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19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股骨骨折是指股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
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受限、畸形等
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少数可保守治疗
及时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功能,部分可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

股骨骨折是什么?
定义
股骨骨折是发生在股骨(大腿骨)任何部位的骨折,即股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常见的下肢骨折。
股骨位于大腿,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对行走、负重、支撑都起到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只有遭受强大暴力才能发生股骨骨折,如果暴力不大造成的股骨干骨折,要排除病理性骨折可能。
分类
根据骨折发生部位分类。
股骨近端骨折:指由股骨头到小转子上水平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等。
股骨干骨折:指发生在股骨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之上一段骨干的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指发生在距离股骨最远端9厘米内的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和累及股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髁骨折。
发病情况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占成人骨折的3.6%,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占成人骨折的3.4%,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股骨干骨折
占成人骨折的2.2%。
多见于青壮年。
股骨远端骨折
较股骨干骨折少见。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股骨骨折手术后多久可以正常走路?
不同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不同,所以恢复正常走路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股骨骨折手术后一般在一到两周即可在器械的辅助下行走。
此时骨折断端已初步形成骨痂,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器械的辅助下可以行走,注意避免双腿直接负重。
一般三到四个月即可正常走路。这个时期骨折基本愈合,有足够的稳定性支撑正常行走。
股骨骨折正确的翻身方法是什么?
对于股骨骨折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翻身方式不同,大体原则是保持肩、髋、股骨同时翻转即可。
股骨骨折如果已进行内固定后,翻身比较容易,一般使用侧卧位翻身法。
未行内固定的患者,需避免发生肌肉牵拉导致骨折断端错位。一般使用45度翻身法(操作者将患者的股骨、腰、髋托住,抬高45度,然后平行地进行仰卧位和侧卧位的转换)。
股骨骨折完全恢复一般要多久?
骨折的恢复时间与患者的身体状态、营养情况等息息相关。
如果股骨骨折较轻,仅为裂伤,一般三个月左右即可完全恢复。
如果股骨骨折比较严重,且患者年龄较大,可能需要六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在骨折恢复期间应多补充奶,鸡蛋,肉类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注意及时康复训练。

病因
致病原因
股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可导致相应部位骨折,如重物直接打击、车轮辗轧、高处坠落、火器损伤等。
间接暴力:暴力借助杠杆、旋转、传导、肌肉收缩等间接作用于股骨可导致骨折,如走路时跌倒,身体扭转倒地。

