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下端骨折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8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厘米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桡骨下端构成桡腕关节,其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度,向尺侧倾斜20~25度,当骨折发生移位时,其关节面角度发生改变,因此可形成常见的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桡骨下端骨折极为常见,多见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
病因
本病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从而发生桡骨下端骨折。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
远侧段向背侧移位,侧面可见银叉畸形;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正面观可见腕部增宽和手移向桡侧,严重时见尺骨下端特别突出,呈枪刺刀畸形。
检查
主要是X线检查,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者桡骨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曲型骨折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应作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诊断
1.伸直型骨折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型的畸形体征,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
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侧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
3.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临床上表现为与伸直型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的移位,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可发生与手术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等,这与许多骨骼或关节损伤有着相同的表现,故临床上需与许多疾病进行鉴别,但一般利用X线检查便可确诊。需要与本病做鉴别诊断的有:桡骨骨干骨折、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骨折、腕关节脱位等。
并发症
本病多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其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中神经损伤。
2.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
3.股骨颈骨折。
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
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3.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
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予相应治疗,以防止其他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5.功能锻炼
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