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27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枕大神经发生的炎症病变
常表现为一侧枕颈部持续性疼痛
颈椎病、颈部肌肉劳损、感染、炎症等为常见病因
结合药物、理疗、神经阻滞射及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

定义
枕大神经由于病毒感染、颈部肌肉劳损或外伤、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炎症病变。
常表现为后脑勺头皮疼痛、麻木、皮肤敏感度下降、有过电感。
枕大神经来源于第2颈神经,从颈后部斜方肌穿出至枕部皮肤,负责枕部的皮肤感觉和枕骨下的肌肉运动。
枕大神经炎极少单独发生,常合并枕小、耳大神经损伤,引起支配枕区疼痛,称为枕神经痛。

发病情况
我国目前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发病率数据。
国外有研究显示,枕神经痛的总发病率为每10万人群中有3.2例,平均年龄为54.1岁。
90%的枕神经痛与枕大神经相关。

病因
致病原因
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部肌肉损伤
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
颈部肌肉慢性劳损、肌筋膜炎。
感染、炎症
颈枕部细菌、病毒感染:颈椎结核、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脊椎炎、硬脑脊膜炎、枕动脉血管炎。
肿瘤、占位
颈椎椎管内和颅后窝的肿瘤、囊肿、脓肿、血肿等。
寰枕部畸形
寰枕关节融合、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枕大孔狭窄。
手术或外伤
外伤造成寰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移位。
外伤造成枕部头皮、颈部软组织损伤。
寰枢椎手术时过度牵拉颈神经根及其分支。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造成枕部压力增加、肩颈部肌肉紧张、周围神经损伤,可诱发或加重枕大神经炎。
咳嗽、颈部活动。
长期低头、睡眠姿势不佳。
长期戴过紧的帽子、头盔、发箍。
情绪紧张、焦虑。
受凉、饮酒。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有机磷中毒等。

发病机制
枕大神经起自第2颈神经根的后支,离开颈椎骨性结构后还要在肌肉、肌腱及血管中走行。
枕大神经从斜方肌和深筋膜下穿出,此处与枕骨紧密贴合,并被大量纤维组织紧密缠绕,因此易受到周围病变影响。
受凉受潮、感冒疲劳、慢性劳损、外伤等原因可导致颈枕部肌肉痉挛、水肿、肥厚增生,甚至形成疤痕,压迫枕大神经,引起病变。
寰枢椎移位、寰枕部畸形会压迫和刺激从中穿出的枕大神经。
椎管内及后颅窝占位引起颅内和椎管内压力增高,影响第2颈神经根及枕大神经。

症状
主要症状
枕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疼痛部位:从枕部(后脑勺)向头顶放射,多为一侧疼痛。
疼痛性质:针刺样痛,也可为钝痛、胀痛,可伴发作性电击样痛。
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常为持续性,也可呈阵发性加剧或间歇性发作,发作间期枕部可能存在持续性钝痛。
诱发情况:疼痛可突然发作,也可因头颈部的动作(梳头、转头)、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喷嚏、咳嗽等诱发。

其他症状
颈部肌肉痉挛
颈枕部疼痛区及周围肌肉紧张、僵硬、按压时出现疼痛。
有时可出现局部肌肉抽搐。
眼部不适
疼痛侧的眼部有不适感、易疲劳,看东西模糊。
眼科检查却检查不到明显的异常。
头皮感觉异常
麻木:患病时间长的患者,神经的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头皮有蚂蚁爬或过电的感觉。
感觉减退:枕部疼痛区域皮肤对冷热、触摸、针刺不敏感。
感觉过敏:疼痛处头皮特别敏感,轻轻触碰即可引起明显疼痛或头痛发作,甚至不敢梳头、洗头。

并发症
睡眠障碍
长期的枕部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焦虑抑郁
长期疼痛、睡眠质量差、不敢自由活动头颈部可造成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一侧后脑勺和后颈部持续性疼痛,建议及时就诊。
本病也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疼痛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天可以发作几次?
是放电样疼痛吗?
具体是什么部位?
一般什么时候发作?持续多长时间?
哪些情况会引发或加重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颈椎病、颈椎肿瘤、带状疱疹、糖尿病等疾病?
近期是否进行过颈部手术?
既往是否发生过头颈部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颈部X线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其他:乙哌立松、阿米替林、维生素B1。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枕部疼痛。
梳头、转头、受凉、劳累、饮酒、咳嗽等可诱发疼痛发作。
有颈椎病、颈椎或肿瘤、带状疱疹、糖尿病等病史。
有颈部外伤或手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从枕部(后脑勺)向头顶放射的疼痛
体征
用棉签在枕部头皮上滑动,或用钝针轻扎,可发现头皮感觉的敏感性下降。
按压、轻叩颈枕部头皮、肌肉,可引发疼痛或疼痛加重,肌肉僵硬。
颈部活动范围,尤其是左右旋转有所下降。
影像学检查
颈部X线/CT检查
可发现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骨折、畸形,有助于明确病因。
注意事项:有一定辐射,孕妇不建议进行检查;检查时应避免头颈部佩戴金属首饰。
头颅/颈椎磁共振检查(MRI)
可发现颅内、颈椎的病变,包括寰枢椎畸形、感染、肿瘤、囊肿等。
明确致病因素,排除由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头痛。
注意事项:有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者,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

