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8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肱骨骨折是发生在上臂的骨折,肱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表现为患侧手臂或关节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
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有时需要院前急救
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可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肱骨骨折是什么?
定义
肱骨骨折是发生在肱骨(位于上臂)的骨折,即肱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分类
肱骨骨折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肱骨近端骨折
是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上端分离、肱骨解剖颈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统称。
Neer分型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和骨折块移位程度将其分为一部分骨折、两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四部分骨折4种。
肱骨干骨折
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厘米至肱骨内、外髁上2厘米处之间的骨折。
容易并发桡神经损伤。
肱骨远端骨折
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肱骨髁骨折、肱骨远端的关节面骨折。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前者常见,后者少见。
发病情况
肱骨近端骨折
国外文献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为4%~5%。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者),以及活动较多的青少年。
肱骨干骨折
为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成人多见。
肱骨远端骨折
伸直型者多见于儿童。
屈曲型者多见于成人。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肱骨骨折后采取什么样的睡觉姿势?
肱骨骨折后睡觉姿势以不压迫受伤肱骨为原则。
肱骨骨折采用平卧或者健侧侧卧位较好,健侧侧卧位即受伤侧朝上,保持不被压迫和骨折移位。
肱骨骨折经石膏固定或者手术固定后一般比较稳定,睡觉时只需要避免翻身压迫到受伤的肱骨,没有特别的睡姿要求。
肱骨骨折多久才能和正常一样?
肱骨骨折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才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在身体条件良好、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8周形成骨痂,可开始进行轻微的活动,但此时骨折并未完全愈合。
在三个月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患肢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不过刚开始肌肉功能可能退化,需要合理进行康复锻炼,从而恢复原有功能。骨折完全愈合大概要一年时间。
肱骨骨折多久可以抬胳膊?
肱骨骨折一般2~3周可以进行屈肘运动,6~8周以后可以抬胳膊。
骨折早期的稳定性不好,应该避免抬胳膊这种可能会导致肱骨骨折部位移位的动作。
骨折6~8周左右骨痂已初步形成,这个时候肱骨已经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可以进行适当的抬胳膊锻炼。

病因
致病原因
肱骨骨折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不同大小、方向、作用肢体位置的暴力可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
暴力
直接暴力:是指直接作用于局部引起骨折的外力,如钝物打击、撞击、重物压砸等。
间接暴力:是指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的外力,如跌倒时手部或肘部着地,进行标枪、棒球、垒球等投掷运动,“掰腕”等造成的肱骨骨折。
其他
电击伤也可能导致骨折,但很少见。
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会增加肱骨骨折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局部疼痛
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有关,主要为伤侧上臂。
疼痛可非常剧烈。
移动骨折的手臂、活动肩关节或肘关节时,可加重疼痛。
按压受伤部位时也会有明显疼痛。
肿胀
骨折部位常出现明显肿胀,一般为伤侧上臂,严重时可波及整个手臂和手部。
有时肘关节和肩关节也可出现肿胀。
皮肤颜色改变(皮下瘀斑)
肩部、上臂或肘部可有皮肤颜色改变,呈青色、紫色或黄色等。
活动受限
疼痛和肿胀常使人不能、不敢活动伤侧手臂,伤者常用另一手托扶伤臂。
骨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伤侧手臂完全失去活动功能。
常伴有肩关节、肘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硬。

特殊症状
畸形
骨折端发生移位,可导致上臂畸形,甚至骨折断端刺伤皮肤。
可以表现为长度缩短、形成非正常的角度,甚至出现旋转。
异常(反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异常活动。
在上臂没有关节的部位可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俗称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完整的肱骨可能分成多段,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注意:一般不主动检查此体征,以免加重伤者疼痛和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