高危因素
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局部疼痛
大多在受伤后出现。
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有关,主要为髋部、大腿、膝部。
疼痛可非常剧烈。
移动骨折的下肢时,疼痛可加重。
按压受伤部位时也会有明显加重疼痛。
肿胀
受伤部位和膝关节肿胀。
髋部骨折也可出现肿胀,但较少见。
瘀斑
大腿、膝部等可有皮肤颜色改变,呈青色、紫色或黄色等。
下肢活动受限
多在骨折发生后立即出现,患者不能站立、行走,患侧腿部向身体中间或对侧移动受限等。
股骨近端骨折有时不会立即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仍然可以行走,数日后髋部疼痛加重,活动后更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特殊症状
畸形
骨折端发生移动,可导致大腿畸形,甚至刺伤皮肤。
肢体短缩:患侧股骨向上移位,导致下肢缩短。
外旋畸形:患侧下肢向身体中线外侧旋转,角度为45°~60°,不能旋转至正常位置。
异常(反常)活动
下肢没有关节的部位,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骨折后可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俗称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骨擦感)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有骨擦音。
注意:不要主动检查此特征,以免加重患者疼痛和组织损伤。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休克:股骨干骨折、合并严重骨盆损伤或其他多发伤时容易出现,可表现为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表情淡漠、血压下降等。
脂肪栓塞综合征:表现为皮下出血点、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热、心跳加快、意识不清、嗜睡等。
神经、血管损伤:股骨远端骨折断端可伤及腘窝部神经、血管,出现下肢感觉障碍、局部血肿等症状。
晚期并发症
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可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会发生较高比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后期会出现行走时局部疼痛等症状。
坠积性肺炎:主要见于长期卧床者,尤其是有慢性病、体弱的老年人。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压疮:容易发生在长期固定姿势卧床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皮肤破溃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深静脉血栓脱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可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
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可在关节内广泛骨化,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如果不能达到正常解剖复位,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和压痛、僵硬、肿大、活动障碍等症状。
关节活动障碍:骨折后保守治疗或者手术后没有及时功能锻炼,患肢长时间固定,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肌肉组织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可表现为关节僵硬。
缺血性骨坏死:多半发生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可表现为腹股沟、臀部及大腿等部位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跛行、行走困难等。
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肌肉异常抽搐,治疗困难,很容易导致严重残疾。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受伤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或者跌倒后出现逐渐加重的髋部疼痛,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果受伤后出现大出血、不能行走、昏迷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随意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施救者可听从120调度员指导,对骨折部位进行初步固定或等待救护人员处理。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腿能动吗?有没有知觉?感觉麻不麻?
髋部、大腿、膝关节是否出现疼痛、肿胀?
脚踝、脚趾能动吗?感觉正常吗?
这样的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小腿或膝部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
检查清单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抗骨质疏松药:鲑降钙素、枸橼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明确外伤史,如跌倒、重物直接击打、车轮辗轧、高处坠落等。
中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症。
部分可有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
临床表现
可有下肢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以及皮肤表面瘀斑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全身状况,判断有无大量出血、感染等。
如有大量出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如有感染,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一般不需要空腹。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简单、易行,是骨折的首选检查。
可发现骨折线,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法。
由于需要拍摄多个方位的X线片,检查中需要患者配合改变体位。
CT检查
可用于X线检查不能明确但又不能排除骨折者,也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分辨率高,没有重叠,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的不足。
可以观察骨折是否存在移位、垂直不稳定或粉碎程度等情况,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有放射性,检查时需要保持特定体位。
其他检查
对于明确由骨髓炎、骨肿瘤等骨骼疾病引起的股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

鉴别诊断
髋关节脱位
相似点:都可出现髋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脱位可出现髋关节或臀部膨隆,不同方向的脱位可能会出现患侧肢体缩短或增长等,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膝关节脱位
相似点:股骨远端骨折与膝关节脱位都可出现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不同点:膝关节脱位可出现膝部膨隆,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髋关节扭伤
相似点:都可出现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扭伤一般不会出现患肢缩短等表现,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都会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等。
不同点:软组织损伤疼痛在肢体活动时大多不会加重,而且没有患肢缩短、活动受限等表现,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治疗
股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复位:作用是恢复骨折部位正常的解剖关系(解剖复位);或者未能完全恢复骨折部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下肢正常功能的影响不明显(功能复位),使骨骼重新恢复支架作用。
固定:是将骨折部位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
康复治疗: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更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院前急救
包扎
如果有出血,可以通过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止血。
伤口处进行适当消毒后,使用干净的布或无菌敷料包扎。
如果骨折端已经刺破了皮肤,切勿进行复位。
固定
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减少移动患侧肢体。
固定时一般不用脱去衣物,如果患肢肿胀严重,可以剪开衣物。
使用夹板、木板、树枝等将肢体固定后用布条等绑好,防止患肢移动。
固定时注意受伤者的反馈,观察受伤肢体,如果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发紫等情况,应当适当松绑。
转运
患者经初步处理后,如果病情稳定,应尽快转移至最近的医院治疗。

保守治疗
主要用于身体素质差、不能耐受手术,以及少数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患者。
儿童股骨干骨折也常采取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
通过手法,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复位。
手法复位时,有可能会出现疼痛,需要尽量保持医生要求的体位,方便医生复位;如果出现不适,请告知医生。
手法复位有可能失败,就需要手术切开复位,需要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
外固定
外固定是借助工具在体外固定患肢的方法。
固定的工具为管型石膏。
具体的固定方法需要根据股骨骨折的类型确定。
固定过程中,如果出现患肢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皮肤发紫等情况,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持续牵引
牵引可以起到复位和外固定的作用。
目前主要用于3岁以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还可作为骨折早期固定的临时方法。
方法有皮肤牵引、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等。
具体牵引方法、重量、时间等,需要医生根据骨折情况决定。