鉴别诊断
紧张型头痛
相似点:均可出现枕部疼痛。
不同点:紧张型头痛多为双侧疼痛,头痛呈压迫性、紧缩性,可持续数十分钟到数日,活动后不加重。压迫前额、颞部、腮部及颈部肌肉可加重头痛。
偏头痛
相似点:可出现枕部疼痛。
不同点:偏头痛多为单侧疼痛,呈搏动性疼痛,可持续4~72小时,活动后加重。可有先兆症状,如同侧视觉症状(闪光、暗点、线条)或感觉症状(麻木),持续时间≥5分钟。
落枕
相似点:枕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不同点:落枕属于急性单纯性颈肌肉痉挛,表现为晨起颈部酸痛,头常歪向患侧,颈部因疼痛不敢活动,疼痛可延及头和肩背部。痉挛的肌肉内可摸到条索性或硬结。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
治疗原则:在病因治疗基础上,采用药物、理疗、神经阻滞、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
一般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尝试以下方法缓解:
用热毛巾热敷头部。
在安静的房间内休息。
轻按枕部头皮。

病因治疗
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风湿热、中毒等原发性疾病。
严重颈椎病、肿瘤可采用手术切除,解除压迫。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以下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可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肌肉松弛药:如乙哌立松,为中枢性肌松药,有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的作用。
神经营养药:常用B族维生素、甲钴胺,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尤其注意应用卡马西平时一旦发现皮疹,即刻停药。
神经阻滞治疗
使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药物直接作用于枕大神经周围,起到镇痛、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压迫的作用。
适应证:常规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术式:枕大神经阻滞、颈2~4神经阻滞术。
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可提高阻滞枕神经的成功率。
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时间的头晕或血压升高。
手术治疗
适应证:严重疼痛,保守治疗效差,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常用术式:枕神经减压术、单纯枕大神经切断术、头下斜肌切断术。
注意事项:可出现枕颈皮肤感觉减退。
其它治疗
A型肉毒毒素注射以及枕神经刺激术都可作为治疗选项。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放松颈部肌肉、减少疼痛发作频率。
常用方法:超短波、中频电疗、温热疗法等。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主因寒气入经、气滞血凝,导致经络阻滞。
中药治疗
以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
常用解表、祛风湿和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茶调散加味、葛根汤加减。
针刺治疗
以舒经止痛为治疗目的。
常用穴位:天柱、风池、后溪、合谷、申脉为主。
其它治疗
包括针刀治疗、艾灸、推拿手法等。
以上治疗方法专业性较强,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听信偏方、土方。

预后
治愈情况
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可能反复发作。
治疗原发疾病、避免诱发因素,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

预后因素
如果存在严重颈椎、脊髓或颅内肿瘤,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上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胡萝卜等。
优质蛋白的食物:瘦红肉、鸡肉、牛奶等。
饮食以清淡为宜,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者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以下食物咀嚼时较为费力,或较为刺激,可能诱发疼痛或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
煎炸、坚硬、难咀嚼的食物,如各类炸物、坚果、年糕、奶油蛋糕等。
生冷食物,如雪糕、冰西瓜、冰镇饮料等。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葱、生姜、芥末等。
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
生活管理
以避免诱发因素为主。
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头,选择松软舒适的枕头。
戴帽子不宜过紧。
注意头部和颈部保暖,避免受凉、受潮。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避免不良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心理支持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疾病发作期,以休息静养为主。

预防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枕大神经炎的发生和进展有所帮助。
保证作息规律。
忌烟忌酒。
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颈部。
保持正确的坐姿,平时要避免长时间的低头。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陈国平,许潇杰,王艳,等.枕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9):81-85.

[3]
林留洋,李俊海,高翔,等.枕神经痛的中医认识和治疗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42-144+148.

[4]
Djavaherian DM, Guthmiller KB. Occipital Neuralgia. 2022 May 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PMID: 30855865.

[5]
张洁,杨晨辉,孙洁,杨琼,刘星,马秀丽,邢岩.枕神经痛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04):241-244.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