并发症
感染
肱骨骨折可能会并发受伤部位感染,出现局部红肿、发热、寒战等症状。
血管损伤
肱骨骨折可伤及肱动脉、腋动脉等血管,形成局部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呈青紫色)、皮肤感觉异常。
神经损伤
肱骨骨折可能会牵拉、压迫、刺伤周围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
桡神经损伤:常由肱骨干骨折引起,可出现伤侧垂腕、垂指畸形,手背侧(尤其是虎口区)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正中神经损伤:常由肱骨髁上骨折引起,出现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和皮肤感觉消失,包括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等。
尺神经损伤:常由肱骨上髁骨折引起,可出现手部小鱼际、小指、环指一半的皮肤感觉消失,小指、环指呈屈曲状等症状。
腋神经损伤:常由肱骨外科颈骨折引起,可出现肩外侧感觉丧失等症状。
前臂缺血性挛缩
骨折端(多见儿童髁上骨折)刺破或压迫肱动脉、骨折后包扎过紧等都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前臂发生缺血性痉挛。
可出现手指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时疼痛、感觉异常等,严重时可有手指苍白、发绀、发凉、肿胀、无脉。
肱骨头缺血坏死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三、四部分骨折或伴有脱位的伤者)容易破坏肱骨头的血供,易导致肱骨头缺血坏死,可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创伤性关节炎
累及肘关节或肩关节的肱骨骨折,在复位不良或者无法达到解剖复位时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疼痛和压痛、僵硬、肿大、活动障碍等症状。
异位骨化
肱骨远端骨折近肘关节附近,保守或者手术可能会导致异位骨化,出现骨折部位疼痛、皮肤温度轻度升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伤侧手臂和/或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果发生严重外伤,出现出血量较大、失去行动能力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随意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施救者可听从120调度员指导,对骨折部位进行初步固定或等待救护人员处理。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肩关节和肘关节能活动吗?
上臂是否疼痛、肿胀?
手指活动正常吗?
活动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吗?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
检查清单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抗骨质疏松药:鲑降钙素、枸橼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明确外伤史等病史、X线检查发现骨折线等典型改变即可确诊。
病史
有明确外伤史,如钝物打击、撞击、重物压砸、跌倒等。
可能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有伤侧手臂和/或关节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等症状。
体征:通过观察、触摸、按压、活动等,可能会发现伤肢外观出现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还可发现骨折处按压痛、叩击痛等。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全身状况,判断有无感染、出血程度判断等。
通常会抽血进行血液检查,如有感染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简单、易行,是针对骨折和怀疑发生骨折者的常规、首选检查。
不但可以发现骨折线、骨骼移位等骨折典型改变,还也可发现体格检查难以发现的问题。
即使已经明确诊断为骨折,也需要进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法。
由于需要拍摄多个方位的X线片,检查中需要伤者配合改变体位。
CT检查
可用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也可用于X线检查无法清楚显示的复杂骨折。
CT检查可以观察骨折块的大小、数量,肱骨损伤程度等,常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CT检查显示的图像较X线检查更详细、准确,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的不足尤其在肱骨近、远端近关节面骨折,常作为手术前检查方法之一。
其他检查
对于明确由骨肿瘤等骨骼疾病引起的肱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

