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2023年7月10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药物介绍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决明子药性微寒,味苦、甘、微咸。归大肠、肝经。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蒽醌类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决明子药材中,大黄酚的含量不能少于0.20%,橙黄决明素的含量不得少于0.080%;干燥的决明子饮片中,大黄酚的含量不能少于0.12%,橙黄决明素的含量不得少于0.080%。

功效作用
用途
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肝脏、调节免疫、缓泻、抗菌等作用。
决明子可用于治疗羞明多泪、目赤涩痛、目暗不明、目生翳膜、头痛眩晕、大便秘结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决明子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取适量决明子研末外敷或煎水熏洗患处,可治疗肿毒、癣疾。
决明子泡水饮用,可用于目赤肿痛、高血压、高脂血症、便秘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决明子过敏者,禁止使用。
气虚便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决明子。
如果您正在使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请谨慎使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决明子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避免和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时使用。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决明子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决明子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决明子没有毒性作用,并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中含有的蒽醌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动物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决明子会导致肾、直肠、结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送往医院急救。
腹痛
呕吐
便血
皮肤和巩膜发黄
昏迷
初次服用决明子可能会出现恶心、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继续服药症状会消失。如果症状长时间不消失,请立即停药就诊。

功效对比
决明子和炒决明子的功效相同,但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决明子和炒决明子都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也都可用于治疗羞明多泪、目赤涩痛、目暗不明、目生翳膜、头痛眩晕、大便秘结等。
决明子善于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多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决明子泻下的作用比较弱,兼有平肝养肾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用药误区
误区:决明子可以长期服用
决明子不宜长期服用。动物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决明子会导致动物的肾脏、结肠、直肠、睾丸等器官发生病理性变化。所以,不要自行长期服用决明子。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决明子主要产自西南、中南、华东,以及河北、吉林、山西、辽宁等地。
决明子具有如下特征:
决明:为绿棕色或暗棕色的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一头比较平坦,一头斜尖。表面平滑有光泽,背面和腹面都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的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的线形凹纹,颜色比较浅。质地比较硬,不容易破碎,种皮也比较薄,有2枚黄色的子叶,子叶重叠,呈“S”形折曲。气味清淡,尝起来有微微的苦味。
小决明:比较小,为短圆柱形,表面有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炒决明:多为暗棕色的菱方形或短圆柱形,表面光滑有光泽,偶尔有焦斑。质地坚硬,容易破碎,种皮比较薄,有2枚黄色的子叶。气味清淡,尝起来有微微的苦味。
品质好的决明子为绿棕色,种粒饱满,干燥,没有沙土和杂质;品质好的炒决明为暗棕色,种粒饱满,干燥,没有杂质。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血脂宁丸: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的功效,能治疗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改善胸闷、头昏、大便干燥。
山菊降压片: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耳鸣、眩晕、健忘、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也可以治疗高血压病。
清脑降压片: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血压偏高等。
血脂灵片: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治疗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
心脉通片: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
黄世敬,翁维良.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