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2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雀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皮肤点状色素沉着斑,是遗传性色素沉着病
面部皮肤上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疹,针头至米粒大小,日晒后明显
发病主要与遗传和日晒有关,性别及人种也有影响
无需治疗。求美者可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改善外观

定义
雀斑是一种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发生于面部皮肤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发病情况
好发人群
多始见于5岁左右的儿童,女性居多。雀斑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有雀斑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有雀斑的人。
面部经常受强烈日光照射的人。
白种人。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和日晒有关,性别、人种、生活习惯等也会影响发病。
遗传
遗传是雀斑的主要病因。
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
有家族史者容易发生雀斑,尤其是父母患雀斑的人(父母一方有雀斑,子女发病的可能性为1/2,父母双方有雀斑,子女发病的可能性为3/4)。
日晒
日光照射可诱发或加重雀斑,雀斑发生于经常受到日光照射的暴露部位(如面部)。
受到阳光暴晒或受到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容易引发本病。
日光暴露对雀斑的发生是一个重要因素,非日光暴露部位多数不发生雀斑。
其他影响因素
性别
女性发病率高,且在儿童期(3~5岁)就可发病。
人种
皮肤颜色浅的人种更易发病,因此白种人常见雀斑,尤其是浅色或红色头发的白种人。
年龄
3~5岁及30~50岁的人群更易发病。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雀斑,如熬夜、化妆后未做好清洁、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等。
某些疾病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者的雀斑皮损会更黑、更明显。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皮肤皱褶部位可见雀斑(如腋窝处)。

发病机制
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过度日晒,会导致皮肤中黑素细胞变大,增强产生黑色素的能力,进而导致雀斑变深、变大、增多。

症状
主要表现
部位
好发于面部等日晒暴露部位,尤其是鼻、两颊及颧部,也可在上眼睑、前额部位。
也可能发生于颈部、肩部、手背等部位。
少数可发生在胸部、背部、四肢。
典型皮疹
皮疹为针尖至米粒大小,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疹。
一般左右对称出现。
皮疹形状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互相融合。
数目随年龄而增多,少则数个,多则数百个。
多在3~5岁出现皮疹。
随季节变化、日晒情况,可加重或减轻。一般在夏季及日晒后,雀斑增多、加深、变大;冬季雀斑减少、变淡、缩小。

并发症
本病对身体健康无损害,但斑点明显、严重时,影响外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产生自卑,引起焦虑、抑郁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发现面部散在或多发褐色小斑点,尤其鼻梁和双颊为主,自觉影响美观或希望通过治疗得到改善者,建议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卸妆或不化妆,不使用遮瑕膏等,避免影响医生检查和诊断。
建议携带之前面部皮肤病变发生过程的拍照记录,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面部色斑的?
首先发现色斑的部位有哪些?
色斑有没有逐渐增多?
有没有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的趋势?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没有类似色斑?
平时有没有防晒习惯?日常生活晒太阳多不多?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伍德灯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依靠病史、症状、皮肤科体格检查即可初步确诊雀斑;如果皮损表现不典型,可能会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和排除其他疾病。
病史
有雀斑家族史。
有长时间暴晒史。
临床表现
颜面部(鼻与两颊周围等)色素斑,多为两侧对称,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针尖至米粒大小,呈点状或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态,数量为数个至数百个,密集或孤立分布,不融合。
冬季减轻,夏季及日晒后加重。
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创检查,需要取病变部位的皮肤组织作为标本在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
检查结果为:雀斑处表皮内黑素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但黑素小体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呈棒状。