手术治疗
适应证
股骨干骨折: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的股骨干骨折,且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者。
股骨近端、远端骨折:身体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且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者。
禁忌证
年龄过大,身体一般状况差,合并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等。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的方法。
优点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固定
内固定是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后,使用金属内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的方法。
常用金属内固定物包括钢板、带锁髓内钉等。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主要用于老年人骨折段完全分离且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又称半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差,合并症较多,预期寿命不长的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
特殊处理
如果有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需要进行修复。
开放性骨折还需要做创口引流,即把硅胶管放在创口最深处,从正常皮肤穿出,经负压引流瓶引流。
如果皮肤有缺损,可以进行减张缝合或采用植皮术。
如果创伤严重,无法重建或恢复肢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需要截肢。
术后护理
手术后早期,需要维持肢体在固定位置,如抬高位。
如果需要长期卧床,需要定期翻身,更换干净的床单,防止压疮;适度按摩或主动活动下肢肌肉,必要时穿弹力袜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萎缩。
手术后需要注意观察伤口,如果有渗血、疼痛等不适,应当尽快请医生处理。
手术后住院时间与整体情况、恢复速度等有关,一般数天至2周可出院。
手术后患肢需要避免过度负重,防止内固定松动,复诊时可根据情况拆除固定。

康复治疗
患者应在治疗后早期进行正确而恰当的功能锻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的不同时期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
复位、固定后早期,开始鼓励患者部分生活自理,如洗脸、刷牙等。
复位、固定后,充分休息即可开始肌力训练,一般可借助外力被动活动髋关节及锻炼下肢肌肉,如借助绷带做抬高下肢动作等,还可进行踝关节屈伸、绕环,以及屈膝、屈髋运动。但注意避免侧卧、盘腿等。
在医生允许下床后,继续巩固之前的锻炼动作,然后根据情况练习站立,能站立后学习应用助行架、手杖等助行器。
注意: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盲目过度锻炼或者锻炼强度过低。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及时、恰当治疗,多可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部分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或者遗留关节活动障碍等。

危害性
治疗期间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可能会出现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如果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情况,或者缺乏肢体功能锻炼,可影响正常行走、负重等。

日常
日常管理
患肢管理
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使用患肢,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使躯体处于固定或者不动的状态),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康复运动。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治疗期间,需要他人协助洗头、擦浴等时,可以向未受伤的一侧侧身,切勿压迫受伤部位。
可以采取平卧等睡姿,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消肿。
避免患肢负重,如避免背重物。
运动管理
骨折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先活动膝关节、踝关节,防止肌肉萎缩或挛缩;如果自己无法运动,可以由他人帮助运动。
尝试肌肉收缩,防止肌萎缩。
骨折康复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次受伤。
心理支持
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需要调节心情,乐观面对,避免不良情绪。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参加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饮食管理
合理营养,维持适宜体重。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肉汤不应只喝汤,要摄入肉质才能摄取足够营养。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其他
如果骨折恢复情况较差,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可以适当对家中环境进行改造,方便活动,比如加装扶手等。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时需要携带病历,以及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
一般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复查X线片,有时需要更频繁地复查。
如果出现伤口有不正常分泌物或发热、碰撞受伤部位、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注意安全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使用安全带。
在进行足球、篮球等激烈运动时,应使用护具等。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保证足够的奶制品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

参考文献

[1]
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2]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 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田伟.实用骨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
彭小苑,谷忠建,欧阳艳菲.骨科健康教育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

[6]
Emergency Care and Transport of the Sick and Injured. Jones and Bartlett. 2010.

[7]
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 in orthopedics. McGraw-Hill Medical, 2014.

[8]
Handbook of fractures. Wolters Kluwer Health, 2015.

[9]
Essentials of musculoskeletal car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10.

[10]
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s in adults. 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0.

[11]
Tintinalli, Judith E.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Emergency Medicine (Tintinalli)). McGraw-Hill Companies, 2010.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