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缺血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6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病程小于或等于2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持续或突然急剧发生的下肢血流灌注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往往疼痛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肢体缺血的全身反应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肌球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及败血症。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临床症状
疼痛、无脉、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发凉。

危害
严重者可以导致肢体坏死、肝肾功能障碍、需要截肢、心血管意外风险增加。

检查
皮肤温度测定、踝肱指数ABI、CT血管成像或核磁血管成像、动脉造影、红外线热像图等。

诊断
根据病史、疼痛、无脉、苍白、麻痹等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
在积极抗凝的基础上,采取导管溶栓或介入血栓抽吸、外科手术取栓治疗。

治愈性
积极及时治疗,肢体存活率较高。

饮食建议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病因
病因
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凝状态等)和急性动脉栓塞(血栓多数来源于房颤)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可以概括为“5P”,即疼痛(Pain)、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或“6P”: 皮温改变 (Poikilothermia)疼痛严重而顽固,常由肢体远端向栓塞部位逐渐发展,轻微的体位改变可致剧烈疼痛,故患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无脉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反而加强。苍白缺血肢体呈苍白色腊样外观,随病情进展,出现皮肤发绀、花斑,如不及时治疗将发黑、坏死、蜕皮。感觉异常感觉神经缺血出现肢体麻木,麻木可能掩盖疼痛症状。麻痹运动神经缺血和肌肉缺血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提示肌肉与神经缺血不可逆,肢体即将发生坏死。肢体发凉肢体因供血不足,皮肤温度降低。

其他症状
肢体缺血的全身反应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肌球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及败血症。

诊断依据
疼痛、无脉、苍白、感觉异常、麻痹等临床表现。肢体抬高试验阳性,10秒钟内毛细血管无充盈。皮肤温度测定,患侧皮肤温度比健测温度低2度。踝肱指数ABI小于正常。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红外线热像图显示患肢缺血部位辉度较暗,出现异常“冷区”。

治疗
治疗方针
以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急性动脉栓塞诊断一经确立,需立即开始抗凝治疗,手术或溶栓后仍须继续抗凝治疗。2.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如环氧化酶抑制药、5-HT受体阻滞药等。3.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等。5.肾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必须及时处理高血钾,酸中毒,肌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否则将出现不可逆的肾损害。

手术治疗
1.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根据病情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取拴术、人工血管架桥术。2.溶栓治疗分为静脉溶栓与导管溶栓,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溶栓治疗的主要手段。

预后情况
及时治疗,肢体存活率较高。

护理
日常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要注意翻身活动,避免褥疮的发生。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外伤及感染。局部保温:不宜过热,以免增高氧消耗量,加重缺血。随时变换体位,以免血液滞留于下肢,加重局部肿胀疼痛。对于已经出现脚趾部轻度坏疽的患者,可以给予低浓度的络和碘泡脚,以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禁食冷、辛辣等刺激性、难消化饮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