病如点滴型银屑病常伴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病例可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治疗,疗效良好。某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红霉素。
部分患者皮脂溢出部位有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可应用酮康唑洗剂治疗。

物理疗法
主要指光疗,是中度至重度银屑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
日光浴
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改善银屑病的病情,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包括全身和局部日光浴。
全身日光浴需要不断翻转身体,使全身各部分充分接受日光照射。局部日光浴则用布单遮挡某些部位进行日光浴。建议在开始日光浴之前,咨询医生相关注意事项。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NB-UVB)
NB-UVB是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的光疗法,紫外线照射可以治疗银屑病的皮肤病变。
适用于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
短期副作用可能包括发红,瘙痒和皮肤干燥,严重者可致皮肤烧伤。定期保湿可以缓解不适。
可以联合维A酸类等药物治疗,减少紫外线照射的剂量。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PUVA)
该治疗为照射长波紫外线之前服用光敏药物补骨脂素,使长波紫外线更深入地穿透皮肤,可以持续改善皮损,经常用于严重病例。
适用于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局限性斑块状银屑病等。
短期副作用为恶心、头痛、灼痛和瘙痒。长期副作用包括皮肤干燥和皱纹、雀斑、日晒敏感性增加,以及皮肤癌(包括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
308nm准分子激光和准分子光
具有靶向性,只作用于发生病变的皮肤,不影响正常皮肤。适合于皮损面积<10%体表面积的局限性斑块状银屑病。
其他疗法不适合的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会阴部等也可以考虑该疗法。
与传统的光疗相比,准分子激光和准分子光疗法疗程更少。副作用可能包括发红和起水疱等。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临床上有有效报道,但还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证据。
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需根据患者的证型,分型论治。
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在进行期以清热凉血为主,静止期、退行期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
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以泻火解毒。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治以清热利湿解毒。
关节病型银屑病治以祛风除湿通络。
常用中成药包括郁金银屑片、银屑灵、银屑冲剂、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
除上述方法外,中医治疗还包括中药外治、火针、针刺、刺络拔罐等方法。

预后
治愈情况
寻常型银屑病可能会一直存在,也可能好转和复发交替出现。
通过治疗可控制病情,尽量使患者的整体健康不受影响。
如果出现银屑病相关的健康问题,例如关节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需要重点监测,早期处理,改善预后。

危害性
银屑病皮肤损害以外的组织器官损害,相对危害性更大些。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合并多种其他系统疾病。
银屑病性关节炎:关节损伤可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眼睛异常:出现结膜炎、眼睑炎和葡萄膜炎。
2型糖尿病:银屑病患者出现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并且病情越重,糖尿病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心血管疾病:银屑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银屑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倍。
肾脏病:中度到重度银屑病出现肾脏病的风险更高。
高代谢综合征:其中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胆固醇异常等,病情较重的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肥胖。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克罗恩病等疾病。
帕金森病:这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更容易发生在银屑病患者身上。
精神心理问题:银屑病容易影响生活和社交质量,与低自尊和抑郁等精神情绪障碍有关。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银屑病饮食无特殊禁忌,建议注意营养均衡,建议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酗酒可能诱发银屑病发生,建议不要饮酒。
生活管理
吸烟者注意戒烟。
保持室内床铺清洁,经常换洗衣物。
穿柔软宽大的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心理支持
患者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明确没有传染性。消除心理负担和顾虑。
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复发率高,及时治疗可减轻心理压力。
要调节自身的不良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深呼吸、瑜伽、冥想或太极等进行放松训练,缓解压力。
家属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精神负担。人际交往中多尊重患者感受。
皮肤管理
皮肤护理可改善皮肤外观和缓解症状。
保持皮肤清洁。
洗澡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浴用品,避免使用热水和刺激性肥皂。
沐浴后涂抹保湿霜。
脱屑时切忌用手强行剥落,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适当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善银屑病,避免强光直射。
用防晒霜保护正常区域的皮肤。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皮肤的颜色、鳞屑的厚薄。
观察有无新皮疹、病变的范围等。
皮肤刺激症状较严重、鳞屑增多且病变范围不断变大,及时复诊。
出现副作用,如发热、呕吐、乏力、血压增高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红皮病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需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预防
避免干燥、寒冷等极端气候刺激
寒冷干燥的天气会使症状加重,做好保暖和保湿护理。
炎热的天气可能会改善症状,但是也可能使银屑病加重。去室外做好防护,室内保持舒适温度。
避免服用或替换会引起皮疹的药物
如果有银屑病家族史、药物加重史,应告诉医生,及时根据病情调整,使用替代药物。可能影响或加重皮疹的药物有:
锂剂,如碳酸锂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
普萘洛尔。
抗疟药奎宁等药物可诱发银屑病。
避免皮肤外伤
皮肤外伤(包括擦伤、割伤等)可使损伤部位发生银屑病,因此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好皮肤,尽量避免损伤。
戒烟戒酒
吸烟可引发银屑病,加重症状。吸烟者需戒烟。酗酒也可诱发银屑病,建议戒酒。
及时治疗皮肤感染
尽量减少感染。一旦出现感染性疾病(如链球菌性咽喉炎),应积极治疗。
其他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气调和、忌恼怒。避免情绪刺激诱发银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0):667-710.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皮肤病与性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08):705-714.