鉴别诊断
单纯性雀斑样痣
相似点:皮肤上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斑疹。
不同点:单纯性雀斑样痣在幼儿及成年人都可发病,多散在分布于皮肤上,不受日晒的非暴露部位也可发生,日晒后不加重。皮疹为棕色至黑色的斑疹。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显示基底层内色素细胞增多,基底细胞内黑素增加。
色素痣
相似点:皮肤上褐色斑疹。
不同点:色素痣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皮损呈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等表现,颜色为黄褐色或黑色。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显示可见痣细胞巢。
着色性干皮病
相似点:皮肤上黑褐色色素斑点。
不同点:着色性干皮病早期可有类似雀斑的黑褐色色素斑,但可融合形成大的色素斑。不受日晒的皮肤或黏膜也可出现皮疹,冬季不会减轻。
黄褐斑
相似点:女性多见,面部褐色斑疹,日晒后加重。
不同点: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对称分布在颧部,也能发生于额部。皮疹为黄色或淡褐色斑片,边界清楚。
颧部褐青色痣
相似点:颧部对称的斑点,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不同点:颧部褐青色痣多见于25~45岁女性,皮疹颜色为黑灰色,斑点数量一般是10~20个。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显示真皮层上部散在的黑素细胞,细胞内富含黑色小体。
咖啡斑
相似点:好发于面部,褐色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
不同点:咖啡斑一般于患者幼年发病,可发生于躯干或四肢部位的皮肤。皮损颜色为淡褐色,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多数单发,少数可多发。不随季节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太田痣
相似点:面部密集斑点。
不同点:太田痣又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常见于眶周、前额、颧部、颞区、鼻翼。本病与日晒无关,皮疹为淡褐青色至蓝黑色的密集斑点或斑片,边缘变淡,但多为单侧出现。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消除或减轻皮疹,改善外观。
本病为良性病变,不会恶变,也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无需治疗。但病情较严重时会影响美观,可采取治疗以减轻症状,效果因人而异。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严格防晒
严格做好防晒有助于减轻皮疹,避免病情加重。
夏季避免在日晒强烈的中午或午后外出。
外出做好防晒工作,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防晒剂等。
不管是否采用其他治疗方式,都需要严格防晒。
物理遮盖
可使用一些面部遮瑕、美白化妆品遮盖皮疹部位。
药物治疗
脱色治疗
在皮疹部位局部外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坚持使用数月,可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减轻。
常用药物包括3%~5%氢醌霜、0.1%维A酸软膏、3%~5%熊果苷霜、20%壬二酸霜、1%曲酸霜等,多可减轻色素斑的颜色,但不能完全消除。
腐蚀、剥脱治疗
30%~35%三氯醋酸溶液、苯酚用于治疗雀斑,其原理是腐蚀局部斑点,使局部表皮剥脱。
这种疗法容易遗留瘢痕或色素脱色、色素沉着,会损伤正常皮肤,不建议优先使用。
不建议到美容院等非正规医疗场所治疗雀斑。如果使用外用药,要注意其成分,慎用三氯醋酸溶液或苯酚药剂。
注意事项
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否则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或遗留瘢痕。不可自行寻求偏方治疗,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病情加重。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雀斑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比较常用。
激光的治疗原理是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选用波长、脉宽、能量适宜的激光,照射皮疹部位,瞬间爆破色素颗粒,而避免损伤周围的正常皮肤。
常选用IPL强脉冲激光、倍频Nd:YAG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皮秒、超皮秒激光等。
治疗后注意事项
治疗后可能有局部红肿、水疱、血疱、色素减退、烧灼感、短暂红斑等不良反应。
治疗后创面有明显疼痛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包裹冰块,局部冷敷敷15~20分钟。
治疗后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按时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感染。
结痂需自然脱落,不可用手撕掉或剥开。
激光治疗做好护理工作,一般不会遗留瘢痕(瘢痕体质者不宜采用激光治疗)。
治疗后有可能会复发,也可能需要多次分批治疗。
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一般用于孤立或颜色深的雀斑,大面积密集雀斑不适合此疗法。
低温液氮作用在病变组织,使异常的色素斑组织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喷射液氮也有效,喷口距皮疹约0.5厘米,1分钟后再喷1次液氮。
治疗后注意事项
治疗后可能会有局部肿胀、水疱、大疱等不良反应,疱液过多应请医生处理。
治疗后可有色素沉着,经3~6个月自然消退。
治疗后会有创面,应保持清洁、干燥;7天内不要沾水,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药膏等预防感染。
结痂后待自然脱落,不可撕掉或擦洗掉。
如果皮损较多,可能需要分批多次治疗,需待结痂脱落再进行下一次治疗。
其他物理治疗
磨削、电灼治疗也可用于治疗雀斑,但目前较少使用。
中医治疗
中医的各种治疗,都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准确辨证下进行。中医治疗雀斑有一定疗效。
中药汤剂
治则:祛风通络,化瘀消斑。
肾水不足证:宜滋阴补肾、活血消斑,可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
火郁经络证:宜祛风清热、活血凉血,可用犀角升麻汤加减。
外用中药
白及、白芷等中药外用具有一定的美白、祛斑作用,对减轻雀斑有一定效果,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伍使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要经准确辨证后取穴。
临床常用印堂、额髎、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作为主穴。
其他治疗
还有皮肤针、火针、耳针、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可能对雀斑有一定治疗效果。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不能自愈,皮疹还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日晒等因素越长越多。
本病不损害健康,一般无需治疗。
如果严重影响美观,可以遵医嘱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雀斑通过治疗可以把皮损完全去除,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几种色素性皮肤病之一。
治疗有一定风险,如引起继发感染或遗留瘢痕等。治疗后有可能会复发。

危害性
影响美观,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的明显皮疹,会影响美观,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继发感染、遗留瘢痕:接受治疗时,采取的物理、药物治疗措施,会造成创面,有继发感染、遗留瘢痕的风险,与具体治疗方式、个人体质及护理工作有关。

日常
日常生活
心理支持
皮疹严重、明显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心理,应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雀斑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可能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家人和朋友应予以支持、鼓励、宽慰,多交流。
应正确理解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和人际交往。
皮肤管理
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刺激性过强的清洁剂(如香皂)。
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的护肤品、化妆品,以免加重病情。
严格防晒,外出涂防晒霜、戴遮阳帽、打遮阳伞等,外出最好避开紫外线强烈的时间。
饮食管理
宜进食富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食物,如樱桃、草莓、坚果等。
多吃谷类、粗粮、豆类食物以及绿色蔬菜。
避免可乐、白面包、甜点等高糖食物,以及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柑橘等光敏性食物。
多喝水。
其他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适度运动,运动时不宜带妆,出汗后及时洗脸、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
本病与遗传有关,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以避免日晒为主。
夏季避免在日晒强烈的中午或午后外出。
外出做好防晒工作,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防晒剂等。
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的护肤品、化妆品,化妆后做好卸妆清洁工作。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补充维生素。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压力过大。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保证每日摄入足量水分。

参考文献

[1]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2]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