鉴别诊断
肩关节脱位
相似点:肱骨近端骨折与肩关节脱位都可有外伤史,以及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二者有时还会同时出现。
不同点:肩关节脱位无骨擦音,且X线检查无骨折线、骨折断端移位等改变,可以此鉴别。
肘关节脱位
相似点:肱骨远端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都可有外伤史,以及肘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二者有时还会同时出现。
不同点:肘关节脱位无骨擦音,且X线检查无骨折线、骨折断端移位等改变,可以此鉴别。
上臂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都可有外伤史,以及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等症状。
不同点:上臂软组织损伤的疼痛在肢体活动时大多不会加重,而且没有明显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或骨擦音等表现,骨X线片没有骨折线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取得骨性愈合,获得良好的对线复位及恢复伤者受伤前的基本功能。
治疗原则:尽可能争取理想解剖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院前急救
包扎
如果有出血,可以通过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止血。
伤口处进行适当消毒后,使用干净的布或无菌敷料包扎。
如果骨折端已经刺破了皮肤,切勿进行复位。
固定
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减少移动伤侧肢体。
固定时一般不用脱去衣物,如果肿胀严重,可以剪开衣物。
使用夹板、木板、树枝等把肢体固定在固定姿势,并可用布条等绑好,防止移动。
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将骨折的上肢固定在胸部。
固定时注意受伤者的反馈,观察受伤肢体,如果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发紫等情况,应当适当松绑。
转运
患者经初步处理后,如果病情稳定,应尽快转移至最近的医院治疗。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对于无移位的肱骨骨折,无须手法复位,只需要直接应用三角巾、颈腕吊带、石膏托、小夹板等进行外固定,或将伤侧上臂贴胸壁固定即可。
对于有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可在麻醉下手法复位,然后进行外固定。
药物治疗
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根据具体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需要注意,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等风险。
脱水消肿药物可以帮助减轻局部肿胀的情况,适合肿胀严重者,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
如果有软组织开放伤或者开放性骨折,有感染风险,可能需要在早期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可以服用维生素D、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及其他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帮助恢复。
注意:以上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
特别提醒
手法复位时,有可能会造成疼痛,需要尽量配合保持医生要求的体位,方便医生复位,如果出现不适,请告知医生。
手法复位并行外固定后一般都需要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复位情况。
手法复位有可能失败,就需要手术复位,需要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
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有明移位或开放性骨折。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陈旧骨折不愈合。
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同一肢体有多发性骨折。
手术方式
一般采取外固定手术(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带锁髓内针等进行内固定)。有软组织开放伤的肱骨干骨折可能行清创加外固定支架固定。
对于发生于老年人的复杂骨折,或者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全肘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假体置换术。
如果有关节不稳或脱位趋势,需要手术重建韧带。
如果手术后出现畸形,且合并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进行截骨矫正术。
术后护理
手术后早期,需要维持肢体在固定位置,如抬高位。
手术后需要注意观察伤口及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如果有渗血、疼痛、麻木等异常症状,应当尽快请医生处理。
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手术后患肢需要避免过度负重,防止固定松动,复诊时可根据情况拆除固定。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肱骨骨折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环节。肱骨骨折后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肿胀,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防止关节僵硬。
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患肢上臂肌肉主动舒缩运动,如握拳、伸指、屈腕、伸腕运动,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
2~3周后,开始练习腕、肘关节屈伸,以及肩关节个方向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还可配合理疗和中医治疗等。
注意:具体锻炼方案因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式、骨折恢复情况等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后
治愈情况
如果及时治疗、正确复位,经过良好的护理,一般都能痊愈,预后较好。
如果治疗不及时、复位不正确,可能会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无法完全恢复功能。

危害性
出现伤侧手臂和/或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外固定等,伤肢无法活动,给生活带来不便。
可能会发生畸形愈合,影响美观及患肢的正常功能。
可能导致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前臂缺血性痉挛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复位固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患肢上臂的功能锻炼,并按照骨折恢复时间逐步进行腕、肘、肩关节运动。
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一般在治疗后1~2个月,患肢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
保护伤肢
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使用伤肢,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活动。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睡眠时注意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碰撞到伤肢。
避免伤肢负重。
饮食管理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避免饮用咖啡、碳酸饮料,会影响钙的吸收。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避免饮酒。
心理支持
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患者需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患者参加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其他
戒烟。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适当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注意个人卫生。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防止畸形愈合等,确定解除固定的时间。
复诊时需要携带病历,以及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
一般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复查X线片。
如果出现伤口有不正常分泌物或发热、碰撞受伤部位、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肱骨骨折多由暴力引起,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受伤是关键。
日常生活中增强安全意识,防止跌倒、撞击等意外发生。
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使用安全带。
在进行标枪、棒球、垒球等投掷运动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
进行“掰腕”等游戏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发力姿势和方式,量力而行。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保证足够的奶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田伟. 实用骨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黄晓林,燕铁斌. 康复医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彭小苑,谷忠建,欧阳艳菲. 骨科健康教育手册[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

[6]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Bounds EJ, Frane N, Kok SJ.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