[3]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5]
李斌,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 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6]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8]
张学军. 加强银屑病的基层规范化诊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08):701-704.

[9]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 本维莫德乳膏治疗银屑病专家指导意见[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06):707-711.

[10]
Psoriasis affects 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in the U.S..National Psoriasis Foundation,2021.

[11]
Campa M, Mansouri B, Warren R, Menter A .A Review of Biologic Therapies Targeting IL-23 and IL-17 for Use in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Dermatology and Therapy,2016,6 (1): 1–12.

[12]
Dupire G, Droitcourt C, Hughes C, Le Cleach L .Antistreptococcal interventions for guttate and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9,3: CD011571.

[13]
Farahnik B, Beroukhim K, Zhu TH, Abrouk M, Nakamura M, Singh R, et al. .Ixek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 Review of Phase III Trials.Dermatology and Therapy,2016,6 (1): 25–37.

[14]
Ko SH, Chi CC, Yeh ML, Wang SH, Tsai YS, Hsu MY .Lifestyle changes for treating psoriasi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9, 2019 (7): CD011972.

[15]
aruani A, Samimi M, Stembridge N, Abdel Hay R, Tavernier E, Hughes C, Le Cleach L, et al. (Cochrane Skin Group) .Nonantistreptococcal interventions for acute guttate psoriasis or an acute guttate flare of chronic psoriasi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9, 4: CD011541.

[16]
Peinemann F, Harari M, Peternel S, Chan T, Chan D, Labeit AM, Gambichler T.Indoor salt water baths followed by artificial ultraviolet B light for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20,2020 (5): CD011941.

[17]
Radack KP, Farhangian ME, Anderson KL, Feldman SR .A review of the use of tanning beds as a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Dermatology and Therapy,2015,5 (1): 37–51.

[18]
Rendon A, Schäkel K .Psoria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9, 20 (6): 1475.

[19]
Sbidian, Emilie; Chaimani, Anna; Garcia-Doval, Ignacio; Doney, Liz; Dressler, Corinna; Hua, Camille; Hughes, Carolyn; Naldi, Luigi; Afach, Sivem; Le Cleach, Laurence.Systemic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21,4 (6): CD011535.

[20]
Schlager JG, Rosumeck S, Werner RN, Jacobs A, Schmitt J, Schlager C, Nast A .Topical treatments for scalp psoriasi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6,2016 (2): CD009687.

[21]
Soleymani T, Hung T, Soung J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psoriasis: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5,54 (4): 383–92.

[2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Artificial tanning devices: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to manage sunbe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