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4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指两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跟部相接触,而两膝不能并拢的畸形性疾病
可由发育性因素、失衡性因素、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
年龄较小,骨骺未闭合者,可采取保守治疗;骨骺闭合者一般需采取手术治疗
新生儿或小儿多可自行纠正;大龄儿童或成人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矫正

膝内翻是什么?
定义
膝内翻指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跟部相接触,而两膝不能并拢的畸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跟部相接触,且两膝能并拢。
新生儿或小儿的两下肢不直、有轻度的膝内翻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改善,最终发育成正常的形状。
分类
根据单/双侧发病可分为两类。
O形腿:常见,指双侧膝内翻,膝部类似O形。
D形腿:偶尔可见,指单侧膝内翻,膝部形如D形。
发病情况
有资料显示,40%以上的膝内翻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佝偻病,30%左右发生于青春期迟发性佝偻病。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做了膝内翻手术后和正常人一样吗?
膝内翻手术后是否与正常人一样与具体病情相关。
在原发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畸形不严重者,经及时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术后可能与常人无异。
严重畸形或延误治疗将引起退行性关节炎、髌骨脱位等并发症,即使再截骨矫正仍可残留症状,术后也无法与正常人一样。
膝内翻角度怎么测量?
下肢全长X线片可以测量膝内翻畸形的角度。
可以行股骨头的中心至股骨髁间窝中点的连线,做胫骨髁间棘中点到距骨中心的连线,二者连线的夹角可以确定膝内翻的角度。
膝内翻角度正常值在0~15度,如果超出15度可以诊断为膝内翻。
膝内翻角度一般由医院影像科利用电子技术精确测量。
膝内翻怎么锻炼矫正?
膝内翻锻炼矫正主要原则为增强大腿两侧周围肌群力量,提高稳定性。
常用方法有内扣式的哑铃深蹲、静止性半蹲。这种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大腿两侧肌群,从而对膝内翻进行自然矫正。
也可以通过将双腿夹紧,用力将膝盖位置调整到正确位置,加强这个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膝内翻。一般每日进行三组锻炼,每组5~10次。

病因
致病原因
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导致膝内翻。
最常见的原因是佝偻病,还有干骺端发育不良、先天性骨骺生长障碍性疾病(Blount病)、软化型氟骨症等。
失衡性因素
长期姿势不良或用力习惯不正确,可引起支配膝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导致膝关节移位,形成膝内翻。
如长期走路外八字、稍息姿势站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
外伤或其他疾病
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膝内翻,这种情况多见于运动员。
患有脑瘫、脊髓灰质炎等神经肌肉性疾病,或骨肿瘤、炎症等,也可能会导致膝内翻。
其他
家族遗传也是导致膝内翻形成的因素之一,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膝内翻畸形,即双腿伸直或站立时,两足相接触,两膝之间形成空隙,不能并拢。
严重膝内翻患者还可有膝关节疼痛、行走时左右摇摆不稳等。

并发症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内翻会引起关节力学改变,继发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逐渐加重的膝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好转。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如发现孩子出现 “O”形腿或站立时双腿类似“D”形,膝关节疼痛、行走时左右摇摆不稳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骨科
前往儿童专科医院就医者,可选择骨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儿有时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症状,家长可帮助记录出现过的症状,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站立时有没有膝关节不能完全并拢的情况?持续多久了?
孩子走路正常吗?是否经常跌倒?
是否有膝关节疼痛?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患有脑瘫、脊髓灰质炎、骨肿瘤、佝偻病等疾病?
家里是否有人有膝内翻病史?
膝关节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血清维生素D₃检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维生素(口服):维生素D、鱼肝油
钙剂(口服):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佝偻病史。
可有脑瘫、脊髓灰质炎,骨肿瘤、炎症等病史。
可有长期姿势不良或用力习惯不正确、外伤等情况。
临床表现
有典型的膝内翻表现,即双腿伸直或站立时,两足接触时两膝不能并拢。
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检查血液中维生素D₃、磷、碱性磷酸酶、钙等水平,帮助明确病因。
如患有佝偻病,可有血清钙、磷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
主要为X线检查,一般需要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
可显示骨的畸形状况及弧度,有诊断价值,还能指导治疗。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儿童检查时需要父母帮助摆放体位。

分度
膝内翻根据平卧位、伸直下肢且两足并拢时两股骨内侧髁间的距离,可分为三度。
轻度:间距在3厘米以内。
中度:间距为3~10厘米。
重度:间距在10厘米以上。

鉴别诊断
膝外翻
相似点:都可有膝关节疼痛、行走受限等症状,且都常有类似的病史(如佝偻病)。
不同点:膝外翻是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相接触,而两足不能靠拢,又称X形腿。二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很容易鉴别。
髋内翻
相似点:都可有行走时左右摇摆不稳等症状,且都可能有佝偻病等病史。
不同点:髋内翻双侧发病时才表现为行走左右摇摆,单侧发病时有跛行、患肢短缩等症状,还可有患侧髋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
保守治疗
观察:3岁以下小儿一般可在发育中自行纠正。
矫正畸形:如骨骺未闭合,可尝试应用绑腿、锻炼、使用夹板或矫正鞋垫等方法矫正,但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患有佝偻病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同时不应下地行走。

手术治疗
适应证:膝内翻患者只要骨骺已经闭合,即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预防过早引起关节软骨退变和磨损,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改善下肢外观。
手术方式:主要采取胫骨高位截骨矫形术,常用截骨方法有楔形与杵臼形两种;严重时可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并发症: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管栓塞、腓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预后
治愈情况
新生儿或小儿出现轻度膝内翻时,多可随生长发育逐渐矫正,多在2.5岁左右自行矫正,少数可迟至4岁。
大龄儿童或成人出现膝内翻时,保守治疗效果通常不佳,多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矫正。

危害性
膝内翻会干扰患者正常步行、跑步和体育活动。
膝内翻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膝内翻会影响下肢美观,长期不治疗可能影响患者自信心。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以清淡(少油、少盐、少糖)为主,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避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注意摄取足够的钙质(如奶类、动物骨头、芝麻等),有助骨质坚硬。
避免饮酒。
运动管理
病情严重时,应尽量避免行走。
病情轻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避免激烈运动。
其他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吸烟者应戒烟。

预防
预防佝偻病
家属应保证儿童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必要时在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
儿童应经常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
儿童应避免过早练习坐、站、蹦跳等。
纠正不良姿势和用习惯
避免外八字走路。
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等,避免盘坐、跪坐。
其他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膝内翻临床路径(2019年版)[S]. 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b3c9e097b0c1471a969d7a63be471759.shtml.

[2]
田伟. 实用骨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潘祥林,王鸿利. 实用诊断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苏伟平,雷鹏飞,谢杰,等.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内翻畸形[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1928-1932.

[6]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